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依据1997—2013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一种全新的视角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区域农业TFP空间溢出关联特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农业TFP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地区之间"普遍联系"着,存在115个空间关联关系,且网络稳健性较强;其次,从地区角色来看,中国区域农业可以分为四个功能板块——"净溢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主受益板块"和"经纪人板块";最后,从溢出的传递机制来看,农业TFP的空间溢出中存在双源头——"净溢出板块"和"双向溢出板块",二者主导了整个溢出过程,"经纪人板块"则在溢出过程中充当"桥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各省域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距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而随着地理阈值增加不断衰弱;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智力资本投入还是物质资本投入均能显著提升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从分区域来看,物质资本对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空间接近消失,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智力资本存量不足和层次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4):40-43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11)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泽  李东 《科研管理》2010,31(2):18-25
依据1995~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RD活动的溢出效果不同。区域之外的RD累积投入(技术引进费用)带来的TFP增长效应最大;企业RD累积投入对TFP增长作用的效果居其次;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RD累积投入TFP增长效应最小。区域自主创新对东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西部;技术引进对西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部,对中部地区的作用大于东部。同时不同类型的RD活动彼此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不同,这给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江 《科研管理》2015,36(5):87-98
本文利用1978~2011年分省面板数据与Global Malmquist指数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变动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且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总体上呈退步趋势;(2)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与省际分化明显,东部地区增长最快且多数东部省份增速较快,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多数中西部省份增速较慢。主要研究启示有:(1)理论上,随着DEA测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农业TFP的理解也不断深入;(2)实践中,必须切实地解决农业技术效率低下问题,以便更加有效地推动农业TFP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环境管制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0年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探讨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地区差异来看,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管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季凯文 《科研管理》2016,37(7):145-153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考虑环境因素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真实增长特征及行业差异。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的快速扩张、政府补贴的增加以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显著且主要由技术效率推动,技术水平呈现退步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样本差异分化明显,各子行业发展相对均衡,而子行业内部良莠不齐。为此,政府应优化外部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强化分类指导,以便更为有效地提升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晏艳阳  吴志超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68-1878
本文旨在揭示创新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1-2017年期间创新政策对全要素生产力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政策显著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劳动扭曲而形成。从细分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资金的对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最大。从空间效应角度的分析表明,创新政策对全要至素生产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创新政策不仅会直接影响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这种影响效应会辐射到相邻地区。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区域创新政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引导作用以及对其它地区所产生的标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战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01-208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了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动力源泉及行业差异.研究表明: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整体上呈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共同推进的“双驱动”增长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推进,效率驱动作用较小;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时序和行业差异,且资本密集型行业R&D创新TFP整体水平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的差异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知识流动产生的知识外溢效应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知识源匮乏,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风险导致的学习收益的不确定性,农业企业知识消化、吸收能力低下,农业产业集群中存在的学习智障等因素导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知识外溢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科技带动经济发展产生的时滞效应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知识外溢效应,对目前的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了2004~2009年中国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关系.首先运用灰色时滞关联分析确定科技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滞后期,然后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引入考虑时滞的技术知识存量代替研究与实验发展(R&D)投资额进行计算,得到中国科技投入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效应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王敏晰 《软科学》2009,23(9):21-24
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我国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中2001~2005年数据重新整合,测算了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等一系列经济参数,定量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的关联效应,并对其关联效应进行归类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与相关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以及波及程度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为基本时空单元,应用探索性和确认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省域创新产出的高值区形成以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为轴的"T型"结构;地理邻近是省域创新产出集聚的主要空间关联模式,形成京津的虹吸、上海的扩散和粤辽的弱辐射三类区域效应;省域创新产出增长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若不平衡创新资源配置,省域创新产出仍将陷入持续空间分异;创新产出、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溢出,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不显著,各创新投入变量空间溢出的传导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8,(4):49-53
通过引入一个空间参数构建一个分析空间邻近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拓展的空间条件logit模型和2004~2014年间全国各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市辖区的数据检验空间邻近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参数δ的估计值小于1,本地区的特征属性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表明企业所选择区位的本地溢出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比邻近区域的溢出效应更明显;从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来看:东中部地区仍然是企业所选区位的本地溢出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大于区域的溢出效应;东北地区,企业所选区位的本地溢出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小于区域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锁定”和转型升级的考虑,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价值链下逆向技术外溢的微观机理和实际效果,并运用1985-2010年间相关数据测算我国OFDI渠道吸收的主要国家研发资本存量,采用国际R&D外溢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外溢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结论显示:逆向技术外溢正效应凸显,但其作用远小于国内研发资本的积极作用:流向发达国家的投资产生的逆向技术外溢强于发展中国家的投瓷回报.  相似文献   

19.
李青  陈红梅  王雅鹏 《资源科学》2014,36(8):1679-1685
新时期以"绿洲灌溉农业"为特征的新疆各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农业用水比重必须下降的现实,使得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基于1997-2011年新疆15个地州(市)面板数据,建立了农业用水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考察农业用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三个区域的农业用水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2北、东、南疆的农业用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有明显差异,其中北疆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效应最大,其次为东疆,再次为南疆;3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用水量的变化产生的效应南疆最明显,其次为北疆,东疆用水结构较为稳定,农业用水量变动最小。因此,依据各地农业用水与农业增长的短期与中长期因果关系建立科学灌溉制度与水资源政策,依靠节水技术,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 -2007年广东省中小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算其技术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研究其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分解.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广东省中小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偏低,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效率增长速度更快;TF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42%,其增长主要由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共同驱动,规模效率变化为负,其对整体TFP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