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文本解读,然而文本的历史久远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语用学中的语境涉及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它的介入可以弥补文本异时异地的缺陷,促进文本的解读,沟通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读文本联系语境将极大的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Fish”是英语中的一个普通词,然而因语境的不同往往含义各异,该文向读者展示了作者所收集的一些译例。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语境是言语交际的人文背景,它具有隐含性与可推导性。它制约着作者的表达与读者的理解。文本产生以后,它遮蔽在文本的语言之中,间接地表现话语的意义。由于古文本年代久远,学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多方面缺失,不容易读懂文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情境语境,显现与古文本有关的社会文化语境,增加前理解,减少空白点,使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更为畅通。  相似文献   

4.
语境就是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包括狭义的、广义的两种。狭义的语境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在阅读中则是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上下文,如上下旬、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社会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等;个人语境包括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较大,在现代文的考查中更是如此。下面以一篇散文阅读为例,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联系语境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处理以移植原文本的陌生化特质,延长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增加审美愉悦.文学翻译对陌生化语言的恰当处理,其实质是对源语语言文化异质性的追求,也是文学翻译满足读者期待视野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和当然要求.文学翻译对陌生化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的解读与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使译语读者能够顺利理解源语语篇的陌生新奇之处,又要充分照顾源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语境,充分尊重源语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对陌生化的处理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避免文化冲突或文化错位等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读者不仅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文本的心理表征,而且对文本意义会形成相应的语义表征。然而语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成功的语义理解基于对语境的正确分析。因此,本文依据情景语境理论,举例分析了情景语境对语义理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文本理解中语义表征形成的认知心理过程,进而构建了文本理解中语义表征的认知心理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刘璐 《英语广场》2023,(7):101-104
顺应论强调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理解。话语生成过程涉及社会认知、文化心理等多维度顺应,这为阐释翻译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认知过程,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选择顺应译入语语境以及译文读者认知心理的语码过程。在顺应理论视域下,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解析翻译动态选择,培养学生的顺应译文语境文化意识,对学生产出有效译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是一位具有强烈性意识的当代女作家,她的《岗上的世纪》即把男女两性的关系放置在政治语境或者说社会语境和私人或者说存在语境这两种不同的背景之下,并揭示出不同背景之下两性关系的不同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冲突。文章分析了作者的两性观,即两性关系在社会意义上的长期紧张状态和他们在生命存在意义下的和谐交融在历史上共生同存的,因此两性在政治语境中的对立或许可以通过他们在存在语境下的相互依存来消解,而两性在社会现实层面上的和谐关系也可以借此实现。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公文写作理论倚重于从作者的视角出发的写作研究,而以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公文写作,则理应将公文的"接受之维"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强调在写作中注重分析"隐在的读者"的存在,分析读者群,分析读者的记忆、读者所处的语境、读者的接受能力、读者期待视野,才能实现公文表达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语境即语言所处的环境。词汇的掌握和学习也离不开语境。本以英语单词“heart”为例,从词的外延意义、内涵意义、社会化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e时代的社会情境中,各种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学被挤压到边缘地带.但文学的突围仍有许多有利条件,走向开阔地的通道也灼然可见,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文学的精神能量:要突出文学表现生活的现实性;要揭示作品人物的精神强度;要致力于培育国民的新的文化精神.对中国文学来说,还有一层意义上的突围,即如何从世界文学的边缘走向世界文学的广阔天地.应当深入探索并表现人类文化的共同根性,把文学的民族性与普世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中国创作,不仅对本国读者的心理吸收有极大的沁入性,而且对全球读者的心理吸收也具有很强的辐射性.  相似文献   

12.
细读革命文学女将白薇的文本,其字里行间无不贯串着对以男性为中心、以长者为本位的老中国父权制文化体系的质疑、批判和反思,以及对女性生存状态、政治权利、社会价值的密切关注;她不断进行文体实验,是难得的跨文体全能写手;由于中村吉藏的指导及国内革命的形势的剧变,她从表现主义逐渐走向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也具有影响研究的标本意义.随着"她世纪"的到来,今天被人淡忘的白薇及其作品必将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底层写作是对底层弱势群体艰辛生存状态的记述,体现了文学的人道主义关怀。近年来,"底层写作"成为一种新的文艺思潮。然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其处境异常尴尬,文本惨烈的悲剧描述已很难打动读者。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着重分析社会方面和作品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接受美学理论传入我国,对中学文学作品教学也产生了影响,以读者为中心逐渐取代了以作者、作品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源于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理论侧重强调读者在阅读之前的先在理解,"第二文本"理论更加关注文本的多义性,两个理论对教学的启发是,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能动的参与阅读,并且,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5.
《被捕杀的困鲸》是加拿大著名作家法利.莫厄特的"生态小说四部曲"之一。小说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一头困鲸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同情以及对冷酷围观者的憎恶。小说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引发了读者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学的永恒主题,在基督教文化的渲染下,精神救赎是外国文化中表现最多的主题。《追风筝的人》就是一部典型的以精神救赎为主题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以阿米尔为主人公,以它的经历为线索,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背叛与救赎的故事。该书成书以后风靡世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主人公在经历了内心痛苦的挣扎和漫长的寻觅之旅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救赎。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文学作品中精神救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文学翻译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现状也不容乐观,翻译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译本。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文章详细分析了译者、出版社、读者以及翻译的地位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必须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才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读者大多只想通过导读的方式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因此,作为读者阅读主要指导者的流通服务馆员,如何做好读者阅读心理的研究工作、观察读者在借阅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及心理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图书利用率,有助于对不同层次读者进行个性化服务,它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从了解读者阅读需求出发,通过对读者阅读心理的分析,联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学教育,文学读者成了一个虚构的符号,读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政策预设,成为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设计的产物。由于文学阅读的统一,文学感受的一致,最终会带来文学创作的趋同化,形成文学生产的循环和等质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期待视野”是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属方法论范畴,是读者结合社会历史意识、民族心理、个人审美意识、认知意识、道德意识和文化素养等进行阅读而产生的综合性反应。分析阅读心理图式和读者的审美经验,可了解其“期待视野”的拓展和延伸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