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时代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每个阶段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开放式技术创新是当前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创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展望了未来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总结了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从技术创新的环境与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变化方面分析了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产生的原因,并指出:通过杠杆性利用资源实现分散化知识的集中处理是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的本质特征,也是当今国际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程郁  郑风田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91-1598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4.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技术创新思想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新产业组织理论突破了熊比特假说的局限,将产业特性、市场力量等其他产业组织因素纳入技术创新研究,同时借鉴和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演进的作用机制.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视角的转换,技术创新思想已经成为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极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胡晓鹏 《科学学研究》2007,25(6):1216-1222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演进的重要动力,而产业演进又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技术创新与产业演进是一对密切关联、相互促进的经济变量。尽管学术界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文献对两者的关系做出了界定,但它们大多是以案例的形式展开,缺乏理论化的证明和普遍性结论。本文尝试性将产业演进划分为产业初创期、产业发展期和产业成熟期三个阶段,通过博弈模型和不确定性经济理论的运用,揭示出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下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均衡条件,以期为我国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凤勤  徐波  王科理 《情报科学》2004,22(10):1195-1199
本文在分析并比较了美、日、印信息产业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8.
产业集群是某特定产业与相关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本文结合集群中核心产业的生命周期和发展模型,将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分为形成期、快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和衰退期,探讨了各阶段集群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产业集群存在由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不断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具有协同性。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进满足反向双驼峰模型,即第一轮的发展高峰是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导的,而第二轮的高峰是以技术推动为主导的。发展路径由市场主导向技术主导的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集群升级和技术追赶的关键转折点。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市场的扩张发展带动产业集群的配套完善和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而后以自主品种的开发推动集群由生产基地向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主要在关键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和产业链整合方面受到相当大的制约,迫切需要通过新的发展模式来寻求出路.本文从产业联盟的角度探讨了智能交通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和技术创新问题,进而结合国际上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化史观不仅有益于认识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而且有助于把握技术产业化的实质。技术的产业化是技术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因而产业技术的进化也离不开技术进化史观视野。根据产业技术的进化机制可以探索出相应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如典型的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韩国模式。然而,传统的以技术原理开发为主导的创新模式在知识经济和市场需求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它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应运而生的是着眼于整个产业系统网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客、创意资本、创客资本、众创空间等基于知识、技术、制度、人力资本等传统动力模式演变成互联网经济时代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模式。首先,将创新发展动力界定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需求,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为核心,并能够培育新动力形成和推动传统动力改造升级的各类要素;其次,在比较新动力与传统动力模式差异的基础上,提出驱动创新发展动力系统的逻辑框架;最后,从包容性社会创新氛围营造、舆论宣传、创客产业链培育和嵌入式创客教育4个方面,提出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品的模块化导致了组织的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作为复杂产品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网络组织,也呈现出模块化的特征.由于技术创新网络具有自组织特性,因此复杂自适应理论为此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结合模块化理论和复杂自适应理论,对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动力是设计规则在流动过程中的自我强化;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路径遵循不稳定一次混沌-混沌-稳定的回路模型.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绩效的产业分布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EA两阶段模型来分析产业创新活动在各阶段的转换效率及其演化规律。结果显示我国产业整体技术转换效率较高,经济转换效率偏低,单纯增加科研投入并不一定能增加科研产出和提高经济效益,创新能力高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带来经济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以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CRT与TFT-LCD产业之间各类技术发展的关联性,建构产业技术发展的一般模式。研究显示,TFT-LCD与CRT产业发展是高度关联的,其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则是连续性的。根据产业技术生命周期分析,CRT产业的生命周期约40年,技术生命周期约5~6年;我国TFT-LCD产业发展时间仅10年,其每一世代的产业技术生命周期仅1.5~2年,且每进入一个新世代具有产量倍增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产业技术创新中知识资源配置效率,融合了效用、生态位、知识管理等理论设计,基于知识转移生态演化的产业技术创新协调模式,基于改进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知识投入产出效用模型和基于Lotka-Volterra构建知识转移生态关系模型,结合定性与数值算例分析了联盟纳什均衡与帕累托均衡下的成员知识投入量,并揭示了存量知识、增量知识、联盟知识之间生态关系演化机理。研究表明:增量知识、知识转移能力系数、知识转移意愿系数等对成员知识转移演化均衡及投入产出效用的影响较大,通过以增量知识为核心动力,协调联盟中3类知识转移能力系数和意愿系数,构建相互依存的知识共生关系,有利于推进知识的有序增长,提高产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成员及联盟效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从联盟任务、联盟成员等角度出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省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浙江省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武汉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四家代表性联盟对其技术创新模式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位理论,将知识转移细化为投入知识转移和存量知识转移,通过构建基于AJ模型的知识投入利润模型和基于Lotka-Volterra的知识转移演化模型,结合定性分析和算例验证,揭示了知识转移对知识投入及创新收益增量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系数对成员收益增量及知识转移演化均衡的影响较大,通过调整两类知识的转移系数,构建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有望推动知识有效转移,促进成员知识存量增加,降低单个成员以及联盟知识投入量,提高知识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成员及联盟的收益增量。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系统结构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分考虑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对自身的阻滞作用及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时其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与区域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动态演化模型.对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问题,从而得到模型的稳定结点,即创新型科技人才与区域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最优态势,并对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发展演化态势进行了结构仿真,研究系统中创新型科技人才与区域核心竞争力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共生演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工业设计是与用户有关的产品功能界面和外观的设计,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重要工具.选择手机产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测度工业设计,研究了工业设计在产业技术演进中的作用趋势.研究表明,随着产业技术的演进.工业设计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其作用也在不断增强,从而有效满足了用户对产品外观和功能界面的差异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