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育婴堂在广东各地兴起,但由于育婴堂本身的制度和中国社会的局限性,在婴孩的去处问题上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因为受外国慈善机构的影响,广东育婴堂落后的养育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从而作出了一些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2.
古代官方的儿童社会救济从宋代开始设置,发展到清代,育婴堂已成为儿童救济的专门机构。本文以清代扬州育婴堂和京师育婴堂的建立与发展为切入,通过个案研究对清朝育婴堂的经费来源、普及情况以及发展动因等方面进行剖析,可以分析出育婴堂的性质:形式上是官府监督管理,实际上核心力量仍是士绅阶层,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育婴堂的态度最为"微妙",官方主张有威望和资产的士绅帮扶育婴堂,却对社会保障不制定律令法规,默认其为"细枝末节",这就使得育婴堂的救助效果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按语:育婴堂是收养弃婴的育婴组织,明末开始出现。清初,民间溺婴问题渐趋严重,朝廷和地方士绅更加重视建立育婴场所。康熙元年(1662年),于京师广渠门内建立育婴堂,收养遗弃病废之婴儿。雍正二年(1724年)颁布上谕,行文各省督抚仿照京师推行育婴堂。此后,各府州县皆设置育婴堂,许多州县官员和地方士绅或拨给公田、公费,或捐钱、捐田,供育婴堂所需。清政府对育婴堂的设立和管理政策也进行过调整。清代育  相似文献   

4.
朱湘丽 《大观周刊》2012,(47):32-33
明清时期存在着严重的弃婴及溺女陋习,政府和民间为了拯救幼婴设立了各种育婴组织,推动了明清育婴慈善事业的发展。育婴堂作为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在清代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影响深远。本文对育婴堂的概况、管理运作、资金来源、收养对象及形式、儿童出路、救济效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很难想象,100多年前的中国慈善事业是怎样的?而当你走近档案的时候,答案就会逐渐清晰起来.宁海县档案馆特藏室保存的30余卷清朝同治至宣统年间的县育婴堂原始档案资料,为世人揭开了清代慈善事业的一角面纱.孟子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由于饥荒、战争、贫穷、无节制的生育和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弃婴现象十分普遍.为此,各朝代均设有收养弃婴的场所——育婴堂.其多为公办民助性质,也有私人独家创办的.  相似文献   

6.
秋风 《出版参考》2010,(6):12-12
过去百年来,在中国从事公益事业的西方人与本土的中国人相比,不能不承认,国人逊于外人。在中国各地活跃着一批从事公益活动的外国人。其实,自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很多专门从事公益活动的欧美人士。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人是传教士,为了吸引中国信徒,他们中不少人拿出相当多精力从事公益活动:开办学校、育婴堂、医院,等等。  相似文献   

7.
许金顶  魏丹 《历史档案》2008,(2):113-119
社会慈善事业的健全与发展是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研究也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福建晋江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时期社会慈善的资料比较完整,涉及振济会、救济院、养老院和育婴堂等慈善机构的活动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该时期晋江社会慈善事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架构,在活动范围、组织机构和运作模式等方面产生了适时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从全国来说媒体之间的差异很大,浙江的、广东的、四川的差异都很大.人才技术的优势各个地方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东期刊界正兴起近10多年来的第三次改革浪潮,众多的期刊从内容、版面以至经营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冲破旧框框,勇创新局面。本文试就广东期刊的改革形势,特别是三次的改革浪潮,作一些回顾和探讨。一、第一次改革浪潮——改名热1.广东期刊界在1981—1983年左右,曾出现过一次影响颇大的以更改刊名为标志的改革浪潮。广东期刊原来基础并不雄厚,多数刊物是1980年以后创刊的,原有的几份期刊如《作品》、《花城》、《广东青年》等,发行量也不很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广东期刊界吹皱了一池春水。1981年,《广东青年》在团省委支持下率先实行改名,刊名改为《黄金时代》,寓意深刻,内容也冲破原来偏重自上  相似文献   

