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法的语源来源于欧陆,并非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当我们在凭借西方的法律概念来了解中国传统法文化时,应特别注意传统中国的法律环境,此乃正确把握传统中国民法的基本立场和客观态度。  相似文献   

2.
《民法分典》作为《中华大典·法律典》六部分典之一,是一部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制度史料的大型类书,其编纂工程宏大且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是一个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民法分典》的出版对创建中国古代民法史料库、促进中外民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现代法治进程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5,(S5):94-95
<正>法律史的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对法律发展的历史研究,检视法律发展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曾经断裂四十多年的民法,尤其需要法律史研究的检视。在笔者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契约中的"中人"在古代契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代民法却没有这种现象。"中人"到底是什么?它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它为何会在传统中国产生?它体现了古代契约的什么精神?它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自然应是其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清代慎刑的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准确定位,也是对传统法律观念的进一步改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王宠惠在近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建设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参与了民国时期刑法、民法的立法、修订工作。本文研究了王宠惠的生平,总结了王宠惠的民法思想,对其民国时期的民法实践工作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顾文龙 《大观周刊》2012,(41):53-53
传统的维持民众间秩序的法律规则和秩序,是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外在置措,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其法律思想的宏观背景,它在精神层面上影响并制约了传统法律思想。本文选择梁漱溟先生的阐释作为一个切入点,这不仅是因为梁先生熟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更对传统文化与法律思想的关系做过丰富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7.
黄璐 《大观周刊》2011,(32):40-40,54
质疑非著名学者方孔先生提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只有糟粕没有精华的观点,笔者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批判方孔先生的观点,提出秉承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剔除其障碍性因素,传统法律文化构成了法律发展的历史前提与宏观要素,并对当代法律发展所面临的发展模式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概括性地称为"中国传统法律"或"中国法律传统".这是一套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从简单幼稚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内容全面、义理精深、风格特异的法律系统,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学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是世界法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背景下,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法律精神尤为重要.已故著名法制史学家曾宪义教授生前组织国内法制史学界的著名学者编写的十卷本鸿篇巨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对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中国法制史学界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审议一部新的法律:民法。这部法律将完善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指先秦至晚清以来产生的对依法治国和法治教育具有积极价值的法律思想与制度等内容。深入挖掘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蕴含,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法律根基、助推广大学子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纳入教学资源,从时代内涵、文化氛围、实践活动、教师能力等方面探索“四位一体”的应用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学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发挥其必要且独特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代民商法是古代刑法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法律体系中一直占次要地位,而民法和商法在规范上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民商法的发展历程,旨在为中国古代法律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古代民商法是古代刑法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法律体系中一直占次要地位,而民法和商法在规范上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古代民商法的发展历程,旨在为中国古代法律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涵盖面广,而伦理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传统法律伦理化的进程研究其发展历史,探究其表现形式,结合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了解其成因,而传统法律在现代如何实现其转型也是讨论的内容,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证以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涉法电影融合法律和民族特色,成为展现文化传统和中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窗口,其中的国民形象不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抵制外国法律文化对中国文化安全解构和威胁的一道壁垒。因此,涉法电影中的国民形象传播要以国家文化安全为导向,坚持中国特色,借鉴外国文化资源,以更好地促进中国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民法的角度,详细地论证了我国图书馆的法律主体地位,明确了不同类型图书馆在民法中的主体地位,并指出确定图书馆的法律主体地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方式,对个人信息权予以明确规定,完善我国民法关于人身权方面的法律规定,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法方面的法律规定,并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法律法规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是《中华大典》的收官之年。历经20余年的辛勤编纂,《中华大典·法律典》已全部完成出版,献于世人。《法律典》作为《中华大典》24典之一,工程宏大,任务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费时且艰辛,是一个重大的、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作为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法律典》是一部中国古代法律史料的宝库,是一部中国传统法律的大型类书,它的出版具有史料保存、人才培养和工具书编纂等重大贡献,对推动法学理论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建构中国现代法治图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民法法源呈现混乱状态,不仅法定法源与事实法源之间存在冲突和脱节,即使在制定法层面。法律与法律之间,法律与法规之间也往往存在冲突,导致法官、律师等在实务中选择性的适用法律,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从法源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大陆法系国家民法领域的制定法法源,对我国民法领域现有的制定法法源及其冲突进行反思,并尝试提出破解这一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艳丽 《新闻世界》2011,(6):279-280
“无讼”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也左右着中国民众的诉讼观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无讼”思想的形成,剖析“无讼”法律思想蕴含的独特价值,将其中契合当代社会的合理因素进行归纳与诠释,使之转化并溶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当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调解是中华民族横亘古今,最具有生命力,也最为世界所瞩目的法律传统,被西方誉之为东方经典,是中国法律文化的瑰宝。在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治建设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这项制度仍被发扬光大,固然反映出历史的情结、人文的情怀和民族的情感,但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也预示着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多元文化溯源调解缘由调解是文化的体现和传承,其本身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在哲学文化上,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和为美,以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