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荣广 《出版广角》2015,(14):114-116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与我国现当代文化的源泉,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出版必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形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典籍的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必然涉及我国固有意识形态与传播对象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并由此对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文本的接受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杨氏夫妇译介的《宋明平话选》,指出典籍外译中译者必将受到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双重审查,从而阐明意识形态在典籍对外出版和传播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管贤强  MU Xiao-yong 《编辑之友》2018,(1):98-101,107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入选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现象已引起教科书编辑出版研究者的关注,但其研究成果多局限于对某一时期选文编制特征的分析,鲜有研究关注外国作品选文编制与编辑群体之间的内在关联.鉴于此,本研究聚焦民国时期语文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的编辑群体,研究发现: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经过新教育洗礼后的教科书编者更容易对外国翻译作品选文认同;教科书编者译者身份、同人关系、师友情谊影响外国选文编选;教科书编者所在出版社的意识形态对外国翻译作品选文产生影响;教科书编者身份的复合体影响着外国翻译作品选文的编写.  相似文献   

3.
王娟 《大观周刊》2011,(37):20-20,25
本文在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下,选取夏洛蒂·勃朗特极具女性主义的作;品《简·爱磅,对比分析女性译者和男性译者在《简·爱》中译本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语言特色,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本的影响,以此丰富当前的翻译研究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胡洁 《编辑学刊》2013,(1):90-95
当前,中国图书“走出去”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用其他语言准确、恰当地讲好中国故事.其中,译者和编辑的角色及策略至关重要.本文以翻译学的视角,阐释了对外出版翻译活动中异化与归化、译者主体性和读者中心化、意识形态等策略的运用,并对编辑的角色进行了定位,给出了“走出去”出版活动中一些编辑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中,翻译是跨越语言隔阂实现信息有效沟通的必要保证.影视剧语言文本的特殊性决定了影视剧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彤态的特殊性.影视剧语言具有什么样的审美品质?这些品质对译者思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译者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这样的美学价值?本文以具体案例分析为依据来探讨影视剧翻译的基本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意识逐渐进入翻译研究领域,在其影响下,北美、欧洲和英国的翻译学者相继展开了"挖掘失落的女性作者和女性译者"的研究活动,其成果大大丰富了西方翻译史的研究,并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流派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初,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被陆续介绍到中国,并引发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热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我国女性翻译史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本文对我国女性翻译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外宣编译无论是作为翻译还是国际传播都应重视受众意识.外宣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以及不同的信息需求与接受心理、语言风格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增删、编辑、重组、加工等方式对原文进行编译,以契合受众认知,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诗经》的翻译出版迎合了域外读者在意识形态、诗学传统影响下所产生的阅读期待;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翻译策略的杂糅性以及出版机构的权威性构建的在域外传播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过程中构建和谐的主体间性,对话体系、形成完善的赞助人体系,解决政府助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翻译出版结构不平衡、译介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指出,构建中国诗歌“走出去”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建立广泛的联动合作机制和完善的出版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陶坦 《大观周刊》2011,(24):12-12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思维受到自身认知心理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对源于文本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本文将分析实例,研究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译者思维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过程中,编辑和译者肩负着重要使命.文学作品翻译编辑和普通编辑的工作性质有所区别,其不仅需要担任传统的编辑工作,还要针对具体的翻译作品,加强与译者、作者的沟通.文学翻译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同时具备两种语言体系的编辑不多,所以译者代理编辑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1.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一书作者通过理论努力与实践探索,既弥补了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不足,也对长期以来制约翻译发展的译者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改造与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既完善了翻译者的自身人格,也融通了文化,锤炼了翻译艺术,回归了传统的文化视角.本文通过探讨翻译行为批评的基本观点,为有效破解我国翻译创新发展的困局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莹 《大观周刊》2012,(37):25-2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操纵派理论旗手勒菲弗尔提出了改写理论。该理论打破了原语文本的神圣权威。提出翻译就是对原语文本的改写.并将译本置于译语社会文化系统中进行动态研究,探讨影响译者改写原作的操纵力量及译本在其中促进的文化互动。本文即以改写理论为基石,并以庞德诗歌译作《华夏集》为个案,采取理论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分类描述和对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内容和形式两大层面深入透析庞德如何受日的语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制控,造成了诗集中有意误译、个性化翻译、增删、改写的创造性叛逆。以期对这部译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桩历时七年的马拉松官司最近一审了断:1999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其中判决翻译《花轿泪》、《巴黎泪》的译者韩沪麟构成侵权,赔偿原告损失(含精神损失)共计9870元。据笔者所知,这是国际上首例状告译者、宣判译者“侵权”的名誉诉讼案。判决书下达后,外国文学翻译界、出版界反应强烈,由此而生发的外国传记文学的翻译与出版问题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季淑凤 《出版科学》2015,(6):98-103
指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出版,并最终入选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经典地位.李清照词呼应了美国诗学传统、社会思潮与学术旨趣共同产生的阅读诉求;而多元化的译者文化身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杂糅翻译策略使美国的李清照词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最后,美国高校及其他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李清照词译文(本)理念新颖,可读性强,凭借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李清照词在美国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伟大战略在外译选材、译者队伍建设、翻译策略抉择、海外出版社对接及译作经典化构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立  庞文芳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1):109-109
在文学翻译的开始,政治文化对文本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操纵作用,而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之间则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往往是构成翻译文学生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杨微 《大观周刊》2011,(20):46-46
作为我国首部直接从西班牙原文译入的中译本,杨绛译《堂吉诃德》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翻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指翻译过程也指翻译结果。本文试图运用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翻译的理论对杨绛《堂吉诃德》的翻译作出探析,揭示了政治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翻译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潜在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化媒介的发展,出版领域催生出众包翻译出版模式,让出版业由工业革命所建立的自上而下的标准生产程序转向了Web2.0时代以来基于人的开放共享模式。从既有出版实践来看,众包翻译出版具有灵活参与机制、焕发群体智慧、解放生产力等优势,也因此出版业对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存在迷思。本研究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出发,考察译著出版平台Fiberead(纤读),通过对该类众包翻译出版平台背后的生产机制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发现众包译者和专业译者均受众包翻译出版迷思之困,以此为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译者对外国文学做了大量的译介,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译者和作家们仍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翻译了大量的国外文学,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抗战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分为占领区和非占领区两种.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出版学视域下,翻译是出版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不仅需要关注翻译质量,还要考虑传播效果,翻译功能不限于传统译学中的翻译范畴,译者角色有待重新界定。文章通过总结湘军出版“走出去”成功案例,分析译者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的五种角色:选题阶段翻译出版主体的参与者、翻译阶段译作质量的把关者、编辑阶段出版团队的协调者、发行阶段译作传播的推介者、接收阶段译语受众的沟通者。译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助于译者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提高翻译出版团队的运作效率,推动中华文化高质量“走出去”、高效率“走进去”。  相似文献   

20.
众包翻译出版平台是目前翻译出版行业崛起的新兴之秀,且发展趋势越来越专业.但是众包翻译出版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出版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而与之最密切相关的则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在众包翻译出版的人才队伍建设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由非专业译者组成的翻译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翻译小组成员翻译风格难以统一;非专业译者职业责任感较弱.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运用知识共享SECI模型,探讨在众包翻译出版中,人才队伍资源的整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