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末动荡衰乱的特殊环境,促成了建安诗歌及其意象悲凉慷慨的独特风格,“三曹”诗即是其典型代表.三曹诗中的风意象继承了先秦两汉诗中风意象的悲情色彩,体现了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曹植的前期人生研究过分凸显其贵公子的身份,而忽略他忧郁的气质及其诗作中的慷慨悲凉之气。立足于文本,反观于时代,曹植前期人生的生命主调,与他后期一样,慷慨与悲凉贯穿于这位乱世公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闺怨诗是我国诗歌中的古老题材,经历了漫长的传播发展过程.唐代闺怨诗的传播发展在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一是沿袭南朝诗风;二是题材丰富,拓宽诗歌表现空间;三是情感更为深沉,注重对现实的描写;四是具有绵密软媚与基调悲凉两种风格.  相似文献   

4.
诗歌意象往往带上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体现诗人的个性风格。王维的淡远空灵与他诗中的青山、连山、太行等众多的远山意象有很大关系。李白的浪漫豪情与他诗中的明月、黄河意象是分不开的。杜甫的悲怆感怀,与他诗中一系列带有沉郁情调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本文试从意象的攫取来探讨一下诗人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5.
靳武稳 《大观周刊》2012,(52):93-94
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她的小说多以悲剧爱情和婚姻故事为题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就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从她的家庭变故和婚姻感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极其重要的一类题材,通过研究送别诗中涉及的典故及文化意象,可以为唐代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考证。[方法/过程]以《全唐诗》中的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重组的视角,运用数字人文工具,通过对送别诗中出现的典故及文化意象进行统计分类,结合语义对送别诗想要表达的情感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梳理送别诗文本中包含的典故及文化意象,直观地展现《全唐诗》送别诗中典故、文化意象等要素,有利于后续对《全唐诗》中的其他知识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7.
勃朗宁戏剧独白诗中广泛使用了封闭性意象。封闭性意象的设置为在短小诗篇中组织复杂矛盾提供了方便,为人物之间的斗争提供了象征性舞台。封闭性意象的并置、对立和碰撞为诗歌结构提供了隐在的线索,因而增强了勃朗宁诗歌的叙事性和戏剧性,对戏剧独白诗体裁特点的形成起到了巧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诗、文、词、赋、小说中都有它的踪迹。许慎《说文解字》释镜曰:“镜,景也。”段注云:“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谓之镜,此以叠韵为训也。镜亦曰鉴,双声字也。”镜是人工制作的器具,有照物的功用,其形状多为圆形。作为文学意象的镜即由此生发开去,或因其功用而寓意,或因其形而比拟,历代文人于此表现了丰富的想像力,并融入了复杂的文化内涵。镜意象因此成为古典文学中颇具活力的意象之一。 镜意象在诗、词、赋中大多出现于闺阁生活场景中,主要是一种情感意象,小说中的镜意象则主要是一种文…  相似文献   

9.
描绘性意象,旨在通过对意象或意象群的描绘,创造出美妙的或是深邃的意境,有着鲜明的可感性:在现代和当代诗创作中,更多地是出现暗示性意象,有人称为复杂性意象。即通过比喻和象征,把抽象的感知和情思具象化,开拓思维空间,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黎 《大观周刊》2011,(31):151-151,216
本文分析了美国翻译家大卫·亨顿所翻译的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该诗,即意象之美、汉字的图画性及语法的缺省。从分析可见大卫亨顿的译文风格简约凝练,蕴意深远,体现出人与自然之和谐。  相似文献   

11.
第一节是《雨巷》诗的纲目。抓住第一节中的几个关键性词语,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情感抒发以及诗中特定意象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2.
咏“牛”我不懂诗,可偏偏爱读诗。而且兴致来了,还不时抄录几首,暇时吟诵。早些日子,我翻看到我四年以前抄录下的李纲的一首《病牛》,因有所感,夜不成眠,书此一文。诗系七言绝句,不长,特抄录于下: 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这诗的意境,悲凉了些。那股子“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消极情绪和那股子孤芳自赏的清高劲,显现于字里行间。可是呢,倘若我们对它不是采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态度,而是科学地去发掘其积极方面的意义,我想,诗里所反映出的为国为民、任劳任怨,但  相似文献   

13.
如何增强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可视性、说服力、新闻性,精当、精彩地选取"意象"则成为了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环节。本文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从画面意象,视觉效果意象,音响意象三个方面探讨了纪念类视听新闻作品中的意象选取。  相似文献   

14.
桃花因其色彩艳丽、生机盎然的外在形态,成了盛唐文人审美的对象及重要的诗歌题材之一。他们吟咏的桃花诗色彩明丽、形态娇美、意象丰富、意境优美、用词精妙、韵律和谐。其诗作不仅具有完美的艺术技巧,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体现出古典诗歌的自然美、意象美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15.
毛晓旭 《大观周刊》2011,(13):62-62,53
作为文艺复兴后期的玄学派诗人,安德鲁·马维尔把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以及对人世的深沉思索,结合说理的方式,采用新颖独特的意象,融入了这首《花园》诗中。本文先介绍马维尔的生平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然后结合田园诗和玄理诗的特点从大处分析此诗,再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解读,探讨此诗中“花园境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程兴国其人,我并不认识,但我读了他的诗,那首叫《农家乐》的诗,却很想结识他。 诗从小处着笔,似乎是写到农家乐的所作所为及所感,但我们知道,读诗不可太拘泥。倒并非一定要从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义,而是要从诗作本身所提供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深刻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诗性思维发达的国度,对历代诗诃意象的解读和发掘肓着更深刻的意义,这也成为了我们研究文化和重建文化传统的立足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赵东 《中国广播》2006,(4):45-47
有一首打油诗,形象地描述了目前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医疗广告之怪现状。诗是这样写的:如今收听广播节目,不是买药就是看病。治肝专家慷慨演讲,防癌教授传道解惑。医托电话“热情咨询”,假扮患者吹嘘真神。堂堂电台成了医院,广大听众都是“病人”。的确,因为工作关系,常常在各地出差,特别注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亡灵”的回忆周政保《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问世后,很快得到了文学界的好评。但我想,在感受或判断这部小说时,似乎应该注意到,小说作者阿来曾经是、而且现在仍然是一位诗人,诗的目光及诗的意象特质直接牵...  相似文献   

20.
在大海边凭吊另类人生激流岛顾城故居凄美破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每当读起这句诗,不由得想起中国著名朦胧派诗人顾城富有离奇色彩的一生。在新西兰的华人圈里,顾城是个避不开的话题。他后来隐居的新西兰激流岛也因其而闻名。人们回味着顾城朦胧美丽的诗句,痛惜他在新西兰神秘而悲凉的离世。不久前,记者探访了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