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即以《大公报》所载为切入点,剖析预备立宪时代的历史现场,再现出彼时清廷财政经济紊乱已极、政治上无法实现中央集权、法制不行、国民宪政意识缺乏等宏观现象,而这些总体上决定了预备立宪的失败命运。  相似文献   

2.
《盛京时报》是由日本人中岛真雄于1906年10月18日在沈阳创办的,正值清廷颁布预备立宪的谕旨,因此,对清末预备立宪不但进行详细的报道,而且还站在日本人的立场进行评论,这对于我们研究清末预备立宪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的开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立宪派发动领导了一场持久的立宪运动,要求改变封建专制政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在立宪运动的推动、日俄战争的刺激和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清政府为了“起衰弱而救颠危”,于1905年派遣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次年9月1日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仿行宪政”、“以预备立宪基础”的基本国策。接着进行各项改革,开始了预备立宪的进程。1908年8月应立宪派请求,发布了逐年筹备事宜清单,预定从1908年起,9年内完成立宪的筹备工作。1910年11月经立宪派要求,又宣布将预备立宪期限提前三年,1913年颁布宪法,召集国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预备立宪的进程被打断,并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失败。  相似文献   

4.
当年清政府维新、新政乃至"预备立宪",是它企图顺应历史潮流的努力,这曾使当局获得了一些人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其统治的时间;但是后来执政集团肆无忌惮地大开改革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使它人心丧尽,一朝覆亡。  相似文献   

5.
丁康  蒋立文 《兰台世界》2022,(2):148-154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进行的最后一次改良运动。新政措施众多,尤以预备立宪最为重要,而预备立宪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地方自治。以往学界对于清末地方自治的研究多着眼于宏观政策层面,对于地方基层尤其是东北三省基层自治研究略显薄弱。该文主要是通过对奉天省海龙府西安县的地方自治进行研究分析,来探究清末基层地方自治的筹备以及其在举办地方自治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以及缺陷。  相似文献   

6.
一个鸦片烟客,偶然在烟馆里听到选举议员的消息,以为议员就是官,赶紧去购置田产,以符合选举条件,即在本省有五千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者不动产。 这是光绪三十二年,在《月月小说》上发表的一则以“预备立宪”为题的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7.
广东谘议局成立后,在清末广东的预备立宪活动中积极开展工作,推动新政措施的实施,革除旧弊陋习,表现得异常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末广东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特别是在当时引起全国轰动的禁赌事件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广东谘议局与禁赌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富报民报的纷纷出版和清朝对报刊的压迫 1900年义和团运动遭受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以后,1901年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出卖中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从而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起来了。为了缓和人民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清政府不得不在1901年和1904年间,发表了一些实行改革的命令,1906年9月宣布了所谓预备立宪,1908年9月又公布了钦定的“宪法大纲”,并规定以九年为预备立宪的期限。这个时期,全国各地先后出版了许多官办报刊,如“北洋官报”,“南洋官报”、“安徽官报”、“湖  相似文献   

9.
一 财政清理作为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措施之一,目标是以度支部为财政中枢,集财权于中央.其中的重点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但是,自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对财政运行监管的失控,财权不断下移.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闻出版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清末新闻出版法的制定背景,内容分析以及对清政府立法意图以及其客观影响的分析,对清末新闻立法进行了扼要的分析。清末新闻出版立法是在清末“预备立宪”以及变法修律的背景下出现的,即受到了变法修律的影响,其本身也是变法修律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专门的新闻出版法律的产生,在客观上对于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03年9月清政府预备立宪.正如朝野舆论所言:"立宪要端,首在集权中央."[1]17练兵处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反映了清政府集权中央的愿望.1903年12月27日下诏正式任命练兵处的主要人员,练兵处由皇帝钦命总理、会办、襄办大臣三人,下设三司.  相似文献   

12.
清末修订著作权律史料选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过程中,于宣统二年年底,由民政部颁布了《大清著作权律》。此权律对立法宗旨、保护的对象与范围、保护期与继承权、转让与抵押、版权限制、侵权与制裁、版权的管理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法。在它颁布后,立即引起了国际出版界的重视,后来北洋政府及南京政府颁发的“著作权律”均以此为“蓝本”。 现从馆藏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晚清政府预备立宪活动的发端,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是清末民初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此事件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严重激化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面对此种严峻的政治局面,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被迫开始了立宪改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名人手迹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生于江苏苏州。字秉甫,号衡山。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人,三十岁中进士。一九〇五年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次年闻讯清廷宣布"预备立宪"而返国。报国无门,再行东渡,至一九〇七年毕业回国,从事立宪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兰池 《兰台世界》2016,(22):152-155
1910年9月,作为晚清预备立宪产物的资政院成立,直至1912年初被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取代。资政院第一期常年会所议诸多议案,可谓开创了我国宪政尝试之"先河"。本文选取三个重要议案对资政院的议事活动展开考察,进而窥探其在晚清改革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16.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在清末立宪运动中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过去因该报在政治上鼓吹和平改良,报刊史学界对其评价较低。本文试图对该报君宪思想的主要内容、动因,以及它对清政府“预备立宪”和对暴力革命的态度进行探讨,以期揭示该报过去被忽视和低估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学学光绪     
光绪,是短命皇帝,却力争作为; 光绪,一生起落,却喜静心读书. 他最后时光的阅读书目有:《日本宪法说明书》《日本宪政略论》《日本预备立宪》《宪法论》《孟德斯鸠法意》《法学通论》《比较国法学》《国法学》《民法原论》《行政法泛论》《政治泛论》……  相似文献   

18.
清末,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岌岌可危的统治,派人出国考查宪政、宣布预备立宪及厘定官制、等设议院、设馆修订新律等。为培养“新律”人才,经修订法律大臣伍廷芳等于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奏准,在京师设立法律学堂。宣统元年闰二月,又决定设立贵胄法政学堂。现从馆藏内务府档案中选出有关史料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清著作权律︾是﹃没来得及实施﹄的法律吗李明山清政府在预备立宪过程中,以民政部名义拟定的著作权律案经宪政编查馆复核后,由资政院再三讨论,终于得到通过。宣统二年(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得到颁布和实施。对于这一法律,世人多有关注,尤其得到学术...  相似文献   

20.
清廷预备立宪对清末报业发展意义极其重要。在此期间报界的言论环境有所改善;体现宪政以法治国的报律出台,报律规定了报界应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赋予报界发展必要的基本权利;报律作为社会规范,它不仅约束报界本身,也对行政权力干涉报界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谘议局的设立,亦成为限制行政力量对报馆干涉的重要政治因素;清政府将官报作为推行宪政的载体,鼓励创办官报,这无异是推动报业发展的官方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