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不仅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意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升灵魂、锻铸人格为已任。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一、渗透思想教育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学科包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现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永恒的社会价值,彰显作者或主人公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现代文化标志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散发着时代的气息,涌动着新鲜的生命之泉。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志趣教育,扩大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朱春平 《江苏教育》2000,(11):28-29
学生的学习是以教材为依托的,若脱离了带有鲜明科学性、系统性的语文教材,无目的、无头绪地搞作业形式的改进,那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以基本教材(课本)为依托,挖掘其资源,进行拓宽和加深,使学生在学习基本教材后有实践的材料,让学生乐于去动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以文本为依据展开教学的。我们的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对优秀文化的挖掘。也注意体现时代风貌。因此,我们的教材非常值得教师们深入钻研,努力挖掘其丰富的内涵,为我所用。二年级写好一段话是作文的入门阶段,是今后写好作文的基础,那如何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来有效地训练学生写话,因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薛仰丽 《现代语文》2014,(10):98-99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挖掘教材资源,就努力培养学生的大集体观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小学语文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就该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其美。教师要在语文材中挖掘以下几种美的要素:首先是生动丰富的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其次是变化循章、错落有致的语言形式和文章结构美。再次是栩栩如生、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还有画面与情感有机合而成的意境美。更有丰富多彩、寓意无穷的题材美。还有主题美、思想美、情趣美、情感美……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整体,抓住要点,以美育美,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语文教师应把这些可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用以构建学生的美好人格。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这篇散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伦道德,表现了父子深情。这里,既有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又有儿子对父亲  相似文献   

7.
尹凤媛 《广西教育》2007,(10B):11-11,44
语文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浩如烟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但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专门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内容是零星地潜隐在一篇篇具体课文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从人文的角度、育人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挖掘,才能使它为塑造学生的心灵服务。  相似文献   

8.
汪波  姜兰 《湖北教育》2005,(11):44-46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指出,要充分认识列语文教学和生活联系的密切性.“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运用语言的工拙利钝.不完全取决于基本功是否扎实,还受到生活需要的迫切性及激情所左右.只有立足于生活的语文教育,才能实现扎扎实实和生动活泼的语文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忽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最大亮点是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专题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习作时常出现四种现象: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写不出来,三是写不具体,四是提笔忘字。针对这四种情况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提供先行组织者,让学生把话说出来;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写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统编教材而言,借助优化教学路径,落实语文要素,已经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策略。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教学为例,浅析优化教学路径策略,即通过突出语言实践,营造诗意语境,整合思维训练等助力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义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科普作品。课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课文能引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兴趣,学习时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要注意查阅工具书和收集有关资料;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做到有资料互  相似文献   

14.
李雨施  吴芳 《现代语文》2005,(11):41-41
考试又一次失利了,“忍受”了父母的一通责备后,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向窗外看去。大片大片的乌云,笼罩了整个天空。偶尔有一个破破烂烂的塑料袋被风狂乱地吹卷着,消失在天际。乌云已经积攒了好几天了,看起来,今天这雨恐怕是非下不可了。这时,一只小小的飞蛾,似乎发现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它来到我的窗前,希望能够挤进来躲避即将到来的危险。但是,一扇玻璃窗挡住了它的去路。只是几毫米的差距,它就只能在外面眼睁睁地看着,看着。我百无聊赖地看着它:它太小了,若要打破窗子是绝对不可能的;它又太大了,怎么也不能挤进缝隙中。它把玻璃窗爬了个遍,…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是否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重新确立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介绍部分学生习作,具体阐述了如何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具体包括:利用文本范例,仿写表达方法;围绕教材主题,拓展课外阅读;依据课本内容,引导观察练笔。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总是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怎样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语文教学,张庆先生作了很好的诠释: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塑造,作为教育工作者,塑造人的灵魂是其最神圣的职责。完成这项使命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邢辉 《中学理科》2006,(1):49-4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