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描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记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分段、概括段意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被分成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段讲读、理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记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分段、概括段意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被分成“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段讲读、理解内容”“总结课文、完成作业”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3.
朱瑛 《辽宁教育》2011,(5):32-33
【背景描述】大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记忆:语文课堂,分段、概括段意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给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学习每篇课文必做的功课。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被分成“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段讲读、理解内容”、“总结课文、完成作业”三个步骤进行。分段、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一要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太过具体,不能筛选出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现状:学生的分析、概括、思维能力缺失。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凋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是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在语文学科原来的“分段”、“概括段意”的教学中,尤为突出。模式化的分段、概括段意的训练。把阅读教学引向繁琐分析的桎梏中,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那么常常会给人扣上“繁琐分析”的大帽子,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如今是谈“分段”色变,谁都不愿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段”这一手段。对此,笔者经过思考,颇有些看法:一、是否繁烦分析,关键是看教师运用“分段”这一手段的目的前些年,我们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在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便要求学生“分段”,然后便是逐段讲读。分段成了教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似乎没有给一篇课文分段,就无法进行以下的教学。因此,为了完成给课文“分段”这一任务,不惜花费大…  相似文献   

7.
一、充实课题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分析一下课题。因为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如《刷子李》;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如《打电话》;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半截蜡烛》。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再稍加充实,便可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课程意识,过多地关注了文本(一篇篇课文),而忽视了课程。这样相对孤立的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无法形成整体的合力,最终语文课程目标难以有序而完整地实现。因此,钻研文本,解读出体现文本独特价值的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只是第一步,进一步要做的是对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课程化的界定与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教,有所不教"——这应是课程化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具有"生长性",而教学目标是决定一堂课是否具有"生长性"的关键。本文立足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以人物故事类课文为例,按照年段递进、单元内递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0.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关键任务。教师在引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应找准概括时机,教会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在遵循学生年段特征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要特别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一、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形式的概括(一)叙事类文章,不拘一格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是小学最常见的一种文体。抓好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就差不多是抓好了整个小学阶段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12.
劳勤莉 《小学语文》2009,(11):24-27
语文概括能力是最重要、最有用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更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出了偏差,整节课的学习就将陷入南辕北辙的泥潭。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该如何制订教学目标呢?在此,笔者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4.
给课文分段,曾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以前,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曾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左右着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当时教师逢文必让学生分段,逢考学生必得给短文分段。于是,“给课文分段”也成了传统语文教学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罪魁祸首,为改革者所诟病。仔细分析当时的“给课文分段”,确实存在机械操作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朗读教学中,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不同,所获得的效果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李争 《江西教育》2010,(1):50-51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似乎是个老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不令人满意:他们要么啰里啰唆,如同复述课文;要么以偏概全,不得要领;要么闭口不答,面露难色。万般无奈之下,教师往往亲自出马,然后让学生“鹦鹉学舌”。  相似文献   

17.
江智捷 《教师》2013,(13):98-98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小学课本里略读课文的比重不断加大。新《语文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仅在于"粗知文章大意"。因此,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和精读课文相结合,重在指导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达到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略读课文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主要存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语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如何选择有效途径开发课程资源,便是语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文一直是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每到作文课.学生们总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老师们看了也焦急万分。《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提法,第一学段(1-2年级)叫写话,第二(3-4年级)、第三(5-6年级)学段叫写作:面对六、七岁的儿童,怎样科学地进行写话教学.从而为整个作文教学开好头、铺好垫呢?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听了一堂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课文是《北大荒的秋天》,执教者是一位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他在教学该课第1-4自然段时,主要的教学流程和设计的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