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滇军六十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与日寇展开了生死决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六十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张星 《考试周刊》2014,(7):30-31
<正>1.丞相。秦、汉定制,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太尉掌军,御史大夫掌监察,又兼为丞相之副,起互相制约的作用。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但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魏、晋以后,真正担任宰相的多用其他名义,而丞相只用位置权臣如曹操、王导等,往往进一步即登皇位。一直到南宋孝宗以后,才又采用左右丞相名称。辽、金、元亦同,但是此时的丞相已无汉代丞相的实际权力。明初亦设左右丞相,不久即废,只以内阁诸臣参与机务,自此以后不再有丞相之名。但习惯上唐、宋之同平章事亦以丞相  相似文献   

3.
我的家乡在福建,那里的小吃很丰富,有鱼丸、芋泥、光饼……数不胜数.我就来介绍一下光饼吧. 光饼又称"征东饼",其来历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二年,戚继光率军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后来,这种小饼流人民间,不但大家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因为是戚继光发明的,所以这种饼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光饼".  相似文献   

4.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作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滇军出滇后参加的首次战役。滇军第60军在战役中不惧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从而牵制了敌精锐部队,有效地配合和支援了友军。滇军将士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与骄傲,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5.
夜幕之下,一支特种作战小分队秘密潜入敌后执行突袭任务.一堵高墙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其中一人掏出一把系有长绳的军锹朝墙上扔去.只听"啪"的一声,军锹紧紧地扣在墙头. "上!"指挥员一声令下,特种兵噌噌噌爬上了高墙.你是不是有些迷惑,军锹怎么会变成了飞钩呢?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特种兵装备的是万能军锹,他们手中的军锹几乎无所不能. 军锹的故事 世界上最早将铁锹装备军队的是德国.当时,德国军锹采用方头锹体,三面开有锋利刃口,锹柄末端加工成球形,以方便握持.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发现班上的孩子总爱用好奇的目光盯着我,还时不时地嘀咕几句,一副疑惑不解的神情.留意一听,才明白孩子们是对我高高凸起的大肚子感兴趣.面对他们的好奇,年轻的我有些不好意思,只好佯装不知.谁知,他们还是"将"了我一"军".  相似文献   

7.
故事两则     
一、化"可能"为"确定",变"人为"为"天意" 传说在公元1053年,割据南方的依智高率军叛乱,宋仁宗命狄青率军讨伐侬智高.从汴梁到宾州,山路崎岖,寸步难行,10多天的连续行军,使三军将士疲惫不堪,消极不满的情绪扩散开来,一时间,军心动摇,行军速度也慢了下来.狄青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照这样下去,士气低落,必定要打败仗.  相似文献   

8.
1942年,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确保滇缅国际补给线,派兵入缅协同盟军作战,我远征军将士英勇顽强,血战数月,令人感佩,然而,由于敌我实力悬殊,加之中英战略目标不一致和明显军内部不能协调一致导致指挥紊乱和中国远征军对缅甸的敌情、地形、民情等了解不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不足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远征军惨败而归。  相似文献   

9.
冯子材在率军平定海南岛后,因办理立功将士请奖事宜时遭到吏部书办的索贿,否则就以"颠倒保案"的方式予以报复,冯子材遂上奏参劾.但有关记载对于冯子材当时的身份、所参劾的对象、上参折的时问及内容都有错漏,需要根据确实的史料来考误.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中国教育传承了几百年的一种优胜劣汰的手段。大到古代的科举,近到当代的高考,小到中小学生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测试以及平时测验,考试已经渗透在了中国教育的血脉当中,俨然一副"我才是教育主人"的姿态,大有"喧宾夺  相似文献   

11.
此诗的结构是以第九句"汉家大将西出师"为关联前后的枢纽,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分写走马川-带的自然风物、敌方情况,使用的是反衬手法;后部分写将士们出征的情况,则以细笔作正面实描.反面衬托与正面描绘有机组合,成功地塑造出唐军将士的英雄群像.  相似文献   

