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体育运动     
长期以来,"体育亦体育运动"的认识观点,使体育运动失去了其独立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概念、由来、组成、属性的阐述,进而阐明体育运动与身体运动、竞技运动、体娱运动等运动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发挥体育运动在运动健身过程中的作用。运动文化体育手段化是学校体育教材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启用与研究成果,将是打破学校体育教材竞技化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充实学校体育教材、完善学校体育教材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运动态身体”是克里斯·希林身体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希林以“肉身实在论”为理论基础对体育运动中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质考察,提出身体是体育运动的源泉,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体育运动产生社会效应的定位场所.“运动态身体”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概念,希林指出,现代东方体育运动的兴起无疑会丰富“运动态身体”的内涵.“运动态身体”为重新审视体育社会学的合理性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训练或竞赛不可避免地导致疲劳。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不仅是积极的休息,还要补回运动时身体所消耗和丢失的东西。因此,需要在运动前补充水分、能量和矿物质,确保身体内水分和能量的储存;延缓疲劳的出现,增进运动能力;同时,加快身体恢复,重获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轮滑运动近些年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之一,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轮滑运动在儿童、青少年、中年等不同性别的群体拥有众多的参与者。但是,轮滑运动在老年人群得开展不容乐观,由于轮滑运动项目本身和老年人身体的限制,参与人数较少。轮滑运动是适合老年人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对于老年人的身体能力和体质的改善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议体育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茅鹏 《体育与科学》1998,19(5):38-42
在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推动下,需要澄清体育和运动概念的含义。体育是从身心发展出发,以身体活动为内容进行的教育行为。运动是有意识的身体活动。运动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竞技运动是其中主要的一类。体育和运动是一对矛盾,并非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运动中的“放松”即指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协调性及运动技术的熟练、科学合理的实际体现,其评价标准与运动成绩极其相关。因此,解决运动技术中的“放松”能力是提高运动训练及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是指运动员为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成绩而专门进行的运动。主要包括竞技体育运动与非竞技体育运动,不同的体育运动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不同。下面重点谈谈学校体育中的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科技革命、人才资源竞争全球化和竞技体育商业化浪潮的大背景下,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与时俱进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在现代科技、全球竞技体育市场和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结合方面,也表现出日益紧密、多元化和整合化的趋势。在我国,竞技体育前沿理论和实践领域也在密切关注国际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趋势,在系统创新和国际化前沿平台上积极推进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我国顶级运动队日常训练和大赛备战的结合。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教练员培训体系和组织架构,加强培养竞技体育现代复合型人才团队,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景芹  于涛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3):30-31,34
通过文献分析,简要概述了前人对体育运动本质属性界定标准的不同观点。继而从本体论的角度论述了几位体育哲学研究者对体育运动和运动行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真义体育论持有者从思维差异角度审视竞技运动与身体教育的差异,认为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分别对应"真"与"善"两个不同的价值领域,真义体育求真不向善、竞技运动向善不求真;通过研究提出:身体教育求真也向善、竞技运动向善也求真.  相似文献   

12.
参加运动时的良好身体状态,除了能为运动员创造高水平成绩打下基础外,也能有效地减小运动损伤的可能性。现在,无论是运动训练专家还是教练员们都同样认识到,不适宜的身体状态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肌纤维的分布不均衡,不合理的时机掌握等,都是由神经肌肉之间的不协调联系所引起的。不合理的肌力分布或者心血管状况、不合理的肌肉体积、柔韧度以及与身体组成成分有关的问题是一些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这些都不利于正常的身体状态和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3.
运动     
《新体育》2013,(1):5-5
运动不等于活动 运动要把身体里的各个器官的功能都调动起来,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呼吸加快、心率加快,微汗,否则就算不上运动。运动加快了新陈代谢,增强了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增强了人体的免疫能力。活动,它既不能调动身体各个器官都同时地活动,  相似文献   

14.
竞技能力的遗传特征与科学选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能力的遗传素质与运动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遗传学的理论能揭示影响人体竞技能力的各种先天素质的潜力以及随身体形态变化所表现出的运动机能发展,而科学选材就是依据运动遗传学的理论,借鉴其理论方法和手段,来选出身体机能、形态适合于某项运动的人材。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的所有精神元素中,只有体育运动始终伴随着身体的强健与衰弱,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线索都深深印刻在人类身体之中,身体铭刻下了体育运动的历史片段。转向于身体视野的人类应该首先关注和捕捉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身体与体育运动的哲学关系就是主仆之间最为信赖和忠诚的情感联系和道德依附。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关注,转向于竞技身体、艺术身体视野之中,希望从身体哲学中寻找到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  相似文献   

16.
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学锋 《体育学刊》2007,14(4):11-16
从哲学视角,在“真”与“善”两大领域对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问题作了探讨。明确指出,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分别是科学理性和个体自由精神的产物,而这两种精神正是西方哲学文化的内核和两种元精神。这暗示在教育环境,切实加强健身教育与竞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7,(6):59-66
作为现代性命题的"身体"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正面临本土经验与西方理论、宏观结构与微观视角何以有效整合与对话等困境。基于跑步运动的本土实践,借助莫斯的身体技术概念,将身体技术类型化为个体惯习性、价值目标性、群体仪式性、制度规训性四种理想类型,并分别探究了不同类型的表现方式与实践逻辑,同时对可能的非预期后果进行了反思。身体技术这一中观层面的概念工具,是在研究视角上联系宏观—微观、考察取向上沟通结构—能动、解释维度上关联制度建构—日常生活、应用对象上涵盖竞技体育—大众健身的"最大公约数",并能够成为基于本土的实证经验,进行中西理论对话的共享平台。厘清身体技术的表达形式及其实践逻辑,根本上说是进一步总体性地回应体育运动和运动身体面临的现代性问题。促使现代体育运动回归人本取向,重现对于身体的尊重,也正是实现体育事业有序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身体成份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广  沈勋章  梁佩珍 《体育科研》2008,29(4):78-81,77
身体成份是一项了解人体体质健康常见指标,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专业运动员都需要把身体成份控制在一定的适宜范围一本文将着重于运动员的角度,从身体成份基本定义、身体成份与运动能力、身体成份与运动成绩、理想身体成份的确立、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成份特点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运动员选才,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及指导不同的运动训练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具有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体之一。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或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竞技运动的规则性可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竞技运动的竞争性可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竞技运动的挑战性可培养和挖掘创造力;竞技运动的娱乐性可调节情感;竞技运动的不确定性可锻炼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也就是说,竞技运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0.
着重介绍了国外青少年身体活动和运动动机研究.主要涉及身体活动和运动动机理论,竞技运动的参与动机与退出动机,身体活动与闲暇运动动机,竞技运动和闲暇运动动机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身体活动水平与动机等方面,并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跨文化、社会性动机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