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所揭露的生态问题及作家对生态的焦虑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生命的荒原化。生活在父权社会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婚后由自信独立逐步变得沮丧麻木,从话语权的消失到生育权的被剥夺,鲜活的生命变得如同即将枯死的野草、不毛之地的荒原;二是自然的荒原化。莱辛在作品中批判地揭露了现代文明社会带给大自然的重创,尤其是斯莱特们对掠夺和榨取土地的无情和贪婪,最终导致一片片沃土变成了荒原。莱辛的小说彰显了她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男女平等、天人共存。  相似文献   

2.
杜量 《培训与研究》2008,25(4):22-24
多丽思·莱辛(Doris Lessing)堪称英国文学史上与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齐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涉及种族、性别、人生的丑恶等。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为读者提供了南非殖民统治下的种族歧视和隔离状况,同时也让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女性生活逐渐进入读者的视线。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结合后殖民地的社会历史背景,试图探索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这一人物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读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探索作品中女性和大自然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揭示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解读作品中作者追求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莱辛在《野草在歌唱》中,借鉴了《荒原》的创作方法,大量运用了纷繁复杂的意象,巧妙且深入地展示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揭露了分裂的文明下人们异化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从后殖民角度解读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1950)。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领悟作者对殖民统治下土著人悲惨境地的深切同情。她通过《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在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土著人是如何被描述为一群低劣的、野蛮的、暴力的下等民族;在二者的对话中,前者自诩为“我者”,强占了中心地位,而把后者驱逐成为边缘地势上的“他者”。在殖民统治者的压迫下,小说中土著人的反抗是无言的、徒劳的,小说的标题《野草在歌唱》的真正含义实为犹如野草般的土著在痛苦的哀鸣。  相似文献   

6.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西方殖民者对南部非洲土著黑人的压迫。通过后殖民理论探讨莱辛的暴力观,说明黑人的反抗是殖民者压迫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暴力则是黑人反抗殖民者压迫的有力手段,表现了黑人的反抗意识和莱辛的暴力观。  相似文献   

7.
多丽思·莱辛(Doris Lessing)堪称英国文学史上与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齐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涉及种族、性别、人生的丑恶等。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为读者提供了南非殖民统治下的种族歧视和隔离状况,同时也让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女性生活逐渐进入读者的视线。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结合后殖民地的社会历史背景,试图探索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这一人物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小说以非洲农庄中黑人男仆杀死白人主妇的案件为发端,讲述了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人生,真实地展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现状,揭示了女性个体体验、反种族歧视以及反殖民主义等多个主题。莱辛既展现了殖民者后裔在异国他乡成长、恋爱、奋斗和失落的独特人生体验,又以白人殖民者身份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二战后的优秀作品之一。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玛丽与丈夫迪克、黑人男仆摩西的感情,揭示了南部非洲种族隔离压迫下人类灵魂异化的社会危机这一主题思想。男人与女人、白人与黑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立贯穿小说始终,本文在结构主义批评理论视角下,采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其所蕴含的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生态失衡等社会问题,探索二元对立的矛盾双方的自身缺陷、生存困境及堕落人性的野蛮贪婪、懦弱无能。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这之前也多次获得该奖项提名,这位来自英国年近九旬的女作家被人们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的作家。莱辛思想深邃超前,这从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所展现的对于男权社会大背景下女性及其他弱势群体所处的现状的描绘就可以感受到她对于人类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探索作品中女性和大自然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揭示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解读作品中作者追求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平等、和谐生存的和乐世界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在象征意蕴和叙述视角等方面通过制造大量的空白艺术,从多层面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莱辛不仅在小说书名"野草在歌唱"和主人公玛丽及重要人物摩西的名字上使用了象征手法,还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意象来增强小说的感染力.小说主要采用了无限制型视角和内视角中的第三人称固定型人物有限视角两种视角,在语言等层面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种族歧视与殖民罪恶是小说《野草在歌唱》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白人与黑人之间泾渭分明的种族界限是女主人公玛丽毁灭的根本原因。南部非洲穷苦白人家庭的悲剧预示着白人在非洲大地的殖民统治必将终结和失败。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以细腻的笔触将叙述者与人物视角相互结合,通过叙述者的客观叙述和人物视角的不断转换再现了那段被征服的非洲历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野草在歌唱》进行阐释,试图在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生态女性主义的新视角来分析《野草在歌唱》。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运用可以拓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从后殖民角度解读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183;莱辛(1919-)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1950)。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领悟作者对殖民统治下土著人悲惨境地的深切同情。她通过《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在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土著人是如何被描述为一群低劣的、野蛮的、暴力的下等民族;在二者的对话中,前者自诩为“我者”,强占了中心地位,而把后者驱逐成为边缘地势上的“他者”。在殖民统治者的压迫下,小说中土著人的反抗是无言的、徒劳的,小说的标题《野草在歌唱》的真正含义实为犹如野草般的土著在痛苦的哀鸣。  相似文献   

16.
张月 《考试周刊》2015,(10):15-16
《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童年的创伤体验超出了玛丽正常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撕裂、摧毁了玛丽完整认知、表达生命体验的能力,打乱了其对正常生存语境的理解,使其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与人相处和理解事情的能力。玛丽被无法愈合的创伤、难以名状的恐惧、乱梦萦绕的长夜所异化,折磨得不堪一击,在绝望中等待死亡,导致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其背景为20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南非。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反对人类中心论,反对男性中心论和强调环境种族正义这三个观点出发,解读了该小说中人类对自然的破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白人殖民者对黑人的歧视这三个方面,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理性地对待种族歧视,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关怀。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采用"环境"与"性别"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野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两性之间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读出莱辛对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性平等共存局面的期盼,希望这一解读能对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有着大量关于内心世界的深入描写,如象征性梦魇、歇斯底里、内心冲突等,为精神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章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探究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神秘的潜意识世界,分析玛丽一生中展现出来的两大矛盾,指出其精神崩溃的内在原因,即深植潜意识的女性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情结阻碍了玛丽性别角色的正常形成,并且导致了异常的婚姻关系,进而使之走向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灭亡。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5,(4):52-55
《野草在歌唱》在种族隔离制度的社会背景中对非洲殖民地女性生活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本文通过分析哥特元素——女性恐惧、禁锢、乱伦、沉默,结合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如何在小说中利用哥特元素巧妙而深刻地展示女性遭受的压迫,鼓励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自我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