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研究王安石思想重要资料的《老子注》至今没有一个著作时间界定,影响着对王氏学术的评价与对北宋学术的真切认识.据考证,王氏《老子注》既不是作于嘉祐年间,也不是作于元丰年间,而应为王氏作于治平熙宁之际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严遵《老子指归》不是伪书.今道藏本《老子指归》不仅有《指归》,也附有《老子》经文和注文.该注文通篇押韵,参其用韵特征和用字特征,可知作于西汉蜀楚之地,亦为严遵亲撰,也就是过去认为已经亡于六朝隋唐的“严遵《老子注》”.严遵《老子注》以析句和陈述义理为主,是“章句”体式中“句”的部分;而“指归”即“章指”,是“章句”体式中“章”的部分.故而《老子指归》当定名为严氏《老子章句》.由于东汉以后“注”体大行其道,导致两汉各种“章句”著作被肢解和删削.  相似文献   

3.
清代杰出的音韵学、训诂学、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的著作《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和王引之的著作《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学术界称为《高邮王氏四种》。论文简析了高邮王氏父子的学术成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邮王氏父子和《高邮王氏四种》仍备受当代和现代学者推崇的观点,王氏父子迄今仍为治学的榜样,而他们的著作堪为当世学术的根柢书。  相似文献   

4.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以下简称《校读》)一书的作者侯才教授,是我国哲学弹论界一位知名的年轻学者。他对《老子》的研究,始于1998年下半年。当时他正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联邦德国进行学术访问。由于访问期间学术交流的需要,又适逢国内湖北荆门郭店楚基竹简《老子》考古成果发表,遂为作者系统研究《老子》,满足自己对祖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夙愿提供了契机。作音对竹简《老子》进行了重新校读和研究,并将其译成了德文。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德国学界《老子》爱好者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加工整理,形成…  相似文献   

5.
杨郁 《图书与情报》2012,(3):142-145,4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训诂学家和藏书家。由于《宋史》、《元史》无传,《宋元学案》也仅有百余字的小传,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长期被湮没,直至20世纪中期陈援庵先生作《通鉴胡注表微》,才使人们注意到胡三省的学术地位和胡注的学术价值。文章介绍了胡三省的生平,并对其《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版本和内容价值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任继愈先生九十华诞,同时也是作者译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老子》五十周年。五十年间,任先生先后曾出版过三部《老子》注译著作(分别是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今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老子新译》、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料》2009,(3):56-56
任继愈一生研究《老子》,五十年间他的一部《老子》今译,四易其稿,不断精益求精。第一本书命名《老子今译》,在他九十高龄时又做《老子译读》,其中提到对老子认识的转变:“在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论据把唯心的观点驳倒;在认为是唯心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论据把唯物的观点驳倒。检查老子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检查自己。”还说,越来越觉得,不能把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相似文献   

8.
《老子评传》由白奚先生执笔,陈鼓应先生审定。从全书的整个学术理路上看,同陈先生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老子注译及评介》所阐述的学术观点是一致的,但《老子注译及评介》是以注释老子原文的方式写成的,而论文则是就某个问题发表作者的学术观点,所以读者很难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作者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哲学思想的学术主张。而此书之写作正好满足了读者的这一需要。比如过去作者对老子之哲学思想论述颇多,对老子学说形成的历史根源却较少论及,而《老于评传》作为对老学系统阐释的表现之一,就是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讨论了老于学说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弼本《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小,但帛书《老子》出土,人们发现王本《老子》讹误不少;后来楚简《老子》出土,人们又发现传抄至秦汉时的帛书《老子》,也已经有不少讹误了。可以想见,手抄次数愈多,讹误失实就愈多,再加上出于政治、宗教的需要,《老子》还会被有意地篡改。正因为如此,李学勤先生早就呼吁:"由于简、帛的大量出土,我国古代学术史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所撰《老子注》二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国史经籍志》均有著录。原书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金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南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等书中。今人蒙文通、严灵峰、容肇祖均有辑本。蒙文通的《王介甫<老子注>佚文》,原载于四川省立图书馆1948年出版的《图书集刊》第八期。后由其子蒙默重加核校,载于巴蜀书社2001年出版的蒙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成书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众多学者利用各种材料对《老子》的成书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如1998年5月,在美国达慕思大学召开的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布朗大学的罗浩  相似文献   

