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氏文通>中的"读”是一种"中西合壁”体,其"西”的内涵在于"起语两词”的结构形式和"记时、记处、记容”时附起词、语词的语法功用;其"中”的内涵是"辞气"以及与之相关的"读先乎句".<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种种论述体现了"中西兼顾"的推演思路.通观<马氏文通>中关于"读"的内涵及其推演思路,"中西合壁"呈"西"主"中"次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起词节从起词的本质、构成、隐现、借代等方面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相当于现代汉语主语的句子成分,为后来主语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中也有不足之处。“起词”论是《马氏文通》句成分理论中最有价值的理论之一,对后来的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专著。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马建忠论述修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语法与修辞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和中西语言规律比较。把语法和修辞打通,《马氏文通》可算有承先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4.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卷十“论句读”专门论述的四种句子成分依次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转词在《文通》卷四论动字、卷七论介字中曾多次论及,但都是附带讲到。《史通》到卷十彖四才对转词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拟对转词的用法与矛盾之处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6.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书中也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书中就存在由于作者某些概念界限不清而导致内部矛盾的地方,也存在因误解文意而导致语法分析失误的地方。本文拟就两例析之。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在很多方面有开创之功。然而又有很多不足之处,表现出理论上的不成熟。本文试对《马氏文通》的“动字相承”说进行评述,在肯定其历史价值的同时,又对其不足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8.
《马氏通》的转词较为复杂,在形式上可以从“所系动字之类为别”、“转词所处先后之位”、“有介、无介之别”等三个方面来考察。《马氏通》所论的转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开辟了我国语法学的新纪元。它对汉语语法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在《虚字》卷之九和《论句读》卷之十中明确提出了“华文所独”的见解,这在中国语法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明确地提出了汉语语法与西文语法的不同,为后来学者研究中国语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郑丽 《现代语文》2007,(12):34-36
正如张清常先生在<〈马氏文通〉读本代序>中所言:"这本著作读起来比较困难.……内容上使人顿开茅塞之处固然很多,可是迷雾矛盾也不少."[1]要真正领悟<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精髓,只有通过仔细研读,做到既能运用当今先进的、科学的语法观点去解读<文通>,又能站在马氏的角度去看<文通>,才能真正拨开蒙在<文通>上的"迷雾".本文欲集中研究<文通>的连字章,并就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润 《茂名学院学报》2003,13(2):13-16,23
《马氏文通》的“次”在汉语语法史中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次”的性质、范围和来源,“次”与“格”的区别及使用范围,分析了“次”的作用、“次”的矛盾及其原因,指出了它在语法史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汉语名词时,《马氏文通》中“名字”章,注重汉语的事实,在模仿中又有创新,但也存在机械的模仿,概念过于宽泛等不足。  相似文献   

13.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4.
论《马氏文通》的语料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通》的取例原则一直为后人所诟病。其它,《通》对语料的选择是该书的语法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与马建忠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及语言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韩的推重,既是语法分析的需要,也是个人情感的诉求。因此,对《通》的取例原则应重新予以认识。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对"其"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后来的"其"字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疏理《马氏文通》"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氏文通》的"其"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充分挖掘马建忠关于“接读代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接读代字”的本质可抽象为语义附着。语义附着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读代字”内部不同的性质和用法。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挖掘马建忠关于"接读代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接读代字"的本质可抽象为语义附着。语义附着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读代字"内部不同的性质和用法。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对静字定语的处理,语法学界普遍认为马建忠是完全模仿了拉丁语法。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一方面,马氏明确地将静字定语与偏次关联了起来;另一方面,《文通》中无迹象表明马氏将静字定语与其中心语视为同次。由此可见,马氏在处理静字定语的问题上注意到并有意识地顾及了汉语的实际。《文通》中的“顿”是因语气停顿而表现出的语音节奏单位,不是语法结构单位。另外《文通》中接读代字“其”与指名代字“其”的区分是不必要的,但马建忠能从修辞的角度阐析两者的细微差别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