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图书的发展史,最早的正式图书应该是简牍。大约产生于商代末期的简牍制度,流传广,影响深远,它一直延续到汉代,约有千年之久。本文对简、牍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详细论述,以期让广大读者对其能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汉代简牍档案管理有很大发展,对于我国古代档案事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汉代简牍档案类型、制作过程、编联方法以及简牍档案的立卷归档、管理,为我国现代图书档案管理事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子今 《历史档案》2005,(4):111-116,121
汉代西北边地简牍的出土,为研究当时边塞社会生活和军事行政管理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的学者已经明确指出,其中有些文书具有档案的性质。有学者对简牍文书分类,指出其中有“案卷”。荷兰汉学家鲁惟一的论文《Records of Han Administration》,被译为《汉代行政案卷》。有的学者对汉代简牍分类,提出“案录类”的命题。有的学者则明称之为“档案”。陈梦家曾经指出,通过对居延汉简的整理编缀,“可以掌握较整齐的档案卷宗,更好的用以研究历史”。林剑鸣说,简牍文书中,“档案”是重要的一类。  相似文献   

4.
何谓简牍档案?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的概称。“简”是经过修治的细竹条,细木条称作“札”;较宽的木板,也包括竹板,称作“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简,从竹,间声”;“牍.书版也,从片”,片就是剖开的木。《辞源》中说:“简牍,即书牍。古时无纸,书于木片日牍,书于竹版日简。”《词海》解释说:“简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竹质简牍材料,史籍多载;以木制简,北方地区较普遍,不管竹质还是木质,据出土实物看,  相似文献   

5.
“简牍”是我国古代在纸张发明以前通用的书写材料。一般地说,“简”是竹质的;“牍”是木质的。古代简牍的使用,可能很早,但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牍是战国时期的。战国和秦汉是简牍的盛行时代。自东汉开始,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纸张的大量使用,作为书写材料的简牍才逐渐消失,魏晋以后的简牍已经很少见。我国使用简牍的历史达1000多年。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简牍”指的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中国简牍的研究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作为一门学问,还没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正式的名称,人们只是习惯地称为“简牍”、“竹牍”、“木简”的研究,或分别叫做“秦简”、“汉简”、“汉晋木简”等等。在日本,则称为“木简学”。如果在上述诸称谓中挑选  相似文献   

7.
对于简牍书的出现,先秦著述中虽有片言只语,但缺乏比较可信的能用来断代的文献资料。从文献的证明来考证简牍书历史,一是可明确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图书出现的大致年代,二是对于确定许多先秦著作成书时间具有考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近期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几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中国书史、图书文化史的论著中,按图书史的阶段、方面选择资料性强而扎实的文章汇编成书。收文章39篇,内容涉及简牍、甲骨、造纸、印刷和出版等方面,对研究中国图书史、出版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图书的外部特征——装帧,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最早的图书简牍中,除了木牍是散页以外,竹简都是将若干竹简编连在一起,由于竹简窄细,竹简多的——也就是字数多的图 书再卷在一起,如同卷竹帘一样.  相似文献   

10.
“原创”的含义是什么,我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没有查到这个词儿,只有“原著”、“原作”、“原本”等词儿,其含义与“原创”不同。我个人理解,“原创”是“前所未有的创作”。“原创图书”是“首创或独创图书”、“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的图书”。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三个一百”原创图书评审标准及细则》,对于评审标准提出了严格要求和具体条件。我理解,有两点很重要:①“前沿、权威、首创”的图书。即论著内容有创见、有权威,有新体系、有新观点,受到同行专家公认和高度评价的图书。②“有价值、有贡献、实用性强”的图书。即对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图书馆》2006,(4):76-77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版社与广大农村读者必将更加注重“三农”图书的内容传达。目前我国出版的“三农”图书在内容上都有哪些新变化?“三农”图书出版热点有哪些?在2006年——“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开局之年,“三农”图书出版又有什么新趋势?本文根据2004-2006年前三季度CIP“三农”图书数据,对近三年来的“三农”新书作一盘点,以便对目前“三农”新书出版内容和方向有一总体了解,更好地服务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农村中自发地出现一种新的图书流通形式——“图书户”。为了准确地认识“图书户”,以便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图书户”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必要对“图书户”的产生、类型、特点及发展前途作番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试论简牍档案的定义及其形成的主要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学术界关于简牍档案的几种定义 ,作者在阐述了简牍的含义基础上 ,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批驳 ,并对简牍档案下了一个大定义。在简牍档案的大概念下 ,作者虽然并不赞成商朝已有竹木简牍的观点 ,而认为竹木简牍的出现时间应该定在西周 ,但仍得出了商朝存在有简牍档案的结论 ,同时还依据文献记载证明了以纸代简发生在西晋末期 ,总结出了简牍档案主要形成在商朝到西晋末期这一历史时期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图书的产生,大约在文字产生之后的商代,图书的完备形态是简牍和帛书,古代因社会动乱故意大规模损毁图书的灾难曾多次发生,为吸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而抢救、搜集、整理图书的举措也接连不断。这些史实对今天从事抢救、整理民族古籍的专业人员都有很多启示:一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二是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三是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民族问的经济文化共同繁荣;四是有利于拓宽学术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图书”一词起源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目前可以确证的是它出现于西汉初期。“图书”由单音词“图”与“书”组成,“书”的本义指“书写记录之物”,“图”本义指“地图档案”,二者均有档案之义。本文对出现“图书”一词的早期文献及其版本进行考辩,并对其组成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图书”一词的原始含义为“图籍档案”。  相似文献   

16.
“图书户”是我省农村近几年来文化事业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在农村图书馆事业中,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随着“图书户”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图书户”与乡镇图书室之间的关系,“图书户”与“图书摊”之间的关系,怎样辅导“图书户”等,引起了图书馆界的讨论,众说不一。因此,很有澄清的必要。笔者以业务辅导之便,对益阳  相似文献   

17.
简牍档案的出土发现与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期用简牍作为书写记录材料,有1000余年的历史,简牍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那时用简牍书写而形成的简牍档案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图书评论是近代报刊业兴起后,在世界各国得到长足发展的一种新型评论体裁。而不论是书评理论还是书评实践都有一个不小的疏漏,即忽视了图书的形式因素。因为图书是内容与形式的综合体,忽视了“图书形式”这一重要方面,会导致在图书评论活动中忽视对图书的出版形式这一重要方面的品评论述,而这对于出版物的达到基本要求:“形神俱佳”(“形”指书装艺术,“神”指内容叙述)或最高要求“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而言,“尽美”指形式而言)无疑是有缺憾的。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简牍     
在我国,比纸更早的传统书写材料是简牍。 现在通行的《辞源》说:“简牍,即书牍。古时无纸,书于木片曰牍,书于竹版曰简。”只强调了简牍在质料上不同,而对两者在形状上的区别并没说清楚。 目前在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竹简,时代最早的属战国时期。最长的达75厘米,而宽度不超过1厘米,厚仅0.1—0.15厘米。这样细长的薄片,无论如何是不能称之为“竹版”的。而且,随着文字记录普及各地,并非到处都有竹子生长可供制简,用木代竹来制简是很自然的事。考古发现表明,在汉代,与竹简同样呈细长薄片状的木简也非常流行。在敦煌、居延地区发现的数以万计的简,绝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只有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图法》的立类原则、类目划分原则,从学术规范的角度对《中图法》第5版K877类目下的“古书契”“甲骨”“石刻”“简牍”等类名进行了考证,以期对今后《中图法》修订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