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立足框题,透析知识框题知识是课本知识的基本组成单位,深刻透析每一框题知识,是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习经济常识,首先要立足框题,全面分析知识点。学习框题知识,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点点清、框题个个明。例如,学习“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框时,我们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1)调节作用(;2)刺激作用(;3)优胜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第一,发挥“复习已知知识”的功能高一政治经济学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课题中有“市场”这一概念,“市场”是第二课出现并详细学习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延续。上一节课教学内容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各自的含义及其作用。本框题教学内容介绍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何谓“勾三搭四”,这和风月无关。它是指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上课时要懂得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本的内容,把课本中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而不是割裂课本内容,机械地按每一框题条块状地去传授知识。做到这一点也可以称为前言后语的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分为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每一册都有几节内容,每一节有几个框题,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的哲学思考刘晖高三《思想政治》第二课有一个重要框题,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该框题涉及的内容角度广,现实性强。笔者发现,运用哲学原理思考.会帮助学生立体性地理解相关知识.一、“一国两制”构想产生的哲学依据构想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来源于物...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政治学科的知识当然也不例外.而正是这种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却被人为地一框题一框题地分割开来.编者是出于方便教学的考虑,而教者却长期忽视这一知识相通的规律性.对每一知识点的讲授不可谓不深刻,而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则成为政治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在宏观上把握不够,从而使统一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行而上学的思维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这一框题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教师从未教过,备课和施教的难度比较大,特提出以下建议。一、紧扣框题: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本框讲两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讲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这既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联系的一个重要观点,又是讲因果联系的过渡性知识。教材分两层讲...  相似文献   

9.
一、紧紧抓住基础知识2007年文综题(政史地)全国卷的显著特点依旧是着重对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比如第34题、35题、39题,这些试题对那些熟悉课本知识的考生来说,回答起来就比较容易。因此,在高考中,首先应抓好对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一定要在掌握利用上下功夫。对于重点内容一定要准确、清楚、透彻地记忆和理解;其次,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条简明清晰的知识网络;再次,对于教材中框与框、节与节、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与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拿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浏览目录,会发现一个特殊现象:看到大部分课题与框题,就大概知道课程内容,但如果单纯地看第七课课题及框题,就会对课程内容感到有点茫然。第七课课题是"共奏和谐乐章",两个框题分别是"单音与和声""节奏与旋律"。单看课题与框题,我们可能会以为这是在教授音乐知识。如果进一步细看内容,就会发现教材文本在阐释问题时多处使用了音  相似文献   

11.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这是经济常识下册第五课第一节第三框题的内容,是前两框题内容的延伸,同时为后面所学知识“税收”做了铺垫,是衔接前后知识的纽带,是第五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延续.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破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就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同时,要想讲好下一节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一框,也必须首先学习了解本框题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框题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本框题是第二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二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看,是被以往教学实践证明了的很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影响很大的经济观点,有其直接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 1.本框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高三第一课第二节的第一框题.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包含国体(即国家性质)和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二节从政体方面阐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本节共设四个框题,本框题<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讲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理解我国政体知识的基础,因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罗庆文 《广西教育》2008,(20):95-9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走近法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框题的内容,内容主要是讲述各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中凸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本框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学好这框题的知识,将会对后面的课程,包括初二、初三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层次论证氏族制度的瓦解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们共同论证本框题所表明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1.本框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高三第一课第二节的第一框题。第一课,我国的国家制度,包含国体(即国家性质)和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第二节从政体方面阐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本节共设四个框题,本框题《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讲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理解我国政体知识的基础,因此十分重要。2.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知识方面,识记政体的含义,当代国家政体的类型;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分析当今世界各国的政体。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国…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4课第2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框题则是在上一框题阐述了世界观原理之后的方法论,理论建树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本框题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知识是第四课的第一框题,承担着与第二、三课衔接的任务,同时又为下一框题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本框题首先概括了前两课的内在联系,提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然后过渡到将要阐述的内容: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最后指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各知识点环环相扣,逻辑思维严密,通过这种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