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趣话     
对比,又叫“对照”。指的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突显事物特征。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也可以使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一般来说,运用对比手法,能够使作的思想感情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也让读有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
对比趣话     
对比,又叫“对照”。指的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突显事物特征。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反或者相对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也可以使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一般来说,运用对比手法,能够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也让读者有深刻印象。从时下电视广告语言中,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对比修辞的妙处。西泠空调在《文汇报》头版所做的广告,其语言就很有创意性。整个版面以粗大的黑体字写上“今年夏天最冷的热门新闻”、“西泠冷气全面启动”,并只附有一幅西…  相似文献   

3.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在作文中运用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4.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写作手法。在对比中,事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事物的美丑得以充分揭示,作者的爱憎得以充分表达。作文时,如能巧用对比手法,就会有力地彰显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冯玲玲 《考试周刊》2012,(80):48-48
何为对照?对照即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也称对比。对照手法的运用.可以鲜明地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收到突出事物本质、表达鲜明爱憎感情的效果。本文将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共同探讨、体味对照或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种手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古代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的诗歌往往采用对比手法。例如宋代梅尧臣的《陶者》:  相似文献   

7.
“比较是最好的说明”。所谓“比较法”,就是在教学中故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比鉴别,从而区分其异同或优劣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应用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比较法”呢?  相似文献   

8.
所谓“对比法”,就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两种有相对、相反或相同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相对、相反或相近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鉴别,从而区分其异同、优劣的一种方法。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若能切合时机地运用对比法组织教学,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义务制教材中蕴含着对比的基础经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改版后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学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有意识地增加了对比的材料,并加大了对比的力度,且将各可对比的知识点渗透到各章、各节、各练习题和课外阅读材料中。例如,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比,是将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对比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十分常见。例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全  相似文献   

10.
《苏武》这篇人物传记,通过对苏武艰苦卓绝的生活道路的记叙,高度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坚持民族气节,不畏强暴的坚强性格,以及不惜牺牲生命以维护民族团结、人格尊严的可贵精神。在传记中,作者除了注意选择典型材料,注意描写人物的行动外,尤其注重了比照手法的反复运用,这样,就将一个爱国者的形象塑造得光彩照人。所谓比照,就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从而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的一种艺术手法。《苏武》中的比照描写主要有三处。  相似文献   

11.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茅盾先生说过:"正面的渲染方法不如对比的手法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欲突出某个形象,表述某种观点,可将与之对立或存在明显差异的一方加以呈现,通过对照比较,让读者轻松认同、确定立场。它可以是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如西瓜相较芝麻,突出西瓜的大而饱满;可以是同一事物相  相似文献   

12.
对句包括对比句、对称句和对偶句。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对句,能使行文洗练、节奏感强,增加文采。1.对比句就是把互相对立的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也称对照。如:  相似文献   

13.
比较,也叫对比、对照。它是把两种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相互比较中来说明问题的一种修辞手法。比较,也是语文教师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都可把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句群作对比,把相同或相似的词语句  相似文献   

14.
诚如衣服需要新颖的款式来包装,以展示其亮丽一样,优秀的文章也需要巧用表现手法,以凸显其独特魅力。恰当运用表现手法能够使文章异彩纷呈。锦上添花,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技法解说一:对比鲜明 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两个相反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现象的不同的两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一技 所谓正反对比,就是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中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放置在一起对照来写的方法。它可以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等在比较中得以鉴别,十分鲜明地揭示出所描写事物或者所议论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因而有利于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旨。其形式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16.
一枝所谓正反对比,就是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中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放置在一起对照来写的方法。它可以使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等在比较中得以鉴别,十分鲜明地揭示出所描写事物或者所议论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因而有利于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旨。其形式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17.
“比喻”和“对比”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用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更加显著,正反道理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更加尖锐。它们本不容易混淆,但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却让我犯难了。这首诗单纯自然,感情真挚,赞颂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特别是后两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似文献   

18.
语文老师在教作文的时候告诉过我们,运用对比的手法能使作文里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能把作文的主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而最简单的对比,当然就是"矛"和"盾"啦,也就是两个相反的事例。在2009年12月号上,我们发表过一篇名叫《快  相似文献   

19.
对比又叫对照。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比较,既能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又能比出它们相似差异。在化学教学中很多的教学内容可用对比进行教学,如氨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对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之间的对比;氮族与氧族、卤族等族之间的对比;这样做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20.
动和静是事物状态表现的两个侧面 .一方面动和静在一个参照系统中是相对的 ,可以转化的 .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事物可以追寻形成静止状态以前的运动过程 ;或者反过来 ,从运动表现中推出事物将会达到的相对静止局面 .因此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可用“动”的观点来处理”静”的数量和形态 ,即以动求静 ;也可用“静”的方法来处理运动过程和事物 ,即以静制动 .数学中的变换法 ,局部固定法 ,几何作图中的交轨法等都是动静转换策略的具体运用 .1 以动求静 避繁就简事物的静止状态只是相对的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在一定的条件下 ,它会向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