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推荐理由:近些年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既给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道艰深命题,又时刻拷问着当下具有教育情怀的学者。无疑,这样的难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而其中最为有效的破解路径是:让真正明白教育规律的教育家办学!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杨斌借助民国八大教育家的"智慧之光"来为当下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职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难点,长期以来"受累不讨好"的情形时常困扰着我们这些班主任,到底什么原因让我们面临如此尴尬?我想,主要还是教育艺术的问题。如果我们下决心去帮助一个孩子,就会找到最佳的教育途径,那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滋润他们的情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产生应有的效用。具体该  相似文献   

3.
做了多年校长,我常常会想: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很少感念师恩?为什么教师对学校缺少"家"的感觉,人与人之间少了点"温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爱的教育"何时变得如此空洞和乏力,我们该如何传递感动,让教育变得温暖起来?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但我们希望使其成为"具有人文道德情怀和现代学校特点的温馨校园"。循着这样的办学理想,我们用心体悟校园中的点点滴滴,努力去"寻找身边的感动",提炼出"真正可以串起人心的有温度的语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一、引入"生活味",引导学生的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  相似文献   

5.
马敏 《辅导员》2013,(Z2):1
我国于1985年启动素质教育,距今已近30年。经过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业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当我们深入到课堂、学生和家庭时仍会发现,学校的课堂形态、学生的成长空间、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变化其实不大,应试教育仍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教育的每个环节,而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行状况则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的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关键还要在转变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位。  相似文献   

6.
<正>顾润生:学校此次申报"小学爱心联盟行动计划"的出发点是什么?翟利岳:"教育各自为战"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我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为战,教育成效相互抵消,甚至为零为负。如何加强教育合作,构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教育成效,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个体,是我们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爱心联盟"的行动计划。顾润生:请详细介绍一下"小学爱心联盟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第一所特许学校创建以来,美国的特许学校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特许学校选择的有效性问题、争夺公立教育资源的问题以及制造种族隔离的问题一直拷问着美国的教育公平。特许学校20年历程是增加了教育选择的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还是人为地制造了公立教育系统内的新的不平等的藩篱?这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学校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我又是谁?要带着我的学校向哪里去?作为校长,我常常这样拷问自己,它们让我在根本性的追问中,进入一种哲学思考,让我发现“学校生长”的原点,让我厘清校长的角色和职责,让我获得对“办好学校”的深刻洞见,以坚定我要做一名好校长的信心与使命。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说过:"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从哪里来?从行为来。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从小事抓起,狠抓习惯,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幸福教育?笔者认为,幸福教育就是让在学生走进校门的一霎那,便能够感受一种庄严的教育意境。其实,揭示幸福真谛的只能是真正感恩幸福、创造幸福的人。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师生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任。沈阳市第七十二中学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感染下,确立以"一三五"现代学校发展模式为起点、以高洪茂精神为引领、以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过程,最终实现幸福教育这一总目标的"四位一体"学校顶层设计愿景,促进学校的  相似文献   

11.
丁莉莉 《学子》2013,(4):94-96
从2005年起,我校始终致力于做好一件事:以"阳光"为核心理念,办回归本质的教育,办遵循规律的教育,办尊重人格的教育,办注重发展的教育,办回归课堂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学校。几年来,我们用智慧和汗水不断诠释阳光神小的愿景,丰富着阳光文化的内涵。一、追寻阳光——"阳光"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2004年10月,通过威海高新区小学校长竞聘,我来到了现在的神道口小学。作为校长,我必须对"办什么样的学校?怎么样办学校?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12.
马敏 《辅导员》2013,(16):1-1
<正>我国于1985年启动素质教育,距今已近30年。经过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业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当我们深入到课堂、学生和家庭时仍会发现,学校的课堂形态、学生的成长空间、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变化其实不大,应试教育仍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教育的每个环节,而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行状况则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的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关键还要在转变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位。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如何让每一位进入我们学校的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学军 《山东教育》2002,(31):14-16
作为校长,我经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一所优秀的学校应当具备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任何学校发展水平的提升,任何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是否具有现代的、科学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孩子5年,为孩子想50年。我们临淄区金茵小学自建校以来,就响亮地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办学思想,围绕这一思想,我们构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这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张扬孩子的个性,使我们金茵小学成为孩子们自由呼吸和歌唱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像一把大锤拷问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责任不能全部归咎于大学教育,基础教育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明远 《班主任》2011,(2):36-37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进入了中小学课程,但是并没有真正融入学校教育中去,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厘清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应对策略,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一: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问题管理"是一般企事业单位常用的管理方式,这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式也常见于  相似文献   

17.
戎曙光 《辽宁教育》2013,(5X):87-87
<正>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文化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经形成,就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一代代新人的成长。那么,怎样实现文化治校?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具体的做法是让教  相似文献   

18.
学生喜欢学校吗?近几年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很多学校的重视。应该说,这是我们教育界的一大进步。学生喜不喜欢学校,不是一个简单的满意度的问题。它从一个角度折射了教育的有效性。一个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课的孩子,实际上已经从心灵上拒绝了学校教育。进而,我们需要反思的,并不是如何去迎合学生的喜好,而是更为根本的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第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今天的学生已与过去大为不同。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他们不喜欢半蒙半骗的教育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呼吁一种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杜郎口模式、生本课堂、主体多元教育等教育主张正在全国蔓延。这些新的教学主张与传统课堂有何不同之处?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虽是寒风袭人,漫漫长途,在河南参观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行10人带着满腹的疑问、满腔的热情走进了当地的四所学校。通过听推荐课、随堂听课、主题队会、专题讲座、分组讨论、专家点拨等方式,让我们从多角度领悟了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领悟一: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安阳,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激情洋溢自信满满地展示小  相似文献   

20.
我们很少审视"平庸",因为"平庸"常常意味着随波逐流,虽然不如"优秀"和"卓越"那么叫人喜欢,但总不至于让人痛恨。王开东对于教师"平庸之恶"的反省,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平庸":在那些我们熟视无睹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中,是否隐含着恶呢?教师如何才能摆脱平庸,以自己的教育行为滋养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呢?本文,也许会成为思考这些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