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行组织者"和"意见领袖"是西方影响较大的理论。"先行组织者"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意见领袖"是著名的传播学理论,尝试将两个理论运用到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中,以期取得较好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华 《新闻世界》2015,(1):52-53
新媒介环境媒介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中,"报纸消亡论"被提出并一度甚嚣尘上。本文以媒介"小生境"理论为视角,结合"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启示,考量报纸的发展前景,认为报纸符合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且在进化实践中不断吸收新媒介技术能量继续推进报纸"碎片化"阅读,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3.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领域关于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的理论,用以研究媒介和受众的关系。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上购物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根据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在选择某种媒体时都会根据一定的目的,今天我们就从这一理论分析"网购"的火热现象,探讨消费者为什么选择网络这一媒介作为购物的渠道,试着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讨这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3G时代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当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已无法解释3G时代一些新的传播现象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议题理论——"议题融合"理论。"议题融合"理论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拓展与丰富,能够有力地解释3G时代的传播现象。3G时代的"议题融合"呈现出三大特点:议题融合的速度加快,"个人议题"与"媒介议题"的融合更加直接,以及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将逐渐衰弱抑或消亡。  相似文献   

5.
何斌 《新闻世界》2012,(4):9-10
日本学者林雄二郎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提出了"电视人"这一术语,将电视带来的以画面和音响为中心的感官刺激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未成年人社会化、个性和人格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电视人"理论的提出背景与理论基础,对其意义及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当前网络时代"电视人"向"网络人"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规范宪法学"强调法律结构内的规则网络编织,"政治宪法学"却心醉于超越法律的主权权威维护;前者更多的属于法理学/法哲学,后者更多的属于法律教义学/解释学。他们的岐异在于理论重点的不同,无关学术根本旨趣。  相似文献   

7.
翟颖 《新闻世界》2010,(5):34-35
信息时代,互联网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全世界"交往"的新媒介。本文将哈氏的"公共领域"和"交往"理论置于网络语境下,探讨信息时代"网络公共领域"与"交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破窗理论"内涵及其对管理工作的启示分析,论述了这一理论介入档案管理工作的可能性与优越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莉 《湖北档案》2011,(10):31-31
"前端控制"是现代文件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文档一体化"管理理念被广泛接受的现代,"前端控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档案管理理论中去。本文试就档案室"前端控制"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前端控制概念所谓"前端控制",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文件从形成到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闫莹 《新闻世界》2012,(9):230-231
"中国红"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元素,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阐释国人的"中国红"情结。  相似文献   

11.
微博营销:“湿”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笑  夏冰 《新闻世界》2010,(8):288-289
微博自2007年"登陆"我国,凭借其个性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迅速成为WEB2.0时代的新宠,也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湿营销"理论为基础,着力探讨这种适应微博传播特性的营销方式,思考其理论适应性和实际操作性。笔者认为,微博"湿营销"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准确的创意诉求,注重湿通路、湿路径、湿优化的应用,并在微博传播中做好口碑的分享,同时注重其动态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刘畅 《视听纵横》2010,(5):38-39
"守门人"理论,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卢因,于1947年创立,又叫"把关人"(Gatekeeper Theory)理论。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是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是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王晓慧 《报刊之友》2010,(11):139-141
随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和神奇的魔力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在尽情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平等性、匿名性和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很难对互联网受众施加群体压力。于是有学者提出,作为经典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之理论假设,即害怕被孤立的恐惧心理在现今网络时代早已不复存在,该理论也就丧失了其现实意义。究竟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是否依然奏效,该篇文章就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假设出发,并结合网络传播的一些特点,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得出结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并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权 《新闻世界》2010,(9):159-160
"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在传统传播环境中舆论的形成模式,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是否会消失?本文从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从网络的匿名性入手,在网络环境下探讨"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依然有效的问题,并通过对网络事件中网络舆论呈现情况的具体分析,得出在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正在逐步失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广角"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的名字和文章比较热络,常常上封面要目,也曾有幸成了其中一期的封面模特儿。我的不少较重要的出版理论文章,都被"广角"网罗。  相似文献   

16.
昌毅 《新闻世界》2011,(10):109-110
本文利用传播学中"意见领袖"理论,探究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角色及影响力。并从受众需求、节目类型、传播环境等,探讨主持人作为"意见领袖"群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山水城市"产生的背景、概念、理论要点等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针对当代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山水城市"的理念,总结出了小城镇建设"山水城市"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慧玉 《新闻爱好者》2010,(10):169-169
前不久,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了新闻宣传有"四难",即正面报道难、典型报道难、舆论监督难和新闻创新难,并要求各新闻媒体努力破解新闻宣传"四难"。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如果不解决自身素质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把握好自身的思想源头,破解"四难"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0.
档案事业发展"三个体系"建设的提出,体现了档案工作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