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破产法将其适用范围限定为企业法人,自然人被排除在破产主体之外。立法机关及其支持者的理由是我国实行个人破产的时机并不成熟。这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我国没有完整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另外一个因素是过分担忧自然人破产欺诈。对此,文章从分析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入手,探讨自然人破产制度建立的利弊,论证自然人破产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进而对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破产法则是指由于主权国家负债过多而无力偿还或出现无力偿还的危险时,为了保护债务国和债权人的利益并促使债务国和债权人之间迅速和有序地达成平等的债务重组协议,以促进债务国经济复苏、防止债务危机扩大并最终解决债务危机的一种国际法律制度。国家破产主要有两种机制:契约机制和司法机制。主权债务的司法化是国家主权债务重组的发展方向。然而,短时间内要实现主权债务重组的司法化却阻力很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审计署2013年第24号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地方债务的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如何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问题经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建立地方政府破产法律制度再一次被广大学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4.
5.
个人破产失权制度承载利益平衡与惩戒预防的功能,其立法已进入试点阶段,但相关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司法实践中采取从民事执行体系构建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程序的进路,与规范层面确立的个人破产制度并立.不同规范文件的比较呈现出失权内容实质等价和实现路径的差异化,与关联制度的融贯性有待解决.与程序规则相比,破产失权直接关涉自然人实体...  相似文献   

6.
针对《企业破产法》中关于个别清偿行为撤销的规定,通过剖析立法思路,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比较国外破产法中相应规定,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破产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适用顺位应当突破固化思维,只有在刑事法律关系的处理对破产程序的进行构成实质性影响时才能中止破产程序的进行,是否构成实质性影响应区分破产企业所涉嫌的不同犯罪类型。对于破产欺诈类犯罪应当适用"先刑后民"的处理模式,对于涉嫌非法集资类犯罪和生产经营类犯罪应当适用"刑民并行"的处理模式。涉刑合同并不当然无效,在非法集资类犯罪债权的确认上应以《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为依据,运用民法思维,按照民间借贷案件债权数额计算方法计算,滞纳金和迟延期间债务利息应当纳入劣后债权。刑事受害人可基于破产取回权取回财产,无法行使取回权可通过申报债权获得救济。普通破产债权人的清偿顺位优先于税收债权,共益债权人在无担保财产无法获得清偿时,担保财产可予以变价清偿。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企业正在转机建制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依法破产已成必然。我国的破产制度起步较晚,加之其体例的独特性,都要求我们对之加强研究。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在时各国破产原因比较研宄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破产原因立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华每日电讯》刊文指出,居民买房贷款还没还完,房子因地震倒塌了,怎么办?银行债务难免,个人又无力偿还,怎么办?在日前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破产法论坛”上,针对汶川大地震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不少专家纷纷建议完善破产法律制度,使个人破产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破产时,破产标准应是以监管性标准为主,兼有流动性标准的综合标准。监管部门和债务人为申请人,且监管部门有破产标准的裁量权和破产申请的同意权。在重整和清算程序中,破产管理人应分别选任,由金融监管部门与市场专业化人士按不同比例担任。存款债权人的合法地位应被确认,存款债权的申报应通过改进银行业务办理手续事先取得多数存款人同意采取公示和通知结合的方式。存款债权清偿顺序的处理是设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破产法立法过程中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债权清偿顺序与担保物权的清偿何者优先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新破产法以特殊的方式解决了这一争议。本文在风雨平息之后通过回顾立法中的关于此问题的争议,加强对新破产法特殊规定的理解,并进一步理清破产法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2.
依法清偿和债权人清偿是银行债权保护的两个手段。但由于判决执行难,国有银行体制,企业所有权模糊,法律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乏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使银行债权保护能力弱化。要通过实行债转股、实行债务重组、破产申请、健全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来强化银行的债权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何俊玲 《考试周刊》2013,(43):189-190
破产制度的产生,从法律角度来看,是一国经济法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促使经济关系人对资产进行重组,充分优化资源的配置,同时将关系人因经营失败所造成的损害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平稳安定。新破产法中新增加了关于破产管理人这一制度,是一大创新,但是这一制度有诸多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针对这些缺陷与不足加以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个人破产复权与失权制度相对应,目的在于将失权界定在正当范围之内,适当平衡破产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梳理我国不同地区个人破产复权的相关规定及实践案例,借鉴域外法治经验,最后从复权模式、主体、条件等方面,为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复权制度作出构想。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公司。我国银行系统贷款不良问题相当严重,商业银行破产没有专门立法。现代破产法把债权人利益放在优先地位,股东的法定义务向法律责任转变。股东违反法定义务应承担出资不履行等责任,行政违法应承担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限期改正、行政拘留等行政责任,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破产期间因管理不善与资产流失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和巨额职工安置费用等 ,导致了债务清偿率低 ,债权人正当利益得不到保护。为此 ,应建立与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追加分配制度 ,努力从破产资产以外寻求职工安置费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许多学者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在当前中国尚不具有可行性,主要理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个人征信制度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等。但基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太原大学学报》2022,(1):45-51
个人破产准入规范对个人破产程序的严格把关,是个人破产制度的运行基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天平,是法院筛选合格申请的过滤网。《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是未来《个人破产法》的蓝本,其中对债务人的破产原因、债权人的申请条件等准入规范的规定存在不足,相关配套制度也存在缺失。债务人的破产原因应包含重大变故、排除非正常的生活消费;债权人应以债务人不清偿到期债务并且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为申请前提,五十万元的最低申请数额也应适当降低,并增加债权比例的限制;同时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体系,从而为个人破产制度建立一道合格的防线。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公立高校盲目扩招、产权不清、恶意贷款等各种复杂原因的叠加,导致高校扩张后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大。本文旨在寻找高校破产的法律根源,证明公立高校不具备破产能力,并提出基于公立高校所承担的公共教育服务和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特殊职能,不宜赋予公立高校的破产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存在许多疏漏之处。这种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在清算中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保障格局难以达到平衡,债权人成为公司非破产清算程序中的当然弱势方,其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害,因此,完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加大对债权人利益的制度保障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结合现行立法和公司实践分析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非破产清算制度和进一步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