10.
李红 《文化遗产》2008,(3):147-153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它发源于番禺古镇沙湾。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有关部门为扶持和发展广东音乐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的说来广东音乐的发展环境不尽如人意。特别是9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流行文化等的冲击和影响,广东音乐面临很大的发展障碍,如人才缺乏、理论研究滞后、消费市场萎缩、听众逐渐减少等。对广东音乐发展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重点扶持代表性传承人、探索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大力推广群众性广东音乐演出活动、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做大量宣传以及多方位筹集保护资金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0年底起主要在广东从事经济报道,因此有机会结交了一些工商界的朋友。从冠冕堂皇开始,进入无话不谈阶段。这些工商界的朋友们,对于新闻报道,由过去不太关心,到现在时刻关注,变化是很大的。然而,好听的话听多了也没意思,笔者倒愿借《中国记者》一角,将几位广东工商界人士对新闻报道的批评建议披露一二,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2.
奉天同善堂     
<正>奉天同善堂源起于1881年左宝贵在奉天创办的慈善事业,1896年正式定名为同善堂,堂址位于奉天省城大西关外高台庙胡同(今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处)。它历史悠久,是奉天地区最大的慈善团体,在救助弱势群体,改善民众不良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81年至1894年间,鉴于太子河、浑河水经常泛滥成灾,贫民百姓流离失所,传染疫病流行,总兵左宝贵先后在奉天省城内创设了牛痘局、养老院、义学馆、栖留所、育婴堂、施粥厂、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收集、整理地方文献资料的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研究各地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有许多大型公共图书馆设立了文献特藏书库,并设置了专门为读者服务的设施。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四十年代建立的“广东文献室”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积累,已收集了大量的广东地方文献资料。为了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创办三周年之际,1992年11月14日——16日,《广东新闻台理论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广东电台台长余统浩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播改革》为题作了主旨发言,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认为站得高,思路开阔,见解新颖,既具有理论说服力,又具有实践价值。广东电台副台长高作则作了广东新闻台三周年的总结。与会者认为:广东新闻台的丰富实践和可贵经验,已在珠江经济台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为全国人民台(综合台)及新闻类节目的改革,走出了一条路子,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新闻台的一些台、部负责人及监制、主持人、编辑、记者等10多人,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15.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一月,广东士人黄培芳于广州启程北上公车,翌年二月抵达北京,行期将近三个月。在《北行日记》中,黄培芳详细记录此次北上赴考的行程。本文以之为中心,结合同时代人的游记、诗文、地方志等各种文献以及黄培芳本人的画作,讨论以下问题:(一)广东士人如何选择北上路线,各条路线的优劣所在。(二)在穿州过府中所经历的各种艰难与乐趣。(三)分析北上公车对广东士人诗画创作产生何种影响。笔者认为广东士人的公车之路,除备尝艰难困苦外,路费花销也很大,每名士人公车之行的单程费用,须花费100两白银(相当于120元洋钱)。科举考试既是一场智力的较量,也是体力与意志的比拼。路途的艰辛和开销的庞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东举子的科考成绩。但是北上公车,极大地开拓了广东士人的视野和交际圈,即使铩羽而归,对于广东士人的诗画创作却大有裨益,这是无法用孰得孰失来衡量的。  相似文献   

16.
广东罗定市素龙镇的云煜书屋已经有5年历史,它依靠家族投资经营管理,在政府的支持下,用以文补文的方式,维持发展,走实用服务的路向,在乡民中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报业集团的跨区域扩张,正在成为国内报业发展的趋势,省会城市报纸纷纷到次级城市开设地方版,成为报业扩张的必然选择,也给当地报纸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广东佛山为例,广州三大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  相似文献   

18.
曹轲 《青年记者》2007,(11):29-32
这个题目很大,我给自己限定了几条说话的前提:一、站在报纸的角度(不是站在新媒体、调查公司或广告商的角度);二、站在办报的角度(不是站在管理部门、学者教授或投资者的角度);三、站在广东的角度(不是站在北京或者外国的角度,当然报业发展趋势不是广东的实践所能涵盖的)。我把自己对报纸的困惑和理解归成了几组,也为了把这些看似千头万绪的东西理得相对有条理些,这里列了4组12个子题目,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报讯(记者/段功伟)昨天,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共同努力,引起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但广东的绝大多数专家对此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是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20.
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讲故事、塑造人物、传达情感、输出价值观。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随着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受众习惯的变化,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受众流失、创收下降、创新遭遇瓶颈等问题。《邓璐时间》是广东卫视的一档纪实类访谈节目,迄今已经完成三季。通过创新,该节目成为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自办栏目之一,单期节目曾创下广东卫视全年自办节目收视率第一的佳绩。本文以该节目为例,解码电视纪实类访谈节目如何通过谈话场景的创新带动节目模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