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裁量权不仅是现代执法者使用的一种权利,而且在古代的司法审判中也已广泛使用。其实,在西汉时期,春秋决狱式的审判中就包含了自由裁量权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已经越来越成为文明的象征,也成了民主政府和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正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布莱克大法官所言:“言论自由与公平审判是我们文明中两种最为珍贵的权利,实在难以取舍。”新闻自由是指采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包括报刊的出版自由,电台和电视台的播放自由,新闻采访与  相似文献   

4.
网络曾创造自由市场的神话,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网络言论也需建立在非常简单的事实基础之上,当网民在对现实行为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的自由市场也应受到规范和治理。本文通过网络上几起引发争议的事件,对网络道德审判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法院的审判卷宗是国家的重要档案。审判卷分别立正、副卷,在审判卷宗的副卷中归入的有法院审判委员会、合议庭讨论评议案件的记录材料和有关案件处理问题的内部请示、报告、批复及领导同志批示和其他不宜公开的材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守审判工作秘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副卷中归入的材料属审判工作秘密,原则上只限法院内部使用,严禁外泄。但是,个别法院由于档案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不强,对副卷内容不得外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有关单位或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借阅卷宗时,疏忽大意,把副卷连同正卷一起调出,让其查阅复印,使当…  相似文献   

6.
常德市档案馆存放了一本1950年莫斯科国立政治书籍出版局刊印出版,我国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翻译印发的《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该审判材料主要描述了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在前苏联伯力城举行的对日本陆军12名军人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的审判.  相似文献   

7.
刘微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10):117-119+138
美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经历了从判例法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转换性使用规则是美国合理使用制度在数字技术背景下最具特色的创新成果之一,其在著作权司法审判中的应用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法律环境。近年来,转换性使用规则在我国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这必将对图书馆著作权问题的立法、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功能的完善以及数字化项目开发模式的多元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每提及公正的司法审判和传媒报道,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体。每当两者相遇,便会出现法律问题。媒体自由报道与司法公正是民主法治社会珍视的两种价值,二者在所追求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传媒活动与司法活动的本质特征又决定了二者具有天然的冲突性。这种冲突通常是由两种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权利造成的。在整个世界传播法律与伦理下,皆是如此。本文将细述司法审判与传媒报道的关系,剖析两者间的冲突和契合,谋求公正审判与法庭报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1.
记者、律师与法官各有其活动领域及恪守的专业主义,然而在中国,这三个行业的从业者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性,其社会角色常常错位.如新闻记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充当了法官或者律师的角色,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媒介审判"或"舆论审判".更复杂的是,对这种角色错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得视情况而定.简单地说"舆论审判影响司法独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得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媒体的"舆论审判"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如邓玉娇事件,如果没有媒体和律师们的深度介入,邓玉娇是难以重获自由的,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正向的舆论审判",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部分司法不公.谁能说舆论审判没有造成正面的社会后果,甚至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复杂之处.这种复杂性也表现在记者(媒体)、律师与法官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法院审判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同案不同判"现象,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旨在约束法官裁量的随意性,保障司法公正"上周我们就接到《通知》,现在正组织全院学习呢!"贵州省高级法院副院长李汉宇在电话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指导性案例统一了裁判尺度,约束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2012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黄静案为切入口,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传媒与司法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被部分学者和媒体所热论的"媒体审判"在法律和事实层面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执意坚持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审判的公正,会给本来"呼吸空间"就严重不足的媒体报道带来"寒蝉效应",不利于媒体正常监督功能的发挥,既损害媒体报道自由,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司法公正.因此,应当在重新厘清传媒与司法关系基础上,给媒体以更大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14.
韩鑫 《报刊之友》2013,(9):81-82
《V字仇杀队》自上映之日起,就因其反乌托邦的主题设定和一系列非主流社会元素而饱受争议,2012年12月在CCTV-6播出之后,更是在媒体上引起了热议。本文认为影片通过设定未来社会场景,于科幻中注入政治隐喻,审视极权国家统治,并刻意塑造反叛角色通过暴力革命手段实现对极权主义的审判,从而表达对于自由意志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15.
张海艳 《兰台世界》2020,(4):115-118
二战后,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对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开审判。历次审判中,以南京审判和沈阳审判最著名、影响最大。两次审判分别是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主导下进行,致使在两次审判中,日本战犯认罪态度,采取“宽大处理”方针的目的以及对中日关系影响方面的诸多不同点。从现象看本质,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推护中国人民基本权益,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光明的政党。  相似文献   

16.
4月28日,天津海事法院在侯马成立山西首家巡涸审判点,这是天津海事法院成立的第14个巡回审判点。该审判点负责在巡回中依法受理海事海商案件,简易案件就地公开审理,就地调解或审判;对涉海企事业进行海事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包晨璐 《新闻世界》2014,(1):147-148
网络时代中,许多司法事件、社会事件都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中演变为全民关注的事件。媒介审判在网络时代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希望网络舆论可以激浊扬清,避免媒介审判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审判”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国“媒介审判”背后的司法陪审制着手,与目前我国司法审判过程中采取的陪审制进行分析比较后,提出我国不存在本原意义上的“媒介审判”之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语境下“媒介审判”的形成机制,并提出解决中国式“媒介审判”的办法不仅在于规范媒体,更在于国家权力的配置及司法本身的独立。  相似文献   

19.
法律赋予了执法罚款处罚的权力,但并没有赋予他以被执法进行道德审判并令其难堪的权力,所以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使用职业标准语  相似文献   

20.
西方殖民者在租界建立的"公审公廨"制度,由于是在"洋廨员"的主导下审判案件的,在许多方面参照西方国家的审判制度进行,给晚清政府传统审判模式带来了严重冲击,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审判模式中肉刑、刑讯和不许律师出庭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