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闻实践中,笔者渐渐领悟到,当今的新闻报道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是新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14年,纸媒在坚守,同时又在四处出击,寻找转型路径。然而,现实的转型之路仍然非常复杂和艰巨。是放弃自身平台彻底转向新媒体,还是依靠纸媒做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独特话语权? 在过去的一年里,江南时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摸索出了一条转型可行之路,从过去的做新闻,转变为做项目,讲究“集成式”、“全方位式”的报道,甚至延伸出线下活动、互动等等丰富多彩的融合方式。笔者身在其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让新闻“动”起来,让新闻的生命更“长”一些。  相似文献   

3.
汉江传媒网(www.hj.cn)是湖北省襄樊市惟一具有在网上对外发布新闻资格的综合性新闻网站,是襄樊市最具权威性的网络信息汇集中心和对外宣传平台。怎样充分运用互联网传媒手段和襄樊新闻资源,以其权威、全面、快捷、亲切的特点,宣传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让世界更多的了解襄樊、让襄樊走向世界?围绕这一课题,汉江传媒网从上到下创新思路,从网站的徽标设计、网页设计、频道设置、内容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打造,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新闻人每天都在说新闻要创新,可在实际的写作当中写得鲜活的新闻却不多。本文着力探讨如何写活新闻,怎样让新闻“别有洞天成妙文”。  相似文献   

6.
纯动态新闻与深度报道相对,常常被称为“硬新闻”。领导参加的政务活动及重大会议,因涉及大政方针、重大决策等内容,形式便“硬”起来:记写出的稿子往往高高在上,语气冰凉刻板。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程式化、冗长、乏味、令读望而生厌。  相似文献   

7.
人们总是把新闻作品当作“易碎品”。有没有让“易碎品”的新闻“延年益寿”的方法呢?通过近20年的新闻实践,我感到这个办法还是有的,其中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增加新闻中的化含量。因此,在新闻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努力提高新闻中的化含量,已经成为媒体一个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9.
为什么新闻必须“动”起来新闻作品首先是给读者看的,其最终目的是为读者传递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事实介绍给读者。不能想象,一个语言枯燥乏味、内容呆板沉闷的作品,能够吸引并打动读者,使读者得到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信息。部分人的新闻观片面强调作者的主体地位,认为新闻作品是作者的产品,写什么、怎么写,作者有很大的主动权,读者只是处在被动地位。但是从大众传播的观点来分析,不难发现,传播的受众对传播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所以,新闻作品只有“动”起来,调动起受众全部的感官神经,全方位的传递信息,引发受从接受渴望,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同  相似文献   

10.
任旭辉 《新闻传播》2006,(10):38-39
将新闻“感性”化,是提高非动态性新闻可读性的路径之一。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人们接受外在事物、形象性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东西来得印象深刻并易于接受。就新闻来说,记者要善于对工作总结、会议材料进行深加工,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取代中性的表述和枯燥的数字,将非事件性新闻,尽量事件化、视觉化。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言既是新闻报道形式的体现者,又是新闻报道内容的承载者,追求新闻语言的真、善、美,力求新闻语言的准、整、活,从新闻理论层面上讲,这是采访者为了实现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必须注意的写作原则和基本目标;从新闻实践活动上讲,这是报道者在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群众路线的统一中必须把握的传播功能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领导参加的政务活动及重大会议常常被称为“硬新闻”。不仅内容“硬”,涉及大政方针,重大决策,而且形式也“硬”,记者写出来的稿子常常是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训人。长此以往,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时政记者离开“要”、“强调”、“指出”等强硬的词汇,几乎写不出稿子。领导活动报道的程式化、冗长、乏味、空洞成为我们新闻宣传的痼疾,且久治不愈。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使读者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见新闻的要义.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的“眼睛”生动传神,让人们在“一瞥之间”便被吸引往,从而目不转睛地去读完全文呢?笔者认为,选用确切而具有个性的动态词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80年代初期,我读过一则批评商业工作中不正之风的消息,其标题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更多的活鱼跃上百姓新闻餐桌,笔者提供以下几种捉鱼之道:第一,激励记者深水“打鱼”。记者大都不愿采写“鲜活”新闻,而乐意采写会议报道和“指令性”新闻,因为这些报道不用花时间下基层,见报率高,几乎“百发百中”,而且一般都在版面的显著位置发表;相反,到基层采访,来回时间长,辛辛苦苦写了稿子,往往挤不过硬件,上版面很困难。为改变这种状况,烟台日报从  相似文献   

15.
16.
让幽默和新闻“联姻”张志新一位记者曾向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阵线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还没有结婚?阿拉法特幽默地回答:“我已经同一个女人结了婚,她的名字叫巴勒斯坦。”后来,这短短一句话为该记者的整篇报道凭添了几分亮色,让读者既感受...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或公众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述的一种新闻文体。其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以及理性和深度,成为新闻传播中的强大“引擎”,并进发出巨大“正能量”。要积聚新闻传播“正能量”,必须高擎旗帜、塑造灵魂;必须正确引导舆论、给力新闻宣传;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疏导公众情绪,从而使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释放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生涩干巴已成为报纸新闻的“死穴”,而《人民武警报)2011年推出的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系列新闻分析似乎解开了这道“死穴”。这组新闻被《解放军报》刊用,被新华网首页、新华网军事频道头条刊用.相关稿件、图片被《中国日报》、网易网、新浪网、南海网等全国几百家媒体转载。网友在留言中说:“这组新闻分析犹如一篓‘顶花带刺’的黄瓜.鲜嫩、清香、爽口。”在刚刚揭晓的全军好新闻评选中.这组新闻分析被评为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如今,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新闻宣传也不例外.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提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五个必须”,其中包含的创新理念,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闻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济宁日报作为地市级党报的一员,应当以实际行动在新闻工作中改革创新,让主流媒体声音更权威,让舆论引导更有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报坛,从来没有这样“火”。看吧,街头报摊上,各种“小报”(如电视报、文摘报、周末报、晚报等)五光十色,竞相以醒目的标题、大幅的照片、超常规的版式和趣味性较强的文章招徕读者,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报”(如日报、行业报、专业报等)不甘示弱,纷纷采取对策,其中较普遍的招数是出“扩大版”、“星期刊”、“周末版”,全面拓展报道范围,对版面编排方式也作了大刀阔斧的更新。一时间,在报摊和邮政发行两条线上,“大报”与“小报”展开了激烈竞争,如火如荼。竞争是好事。报业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对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对新知识、对生活娱乐的需求,无疑是有益的。在竞争中,“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