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航天的成就 1956年10月8日,聂荣臻元帅宣布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和火箭研究院正式成立; 1958年9月,北京航空学院师生研制的6米高的“北京2号”高空探测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和上海机电设计院研制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1号”火箭成功地  相似文献   

2.
1987年在国际宇航科学院(LAA)的院士名单中,出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谢光选。作为中国的火箭技术专家,谢光选进入国际宇航界学术权威之列,是当之无愧的。他曾经具体领导和参加了国家战略液体火箭的总体设计工作。特别是他作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亲自主持和参加了这一运载火箭的研制及飞行试验,和许多科技人员一起,解决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成功地发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作出了贡献。在这同时,“长征三号”成为中国进入国际发射市场的主力运载火箭。谢光选教授是位非常谦逊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赣南揽胜     
庄月江 《文化交流》2009,(12):70-73
共和国的“摇篮” 离开江西赣州,在去石城的路上,路过于都和瑞金。 于都是“长征源”。县委县政府大楼前广场正中立有“长征源”红色大字的巨石。在西门外,有“红军第一渡”的大桥。在边上,还可看见东门外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  相似文献   

4.
正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长征"出发十周年从红土地到黄土地,有一条曲曲弯弯盛满脚步、洒遍鲜血的折线,静静地挽着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历史。这就是80年前地球上2万5千里的红飘带——那场壮丽的远征,其意义早已为中国和世界所公认,长征精神成为了个人积极向上乃是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动力。长征,本身的事实是足够震撼人心的。一个人,像长征中的战  相似文献   

5.
“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交会精彩对接,让世人见证了惊天动地之“吻”,航天人再次书写了人类新的传奇。然而,在大庆油田被誉为新时期“双子星座”——钻探钻井二公司15152、30920队发扬铁人精神、航天精神,像航天人那样,以“太空速度”,在钻塔下追赶“神八”。  相似文献   

6.
喀麦隆是个被原始热带雨林覆盖、拥有许多秘境的中非国家,被西方媒体誉为“非洲最美、最神秘的地方”。它有200多个民族。当问起那些生活在丛林里的原始部族的情况时,当地人只是露出神秘的表情,说他们属于大自然。一位前来支教的中国女孩,该如何面对一系列奇异风俗?她为何会受到非洲大酋长的敬重?请看她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红军长征中活动时间最长、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融合发展和运用好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对弘扬长征精神、提升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感染力和知名度、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当前贵州长征文化资源开发的实际,从3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贵州长征文化资源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以贵州长征文化资源为依托,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的多条路径,以期为贵州长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谭震 《对外大传播》2006,(10):42-43
《长征组歌》在人们的记忆中回荡了近半个世纪后,2006年9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大厅召开的“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长征被再一次展示出新的时代内涵。随后,在9月10日,记者特别赶往“遵义会议永放光辉”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隆重开幕式。中央、各民主党派和部队的各级领导、老红军战士,及老红军后代代表出现在开幕式上,一些老红军代表已是耄耋之人,有的还一身戎装,精神矍铄,意气风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峥嵘岁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正>"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1)在革命年代,长征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有志之士,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移走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它又激励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河南要充分发挥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集聚优势,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四大意义”,充分发挥“四大优势”,准确把握“三大定位”,全面实施“五大举措”,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完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促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推动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建设,实现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使河南成为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的新典范、全国重要的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11.
霍荟灿 《文化学刊》2023,(5):191-195
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讲述了以亚哈船长为首的一行人乘坐“佩科德”号追杀白鲸莫比·迪克,最终同归于尽的故事。通过深入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书中塑造的一系列形象体现出其背后多元化的象征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作者在文中使用的各类“隐喻”进行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匹配,并基于不同的匹配结果,对各类形象的深层象征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白鲸莫比·迪克可以构建出两个相互矛盾的隐喻类型,它既是“神圣纯洁的圣灵”,也是“邪恶残忍的恶魔”;与之相对应,亚哈船长也可以构建出两个完全对立的目标域,即“亵渎圣灵的暴君”和“迎难而上的勇士”;“佩科德”号的航行同样可以构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的隐喻,分别象征着“注定是悲剧的死亡之旅”和“摆脱束缚的自由之旅”。对作品形象的解读,不同读者能够勾勒出不尽相同的象征意义,这也正是小说《白鲸》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韩国西部海域白翎岛附近突然发生剧烈爆炸并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46人丧生。这一事件犹如一把“导火索”,使原本紧张的半岛局势更加恶化,充满危机。韩国认定“天安”号警戒舰系“朝鲜小型潜水艇实施的鱼雷攻击”所致,朝方认为这“纯属捏造”、  相似文献   

