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凌淑华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花之寺》是她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这部小说集采用独特的"复调"式书写,表达了对女性婚姻婚前、婚后同囿"围城"命运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将女性牢牢困在这座围城中的真正原因。这样的书写看似保守,实则深刻,在另一层意义上呼应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2.
关于影视作品《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感情关系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主要内容,笔者试图从新精神分析学派客体关系理论来分析程蝶衣的成长历程,解读他对段小楼的复杂情感,以便为人们理解《霸王别姬》增加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一部史书,它清楚地体现出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人生价值观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究天人之际,确立人的地位。认为历史是人创造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二)功著于世,名垂青史的显名观。(三)见义勇为,急人之急的道义观。(四)加强修养,保持操守的人格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路遥以男权为中心进行创作,女性角色在设置不过是为塑造男主人公服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极具先锋精神的一位创作者,陈染在当代文坛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一席。坚持女性视角的写作,也让陈染的作品带着浓厚而鲜明的性别色彩和明显的"个人化写作"风格。文章以陈染近年来的一个短篇小说《梦回》为切入点,探讨了陈染借小说投射出的对于现代女性生活现状的一种忧虑和思考。"梦"是小说的重要意象,小说中围绕"梦"展开的一系列情节来诠释作者在小说中通过"梦"表达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虎妞和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作者把两位女性放在不同审美形态的强烈对比中:一个丑陋;一个俊俏;一个粗野、俗气;一个温柔;一个不惜手段成全自己;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为了别人。这样,从出身到性格,从外表到心灵,互相映照,互相衬托,在不同的审美形态的差异和比较中,每一个独特的性格都表现得鲜明、突出。作者采用对比方法刻画出这两个人物,既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中两位女性形象又突出了祥子的性格,同时也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菲茨杰拉德在其两部代表作《伟大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向读者呈现了父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最终的命运归宿,对这两部小说用女性视角进行解读,对当代社会的两性关系和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静芳 《文教资料》2010,(30):11-13
小说《雨中的猫》是海明威充满女性意识的佳作。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猫”的意义,结合围绕“猫”展开的三个场景.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角度来透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孤苦无依,漂泊不定。女性既是孤独的漂泊者.又是被忽略的附属品和被动的接受者,始终被男性所支配。  相似文献   

9.
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叙事视野中,女性始终是一个被建构和被言说的边缘他者。在被电影语言建构和言说的过程中,女性不自觉地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客体。观众在对摄影机镜头的认同中认同了女性在现实和象征秩序中的角色地位。电影《傀儡人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男性话语进行解构,将女性欲望的展示和一种新的社会性别图示。在这一图示架构下,一种新的象征秩序被建构起来,男性的去势象征性地描绘出一种新的价值观被成功地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张琰 《文教资料》2007,(3):64-67
柳青的《创业史》堪称是“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经典之作。然而纵观国内外关于《创业史》的研究文献,学界多集中于对梁生宝和梁三老汉这两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忽略了对小说中女性群像的关照和解析。文章通过分析《创业史》中,梁秀兰、赵素芳、李翠娥和姚士杰的三妹子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定位与她们各自所属阶级地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以徐改霞为代表的这些女性形象“复杂”的爱情体验,解析并且反思了政治权利话语对于作家柳青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据<后汉书>注释,<资治通鉴>所采<后汉书·宦者列传>中的"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句中的"太子府史"一词应按太子府里的"史"解释为没有明确职责的"府吏",而非元胡三省所注的"太子府史掌东宫府藏".细查相关史料得知:"府"、"史"、"府史"三词各有一番来历,均有各自特定历史涵义与应用范畴.两汉时期的府吏中,只有"史"而无"府"与"府史".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陶冶性情、启迪心智的特点,使得语文教学和情境创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创设情境讲究艺术性与实效性。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缺乏艺术性与实效性整合的问题,可以从小学课文不同的题材角度提出诸如以生活展示情境、以语言或画面创设情境、以表演体现情境等策略。通过两者的完美结合,使情境在阅读课中有效运用,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3.
《史记》复仇原型与作复仇取向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意识的层面,作借用复仇敌事的形式,表达个人的遭际和幻想,在集体无意识的层面,他继承了神话反抗神的原型,但经过了个人意识的改造并加以利用,在“善恶报应”等细节原型中,善于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为意识的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中关于笑的描写,可谓数不胜数.它不仅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更有其深刻的艺术性.它加强了人物的讽刺效果,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刻画,推动了《史记》叙事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影响了后代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唐玄宗整改教坊机构,将太常寺掌管教坊的权力改属宫廷宦官系统,从表面上看,这是为了把太常雅乐、燕乐与教坊俗乐区分开来,以正视听。但细加探究,还有几点隐性原因:一是为了暂时“羁縻”追随他参与宫廷政变的有功乐伎;二是在政治上“防微杜渐”,控制民间“散东巡村”,消除潜在的异己力量;三是为了满足自己通晓音律的天赋和酷爱伎乐的嗜欲。  相似文献   

16.
《养性延命录》主张延年益寿的根本在于保养人之元气,要固守元气则须节制欲望,保守精神;并以道教理论为指导,虚静无为,以中和原则维系生命内在体系的平衡。由于生死寿夭事在人为而非天成,所以养生之要在于动静相得益彰,修炼饵药,节制饮食,服气宝精。  相似文献   

17.
班固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材,"<史记>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之作,同时又批评司马迁"非谊士",<史记>有"史公三失".这种矛盾是由于班固在写作中,因无法摆脱司马迁的影响而产生焦虑,进而"误读"<史记>所致.  相似文献   

18.
隋媛媛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28-129,138
两汉时期,伴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的发展,造园之风也随之兴起。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汉代帝王为了满足逸游娱乐之需,广建苑囿。汉代皇室苑囿地域开阔,山水交融,树木繁盛,奇珍异兽云集,是汉代帝王游苑的主要场所。他们在苑囿中宴饮游憩,祀神求仙,游乐巡狩,朝会受贺……在近距离的苑囿中实现娱游观戏之乐。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司马迁处于逻辑性思维高度发达的时代,因此《史记》中据实而录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渗透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认真反思.《史记》记载的许多历史人物往往成为一类高度的典型;它所展示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则因其体现了社会的本质和生活的必然而不断在历史上重演、复现.《史记》提出了大量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人生命题,因而它超越了实录的历史和形象的文学而步入了哲学的境界,呈现出象征主义色彩.司马迁记载历史人物时在实录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清醒的选择,这体现了《史记》象征主义的自觉意识.同时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悲剧主题体会尤深,这就使《史记》的象征主义具有了悲剧色彩.《史记》象征主义的方法学价值正是在记叙和观照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20.
《史记》《汉书》比较研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研究视点。唐前《史记》《汉书》比较研究集中于“史汉优劣论”,评论者往往从自身主观愿望出发,对两书作出简短的论断,尽管他们的论断并不客观,作出的论述缺乏说服力,研究方法也流于粗疏,但是,这些直观式的评论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