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歌声传情     
广东东莞谢晓瑄To:赵惠行、赖慧芯谅解是一种美德,它催化友谊,也净化感情。愿我们心灵中的花朵,在谅解的土壤中不断开放。Sorry!  相似文献   

2.
学会谅解     
(一)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谅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  相似文献   

3.
周为民 《江西教育》2012,(13):33-35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管理也需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这样的管理,才能让彼此心灵共舞. 一、与心灵共舞的管理,是引导学生好奇心的北斗星 作为孩子,经常因为好奇心,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管理者的一句严厉的斥责,一个犀利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变得不知所措,从而心灵蒙受阴影.但是,如果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用一句温暖的话去抚慰,用一颗柔软的心去包容与谅解,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正如林格所言:“包容与谅解是一朵芳香的‘玫瑰’,教育者有责任把这朵‘玫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赵秀琴 《考试周刊》2014,(78):161-161
每一届学生的三年,每一届学生的风风雨雨,非如他们离校时那般光鲜,有过伤痛,有过迷茫。陪伴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或许曾遭逢学生的不谅解,但当他们的心灵不再沉睡,便会了解,是责任心消除隔阂、融化冰雪、唤醒心灵。  相似文献   

5.
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又是一种教育方法。宽容是从心底对学生过错的谅解,也是体现师生关系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用爱去呵护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稚嫩的心灵,尤其是宽容的爱更能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永不衰老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一、架起心灵的桥梁一“沟通类”考题创新写作导引[名师导引] 老师一束鼓励的目光,也许能激起你学习的信心;父母一个歉意的笑容,也许能唤回你失落的情绪。同样,你轻轻地道一声“Sorry”,也许能化解老师的误会;你甜甜地露一个微笑,也许能赢得父母的谅解。不仅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7.
爱恩斯坦说过":谅解也是教育。"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老师爱学生,学生就能敞开接受教育的心扉,结出优良的爱心之果。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有  相似文献   

8.
1.仿照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________,能_________;谅解是_________,能________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5,(9):6-7
<正>一抹谅解的微笑,是宽容;一句简单的"没关系",是宽容;一份理解的心意,是宽容。宽容,是人与人最和谐的相处方式。人与人之间因为宽容而友爱,社会因为宽容而和谐,世界因为宽容而更加美好!宽容是清风,吹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带来心灵的沟通。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10.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整体运势:尽可能去呵护所有你爱的人,今年你的关系将会一帆风顺。你的谅解和关心给了周围人很大的鼓舞,你的积极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多进行旅游或心灵自省,你今年有机会会大大开拓你的视野。这是你在你的一生中建立更多资源的大好时机。你在如何利用时间和金钱上感到自信和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明显。教师的德识才学、情感人格、言谈举止、好恶、待人接物、仪态及衣着服饰都可能是学生仿效的楷模、心灵的寄托,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喜欢学生“听话”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有“唯唯诺诺”、“依附顺从”的性格;一名对教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学生,就可能谅解教师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孙玉石先生的《关于<风筝>》研究文章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文章认为:对儿童心灵施暴是近于犯罪的行为,是不能、也不应该得到谅解和宽恕的,这正是作品的深刻主题和内涵,而大多数研究者却忽略了这一点。同时,《风筝》中的“我”应理解成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果简单地理解成鲁迅本人,会削弱作品的普遍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原谅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情感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成的道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的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  相似文献   

14.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展现的是一幅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在该小说中,四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她们出生在美国并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的过程。然而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并非易事,为让女儿们真正地理解自己和中国文化,四位母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们不失时机地与女儿们交谈,讲述她们敢于脱离封建家庭,走向新生活的勇气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女儿无微不至的中国式的母爱。母亲们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了女儿们的心灵。曾对母亲怀有极大偏见的四位女儿开始真正理解她们的母亲及其代表的中国文化,最终使文化冲突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5.
仁慈     
什么是仁慈?公平予人应该获得的.仁慈予人多于其应该获得的.仁慈体现的是一个人心灵的质量.仁慈意味着以同情和谅解对待他人.当你具有仁慈这种品质的时候,你能够心甘情愿地谅解加给你的伤害.仁慈意味着给别人一个新的机会,忘记前嫌完金重新开始.因为命运对我们就是很仁慈的,它给予我们许多希望,它不断地给予我们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仁慈意味着你能感受别人所承受的痛苦并做一些有助于人的事情.仁慈是一份祈愿.当你在表现你的仁慈的时候,你实际上给予人们的是一份柔情的礼物.当你的心系于别人所受的痛苦时,叼*&你与他们素…  相似文献   

16.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黄永玉先生说:“人生应该谅解。”而鲁迅先生在遗言中说:“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二元思辨类作文题。首先,明确二元的具体所指。认真细读材料,黄永玉先生的话中核心词是“谅解”,鲁迅先生的话中核心词是“不宽恕”,简称“不恕”。然后,厘清二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谅解”,是了解实情后给予原谅或消除意见,与“宽容”意思相近;“不恕”则与“谅解”相反,有“坚持”的意思。两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地法院纷纷将被害人谅解适用于死刑案件。虽然这一做法很好地限制了死刑的适用,但是由于受到现行法律框架的制约,被害人谅解在适用死刑案件的过程中,存在着适用范围不明确、审判程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规范被害人谅解在死刑案件中的适用,规避可能出现的"花钱买命""赔钱减刑"等风险,需在死刑案件中建立适用被害人谅解的启动机制、统一被害人谅解协议的达成机制、规范被害人谅解的审判程序以及完善被害人谅解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永怀真诚     
真诚,是可以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感动的。有了真诚的光辉,高尚的人格将会更加光华四射,美丽的心灵显得更加溢彩流光。所有的情意,惟其真诚,才显得珍贵而高尚,才令人怦然心动,鼻酸眼热。因为出于真诚,所以即便有了过错,人们也会给予谅解与宽容;而虚假与做作,无论以何种华丽的外表呈现,最终得到的也只能是人们的鄙夷与不屑。真诚,还是对自己的感动。真诚,在感动世界之先,已将自己感动。被他人感动,是一份幸福;被自己感动,是一种柔情。真诚的心灵,摒弃了外在的粉饰与浮华,抛开了内心的虚荣与矫情,它使自己生命的自然本色愈显…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花园     
萌生希望的地方,是心灵;温暖柔美的地方,是心灵;纯洁明亮的地方,是心灵。心灵是一座花园,心灵的花园美妙,清新,恬适。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七册课文《桥之思》时,我找到了这样一个突破口:跟学生一起思考社会,感悟人生,真正将教材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落到了实处,师生共同跟作者的情感一起共鸣。《桥之思》是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的认识和联想,从真实的桥联系到了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桥。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课文的主旨也就在这几句话中。为了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