12.
东汉光武帝与开国功臣之间的关系历来被认定是和谐或制衡的,二者间的文化冲突与对立为学界所忽视。刘秀与功臣的文化冲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功臣在统军作战中大多"好虏掠"、"志在财币";刘秀则"不取财物","以义征伐"。其次,功臣们的军事活动以"略地屠城"为最终目标;刘秀则以"平定安集"百姓为战争的归宿。最后,在统军治国方面,功臣们追求"广地"最大化,以建立军功为最高准则;而刘秀的战略原则是"以战止战",息兵安民。二者的文化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汉初"退功臣而进文吏"政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6,(5):34-44
本文在发现、整理符昭骞将军未完成的《抗日战争中门头沟庄户会战纪要》手稿的基础上叙述、讨论几被岁月磨灭殆尽的平西作战,揭示"察哈尔——平西战役"中国军队失利的首因系第十四军驰援察哈尔战场行动迟缓;破斥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忻口战役档案、《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一致所持的"髫髻山作战是太原保卫战忻口战役的组成部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明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重要的一页,其规模之大,地区之广,时间之长,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斗争纲领,推翻了明朝;当清兵入关,外患严重的时候,又起而与清兵作战,给清兵以沉重的打击,影响极为重大.但是这次起义为什么终于失败了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流寇主义,削弱了农民军的战斗力,以至最终导致起义的全盘失败".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不拟讨论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仅就明末农民军的流动作战问题作一些探讨.流寇主义是游民阶层的思想反映.其特点是采  相似文献   

15.
北宋太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两次大规模出兵北征,企图收复燕云,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太宗及北宋政权的一系列失策造成的.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征失败,是北宋历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转折时期.宋代的积贫积弱发轫于高梁河之败,形成于雍熙北征失败后,加剧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到仁宗时,积贫积弱之势已积重难返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梁河之败到雍熙北征之间北宋政治的考察分析,说明北宋的积贫积弱是如何开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1279年,元朝忽必烈派遣帐下汉人将领张弘范带领蒙古军追歼南宋小朝廷.南宋军民在广东新会崖门海上与元军展开殊死搏斗.最后的结果是:元军获胜,南宋军民大败.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在崖门海滨奇石上跳海自尽,南宋灭亡. 张弘范在陆秀夫和小皇帝跳海的石崖上刻字:"张弘范灭宋于此."  相似文献   

17.
《考试报·高二历史》2006年4月21日第1107期第三版有这样一道试题:秦朝老百姓如果告官,按照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找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郡首答案为 A,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在职官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之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总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  相似文献   

18.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生活于国力衰微的晚唐时代。当时,屡有外敌搔扰,唐军屡屡失败。诗人感于时事,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诗章第一二句展示了戍边将士以身许国的悲壮情怀。匈奴,代指屡犯西北边地之外敌;貂锦,为汉代羽林军着装。汉将李陵,北征匈奴兵  相似文献   

19.
<正>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出两月,即于一八五三年五月派遣大军北伐。全军分左、中、右三路,分别由吉文元、李开芳、林凤祥,朱锡锟、黄益芸率领,意图进抵直隶后,再直捣京城。由于主、客观上的诸种因素,先遣部队进展受阻,严重失利,吉文元战死沙场。天京最高军事决策机构不得不两度增派援军:一八五四年二月,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丞相陈仕保、许宗扬等率军往援,后败于胜保和地主团练之手;同年五月,燕王(动用“王”出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秦日纲复率军往援,又败于安徽舒城之杨家店。  相似文献   

20.
桂南会战前,新桂系成立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以动员民众和配合军队作战。会战结束后,因日本从桂南撤退,参加桂南会战的中央军也撤离广西,在广西既无外患又无内忧的情况下,因担心学生军为中共所控制,在部分学生要求复学的呼声中,新桂系以学生军被"赤化"了为借口而将其解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