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弃医从文"包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家族文化的背景对鲁迅的精神发展产生很深刻的影响,奠定了鲁迅后来的人生理想与方向。而留学日本,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他以自由、开放的心态改造、整合中外文化。鲁迅童年时代的人生体验和文化个性在新的文化因素的碰撞中升华。鲁迅又以敏锐的洞察力重新认识社会人生,深刻反思家族、家庭与自己的人生体验,作出了"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鲁迅在国危民难中,从文化关怀的角度确立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
鲁迅弃医从文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意蕴。家族文化背景对鲁迅的精神文化个性和行为倾向有重大影响 ,促使他离家外出求学。精英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启蒙 ,改变了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开始了主体文化意识的觉醒 ,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留学日本 ,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 ,不断汲取、改造、整合中外文化和超越自己童年生活的负累 ,作出了弃医从文的文化选择 ,完成了现代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教书是为了育人。教鲁迅的《藤野先生》,主要是要让学生感悟出救国救民的强烈爱国之心。本文从鲁迅的人生经历发掘出了其深沉的报国之"惭愧",给学生乃至所有读者延伸了一个更广更深的沉思之天地。  相似文献   

4.
鲁迅"弃医从文"的动机构成十分复杂,在启蒙救国的表层动机之下潜隐着两个重要深层动机:一是要渲泻自己积郁已久的精神痛苦,为心灵寻求长久的栖息之地;二是满足其既要"英雄"又要"稳当"的深层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在探讨鲁迅前期”立人”思想的形成的因素和“立人”思想的表现形态,以及文学观与医学观在改造国民性过程中的辩证统一;提出了鲁迅前期有“诚”与“爱”的社会构架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一路书香     
2014年2月21日晴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们不管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是否积极,但我们必须承认读书的重要性。在那淡淡的书香中,我被鲁迅的精神所折服,面对国破山河的中国时局,一个一心为民的灵魂再也按捺不住,毅然弃医从文,他以笔为枪,字字透露他对敌人的憎恨,揭露封建的虚伪,《呐喊》是他的愤怒,《彷徨》是他的忧愁,那天,我读出了鲁迅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去选择很难,改变选择更难,但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就是鲁迅,鲁迅人生的改变从弃医从文那一天开始,他认为医术只能挽救个人生命,文学则能拯救众人,改变众人的思想、灵魂,进而改变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8.
五四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大都有弃医从文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这批知识分子在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时的复杂态度,并试图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来阐释出他们从反传统到返传统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9.
王琦 《甘肃教育》2009,(8):19-19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下面笔者对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以解读。  相似文献   

10.
《藤野先生》一文闪烁着作者爱国的思想火花。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也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字里行间渗透着一股忧愤之情;作者在去仙台途中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与他的“反清思想”是分不开的;作者对仙台医专给自己的“优待“,充溢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匿名信和电影事件,表达了作者极为愤慨的情绪;作者最终“弃医从文”,也是出于救国的考虑。  相似文献   

11.
张海迪阿姨曾经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放飞梦想》这本书:追求梦想的医药大师李时珍,弃医从文、志在唤醒国民的鲁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梦想没有终点"的刘翔……这些人的事迹时刻  相似文献   

12.
程玖 《学语文》2002,(1):14-14
说不尽的《呐喊》、《彷徨》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进入《呐喊》、《彷徨》的艺术世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命名是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寄旨良远、煞费苦心的。 首先,鲁迅小说中妇女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多采用丈夫家的姓,或者加上丈夫的排行来称呼。如:杨二嫂(《故乡》),华大妈、夏四奶奶(《药》),邹七嫂、吴妈(《阿Q正传》),单四嫂子(《明天》),鲁四婶、柳妈(《祝福》),灰五婶(《长明灯》)等。或者以丈夫的名字及身份直接称呼,如祥林嫂(《祝福》)、秀才娘子(《阿Q正传》)等。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身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绞扼与束缚,承受着肉体和灵魂双重摧残的苦痛,特别是在从来不把妇女当人的强大封建夫权力量面前,女人仅仅充当了男人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独立的尊严与价值,甚至连享有一个完整的姓名权都被剥夺。鲁迅透过这小小的女性人物命名,揭露了封建妇女不幸而痛苦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鲁迅远赴日本学习西医的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救治像父亲一样被中医耽误的病人、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解救中国女人的小脚以及他本人因牙损对中医充满怨气。但鲁迅最终决定“弃医从文”,这一重大的人生转折与“幻灯片”事件和学医成绩不理想密切相关。“从文”之初,鲁迅以翻译外国作品为主,写作能力在这一阶段大大提升。《狂人日记》的诞生标志着鲁迅由译者向作家的转变,伟大文学家的光芒初显。  相似文献   

14.
鲁琢 《考试周刊》2011,(52):56-56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社会的进步不只限于经济的高度发展,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物质的极大满足和丰富。社会的进步极大地表现在文明进化的程度。鲁迅曾经为了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面貌而弃医从文。精神食粮的影响对每个人乃至于社会都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你现在处于危难或困境中,那你一定需要一扇窗子,来开启一片不一样的风景。如果你现在被鲜花与赞扬包围,那你一定需要一面镜子,来及时地看清自己。人生在世,窗子和镜子都必不可少。窗子让你看到外面,找到生命的出口,渡过危机;镜子帮你审视自己,不被外界所干扰,超越原来的自己,从镜子中看到一个全新自我。所  相似文献   

16.
爱如明灯     
1月15日 晴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一支悠扬的歌在我耳畔响起,使我情不自禁想起我们的班主任——徐老师。  相似文献   

17.
唐书哲 《新高考》2014,(10):19-23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rn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巴黎的英国律师家庭。毛姆父母早亡后,由伯父带回英国抚养,在伦敦国王学院学医,后因文学创作成名,遂弃医从文。毛姆一生游历广泛,经历丰富,一战期间曾和海明威等作家一起为红十字会开救护车,1916年-1917年为英国做情报工作,足迹远至欧洲各国、俄国、印度和东南亚,毛姆的工作经历和游历中的所见所闻对他的文学创作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20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变国民精神。作品介绍: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10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相似文献   

19.
对于高中生而言,议论文写作主要是训练他们围绕论题确立论点,同时通过语言组织,将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结合所闻所感所学等素材阐述出来,最终使得读者信服的过程。但我们发现,不少高中生在写作议论文时,都会出现照搬素材作为论据的现象,这样的论据往往在论证力度上不够,内容上不够聚焦,语言上也欠凝练,其材料往往只有部分是对论点起到论证作用,其他部分不但起不到论证作用,反而影响论证效果,转移读者对论点的关注。笔者结合学生作文谈谈如何提炼素材为论据。  相似文献   

20.
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给每个人一块土地,要想获得丰厚的收获,你就必须付出智慧和辛劳。你需要精心选种,细心规划,尽心栽培,悉心收割……生活永远就是一个付出和收获的过程,而且你的收获会永远大于你的付出——不光是物质的,更有精神的。因为生活是不会亏待一个热爱她并为她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的!——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