13.
一、“大成”、“成家”、“成”公孙述据蜀而自建之国号 ,史中所记早有歧异 :《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建武元年四月 ,遂自立为天子 ,号‘成家’”。《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 :“会夏四月 ,龙出府殿前 ,以为瑞应 ,述遂称皇帝 ,号‘大成’”。《三国志注·魏志》 :“孙盛曰 :‘昔公孙述自以起成都 ,号曰成。’”①后人未加分辨 ,或择一而述 ,或兼而有之 :《秦汉史》 :“建武元年 ,四月 ,遂自立为天子 ,号‘成家’” ;②《稿本后汉书疏证》 :“《华阳国志》 :‘号大成’ ;又曰 :‘公孙述僭号’” ;③《天府蜀都》 :“公孙述在成都…  相似文献   

14.
回家     
过年了,回家看看自己的亲人,这本是人之常情。可是,2003年元旦前夕,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从北京前往32年前我们曾经下放过3年的河南卫辉市(原名汲县)上乐村去看望那里的老乡,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回家”这两个字比平时不知要深刻多少倍的涵义。1969年11月,在林彪要将“不受欢迎的人”都赶出北京的“第一号命令”威慑下,我们这些外文局的“牛鬼蛇神”,全家被扫地出门送到了上乐村进行“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派有一个红卫兵驻村“监督”。但是,农民是最朴实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中国神舟六号上的航天员告诉我们:“这边的感觉很美妙,地球很美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说:“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地球表面形状。地平线呈现出一片异常美丽的景色,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两年前,也是在这金秋时节,经过几代航天人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奋斗,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飞冲天。在343公里的高度上,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航天器上看到了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宇宙的浩瀚神秘,牵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当神舟六号载着我们的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时,电视…  相似文献   

16.
感悟杏花     
童年的我几乎成长在花的世界里。百花丛中,我最爱桃花,也许是桃花的大红大艳最能满足我那见什么都新奇的眼睛。和我相左的是爷爷,他最爱杏花。家中茶几上的花瓶中时而是我插上的桃花,时而是爷爷插入的杏花。我想知道爷爷为何最爱杏花,忍不住问起爷爷,可爷爷只说我小,还不懂。后来,我上学了,再追问爷爷,爷爷说“桃花太艳,太眩眼,也太烟气。不如杏花耐看,让人亲近。”爷爷还说:“杏花开过之后红妆便匆匆卸去,本色应然而现,像庄稼人家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的舞台上,长征用不可抵挡的魅力征服了我。70年前,四支红军队伍用双脚从中国东南部走到了西北部。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战胜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跨过大草地,夺取腊子口,克服自然环境的艰难险阻,纵横十几个省,到达陕北,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看长征的精神很不朽。长征过程中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但长征队伍并没有悲观失  相似文献   

18.
艾珺 《文化学刊》2013,(1):183-185,194
我的书斋,有两个“斋号”。一曰“雅俗轩”,取义于自撰联语“雅俗相间得高趣,起伏跌宕是文章”;同时,又别称“冷趣斋”,也是取义于自撰联语,即“冷板凳自有冷趣”。不过,后者的下联迄今尚未对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已远去70年了,但这史诗般的壮举,似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正如重走长征路的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所说:“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虽有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但它还是巧妙地被传播出去,让公众了解真相,从而产生震撼世界的轰动效应,这与早期对外传播长征的中外人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文君 《文化交流》2004,(2):9-11
1997年,年届八旬的陈俊愉教授,以他半个多世纪在花卉特别是梅花研究上的杰出贡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次年又入选资深院士。从此,人们送给他一个雅称:“梅花院士”。这一亲切、形象、富有诗意的称呼,深深地吸引了我。上网一查,有关陈院士的资料多达六七百条,这更使我产生了登门拜访的强烈愿望。陈老今年已87岁高龄,他依然不舍昼夜地拼搏着。他亲上教学第一线指导研究生的学业,亲自主持学术课题,亲自筹划梅花开发……时间对他来说比金银还宝贵,一般的亲朋好友来访他总婉言谢绝。然而由于精诚所至吧,在几经联系之后,我被特许上门了。踏进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