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个案追踪研究法,以成人与儿童口语语料库为依托,描述个案儿童7~24个月形容词理解状况,发现儿童早期理解形容词的顺序与表达顺序呈现一致性,日常生活、认知发展水平、认知难度是影响两岁儿童形容词理解顺序和理解主体的主要原因。感知一图式和话语一语义是儿童理解形容词过程中的两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里"类方位词的习得要早于"下"类及"外"类方位词,且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方位词.笔者认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受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方位词的语义理解难度、语言输入频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库,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考察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组配成双音维度形容词的可能性,探讨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的认知等级及其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第一,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高"和"深"在人们的认知顺序中始终占据首要位置;第二,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厚""长""大"在人们的认知中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差异,且在共时层面的书面语与口语中的认知顺序也有所不同;第三,从历时语料库考察看,"厚"与"长"的认知顺序始终处于相同层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普通儿童语言的发展为参照,从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与使用,对5.5岁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个案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虽滞后于普通儿童,但是语言能力的发展顺序与普通儿童一致。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有研究表明,智障儿童对词汇的理解与正常儿童具有相同的规律:先掌握具体动作或形象为依据的词、后掌握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词.儿童感兴趣的词先掌握,能满足其各种需要的词先掌握;他们获得的动词主要集中在表现具体动作和行为的词,获得形容词主要是描述物体的外形特征和颜色的词。而根据智障儿童词汇获得的顺序的研究,我们发现智障儿童对空间形容词、代词、方位词、介词、连词和量词从获得的年龄上来说较晚,而且掌握的量也远远不如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6.
选取两名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五个月的自然环境实验教学设计,探讨以结构化教学法为主要训练法对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化教学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两名个案在结构化教学的干预下,认知水平都得到明显的进步,尤其在理解指令和情绪稳定方面效果更为显著。由于研究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对于研究设计方面无法做到如实验室环境中对研究变量控制,因此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3~5岁听障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的情况,采用2×3×6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运用自编"3~5岁汉语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测试",调查听障儿童的六类形容词习得情况,比较其与健听儿童的差异,探索听力情况对儿童理解形容词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形容词理解能力极显著地受到听力情况、年龄和形容词类别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健听儿童的形容词理解能力好于听障儿童;(2)3~5岁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对形容词的理解能力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语言发育迟缓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使用北京中康汉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评估研究个案的语言发育水平和阶段,并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制订认知和语言干预的目标和训练方式,通过视频示范教学方法,将适合个案语言发育水平的口语表达场景、认知理解场景制作成视频,通过播放视频让其学习并实践,以此进行训练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视频示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然观察法跟踪研究一名儿童语言早期六类实词的习得顺序,并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对照,说明各类实词及其小类呈现特定习得顺序的认知原因。研究发现被试六类实词的习得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每一类实词中的小类又会呈现不同的习得顺序。影响被试实词习得顺序的因素主要是词义抽象性引起的认知加工难度的区别,此外还有儿童活动范围和语言习得环境的影响。另外,根据观察得来的语料来分析被试使用各类实词时出现的偏误,并从认知角度解释原因。结果发现被试呈现的语言偏误有的符合一般规律,有的又呈现出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两个或两个以上前置定语的翻译两个或两个以上前置定语的顺序往往是限定词 (包括冠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 )→数词→描绘形容词→表特征的形容词 (包括大小、形状、新旧、年龄等 ,次序大致如此 ,但不甚固定 )→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表示类属的形容词 (包括专有形容词和表示材料质地的形容词 )→名词性限定词 (包括动名词 )。然而 ,在汉译时 ,译文中的定语顺序 ,一是为了照顾汉语的语言习惯 ,不能与原文中的顺序完全一致 ;二是要紧扣和忠实原文 ,避免译文引起误解。例如 :1 )averyvaluablebronzeEgyp…  相似文献   

11.
在英汉翻译中,形容词和副词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译文中怎样安排它们的词序,我们尽量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大家参考。一、形容词英语句子中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译成汉语,这些形容词之间的顺序有时可照英语原文顺序,但有时必须改变它们之间的顺序,下面分类举例加以说明。甲、专有形容词和描述性形容词之间的顺序英语专有形容词由英语专门名词派生而成。如America是个专门名词,它的形容词为American。英语专有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放在描述形容词之后,但译成汉语时,专  相似文献   

12.
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2岁儿童长期跟踪观察得到的语料做分析,试图找出1-2岁儿童早期副词使用的总体状况和习得特点,并探究其原因。研究发现:儿童早期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否定副词,其次是程度副词。否定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不",程度副词中"还"的使用频率最高。文章认为,儿童早期副词习得与语言输入及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汉语维度形容词“宽”有两种理解模式:一种是功能认知框架,另一种是比例认知框架,通常在这两种框架下理解的“宽”义各不相同;“宽”具有“方位性、方向性、非廷伸性”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聚焦探讨少数民族学前儿童双语发展与入学认知准备的经验互动。以新疆4-6岁维吾尔族学前儿童为对象,采用汉语和维语PPVT,EVT和Bracken工具,测查儿童双语的理解性语义水平、表达性语义水平和入学认知水平。研究发现新疆学前民族儿童的汉语和维语语义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同教育质量幼儿园儿童的两种语义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过三年的学前双语教育,民族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整体概念水平的通过率水平均达到50%以上;而在认知基本概念方面和认知综合概念子项目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检视的需要;学前民族儿童汉语理解性语义水平和表达性语义水平,与入学认知准备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状态,而儿童汉语理解性语义水平和表达性语义水平对入学认知准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研究由此证明,学前阶段少数民族儿童的双语学习,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情绪认知是儿童心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儿童情绪认知迅速发展的时期,它在儿童的社会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认知可分为面部表情的认知、愿望和信念的理解、情绪理解与情绪调节和儿童道德情绪认知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用2个心理理论范式测量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比较33名孤儿和33名非孤儿的表现,并分析了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显示:(1)孤儿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发展趋势与非孤儿一致,但孤儿的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发展显著低于非孤儿;(2)孤儿的情绪理解发展趋势和水平与非孤儿基本一致;(3)儿童(包括孤儿)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在3-5岁期间发生明显变化,大多数儿童在5岁时已基本具备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是儿童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4)儿童错误信念认知与情绪理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低龄儿童词义理解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低龄儿童词义理解的因素主要有认知能力、社会化交往活动、母语类型、成人言语输入等等。本的结论是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相信这项工作能够给早期教育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语言中的形容词感觉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从认知角度总结出:1.人们往往通过较为直接的感官感受来理解和描述抽象的事物和经历;2.形容词感觉隐喻存在联觉现象并有一定的规律。对五大感觉中的形容词概念隐喻的分析,探明了人体直接的物理知觉与对抽象事物的体验和理解之间的深层联系,并且进一步证实,人类通过隐喻来认知世界,遵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认知交互作用的观点,为个体发展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范式。这种范式打破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去文化性”和“价值中立”思想,强调价值观、符号规则等文化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儿童数学认知具有跨文化差异,对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进行探讨,对儿童数学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性研究从文化与认知的基本关系人手,从文化模式和文化工具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儿童数学认知的影响,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儿童数学认知的文化内核,以及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程度反映了现今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发展的程度,同时通过认知死亡,儿童也能很好地了解生命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教师或家长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通过绘本阅读及谈话活动的个案调查了解现今儿童对死亡认知的情况,并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分析并讨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儿童认知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