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现代性改造过程。为了梳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面临的问题,探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内涵与动因、辩证关系与启示进行了系统审视与深入剖析。研究表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源于历时纬度的内源动因与共时纬度的外源动因,而前者则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面临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一元化”与“多元化”、“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关系。建议以“先进性建设”为立足之本、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发展之要、将“生态体育文化”全球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方向选择、将“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3.
当前体育教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命异化现象,可以从儒家的生命思想中获得改革发展的启示.借鉴儒家“立德养性”的生命观,突显体育课程的生命价值意义;借鉴“仁爱”思想,达到完善学生人格、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借鉴儒家的养生观,加强体育课中的理论指导,凸显其为生命健康服务的宗旨;借鉴儒家的生死观,不断调适师生双方的心态,帮助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作为切入点,对现代性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现状进行研究.具有“流动性”特征的现代性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导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认同出现缺失、本质严重流失,建构现代性的生存路径势在必行.借助大众健身平台和教育机构的推广,走规范化和法制化道路和回归民族文化本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于体育本质追寻的“自然体育”方法论源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体育”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体育本质,是体育的方法论、实践论,同时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文章基于体育本质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从西方“自然体育”思想的形成源头、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然体育”思想两个维度,对“自然体育”思想及其方法论进行了梳理和探讨.研究表明,“自然体育”思想及其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然体育”思想及其方法论诞生以来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表现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自然体育思想及其方法论对我国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指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应是纠正不正之风的根本所在。《先秦儒家思想三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光秦儒家孔、孟、荀的诗教乐教思想、道德教化修身思想、以及美育思想,这些内容对当前我国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培养“心灵美”的一代新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体育美学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其主要思想主要表现在以儒家孔子“仁学”为基础的“游于艺”、孟子“养气”说和以道家庄子“自然”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儒道两家最后都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体育美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和谐共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精神,为世界体育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底蕴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与未来社会人类对体育文化的需求理念一脉相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将成为世界主流体育文化,这对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