12.
《檀弓上》"不诚于伯高",王念孙认为当作"不成礼于伯高",甚是。但王氏立说的前提是认为郑注解"诚"为"诚信",并斥郑注"颇为不词",则系误读。其实,郑注的本意是强调"礼",即仪节的周到和完备,亦即"成礼",与王说并不矛盾。《孔子家语》相关章亦作"不成礼",说明《家语》来源有据。《家语》的处理,时序及情节极为明晰,且准确体现了"不成礼",故《家语》所载应为故事本貌,《礼记》此章当系简编朽烂之后的概述或转述。  相似文献   

13.
“道”字是《老子》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在书中出現的次数多达七十三次。在每个章节中的意义不尽相同,在不同的层面上表达了《老子》一书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通过“道”字在《老子》一书中不同的意义在各个章节中出現的情况,对形上形下两个层面的“道”作一个初步的简单的比较,借此得出一个关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简单结论。  相似文献   

14.
南朝时期,文献学呈上升发展之势,古籍的注释经史并重,学术评论专著勃兴,出现了史学世家裴松之《三国志注》、裴Yin《史记集解》这 样的史学名注和裴予野《雕虫论》这样的评论文章,对前人著作进行了高水平的注释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本文对三裴在文献学上家承和贡献作了探讨和述评。  相似文献   

15.
《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书的合称,这是从东汉郑玄作注以后,在学术史上的习惯称法。一、《周礼》《周礼》最早称《周官》,《汉书艺文志》所载之“《周官经》六篇、  相似文献   

16.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被后世誉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也称作《老子》。其中包含了大量德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即已著录,置于道家类,云:"《文子》九篇。"班固注云:"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然检今本《文子》,"周平王问"只存"平王问"三字,皆无"周"字。自《汉书·艺文志》之后,众多朝代史书的经籍志或艺文志中都有关于《文子》的记载。如《隋书·经籍志》载有《文子》十二卷,其注云:"文子,老子弟子。《七略》有九篇,梁《七录》十卷,亡。"《旧唐书·经籍志》云:  相似文献   

18.
孙文杰 《兰台世界》2016,(13):68-71
清代边疆重臣和瑛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但其最具价值的不是那些经义之作,而是他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较高学术价值的西域著述:《回疆通志》《三州辑略》《易简斋诗钞》。和瑛西域著述作为乾嘉年间西北舆地学转变期的典型代表,为乾嘉之后西北史地的兴盛作出了诸多成功的表率,更为清代西北舆地之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清代西北史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文社科类     
榜中评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出版业来说,开年1月份的图书订货会,是对新一年出版趋势和新书走向的一个集中预测。在人文社科板块,图书订货会上推出了不少有思想厚度和学术含量的好书,在本期新书畅销榜上也有集中体现。第一名《庄子的享受》,是继《老子的帮助》和《老子十八讲》之后,王蒙第三次解读道  相似文献   

20.
萧山藏书家王宗炎是章学诚晚年归乡后的主要交往友人。章氏去世前曾将全稿付王氏校定,王氏十万卷楼钞本《章学诚全集》当因缘于此。十万卷楼钞本或由王氏后人抄成。该本部分篇章内容与大梁本两《通义》一致,部分与嘉业堂本《章氏遗书》一致,亦有超出两者之外的异文、跋语、逸文,有助于改进刊本之讹误、阙佚等,可促进章学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十万卷楼钞本经平步青、周作人递藏,平氏还对该本作了不少批校,亦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