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芳 《现代语文》2006,(6):93-94
英汉习语的互译不仅关系到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语言和修辞格的转换和替代技巧,还更多地涉及到如何在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文化背景问题.因此,在教授英汉习语互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英汉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照以及习语之间"直译"或"意译"的翻译实践来启发、促进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互动式理解.  相似文献   

2.
何芳兰  黄琳 《考试周刊》2010,(28):34-35
习语是英汉互译中最难翻译的部分之一。其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对英汉习语互译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期提高英汉习语互译的技巧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互译实践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习语涵盖的内容不尽相同,它往往成为翻译中的难点。文章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两方面入手,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以期读者能从中受到一点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解决在英汉习语互译这一特殊的交际过程中文化信息如何传递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英汉习语互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迎慧 《天中学刊》2007,22(5):73-74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互为补充的翻译策略,在文化色彩浓厚的英汉习语互译中,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语言能力要求同等重要.文章论述了如何根据英汉习语的特征合理选择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较好地解决翻译中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文化矛盾.  相似文献   

6.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处理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军 《巢湖学院学报》2003,5(2):101-104
英汉两种语言中包合着大量的习语。在中西方化交流日趋深入的今天,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深受各自化的影响,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只有对中西方化之间的差异深入了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弥补这种词汇空缺现象,达到跨化交际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的精华,习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凸显着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对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互译,更是文化背景差异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对英汉两国人文气息、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分析,讨论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时的依据和方法,做到在英汉两国语言交流过程中,表达更贴切更精准。  相似文献   

8.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英汉习语存有相似性的同时亦有差异,于是在英汉习语互译中产生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现象。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语言的意念功能决定了习语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习语的相对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使习语产生绝对不可译性。了解英汉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英汉习语,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英汉互译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只有融入文化因素的英汉互译才是完整的、有灵魂的。然而,不同领域甚至不同方面的英汉互译对文化因素的体现和运用程度各有不同。本文将从诗歌互译、题目互译与习语互译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扮演的角色,从而为文化翻译甚至文化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组,从英汉习语的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看,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相应地可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翻译法进行互译.这可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正确把握和使用习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汉译英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翻译法。但是,英语中出现了很多具有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汉语外来词,并且这些外来词反映出"异化翻译"的一个作用——保留原语文化意识形态并且不被译语文化所控制。从这一角度来看,异化翻译将我国特有的文化事物很"原汁原味"地推向国外,让外国更直接地获取对汉语特色文化形态的感性认识,为中华文明树立了独特的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拓展,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成为不可不察的问题。文章配以实例归纳了英文标识的特点及功能。分析了标识翻译中存在的偏差,如望文生义、胡译乱译、错译等。论述了标识翻译的策略及其理论依据,如借用、简洁等。阐释了规范公示语英译的解决方案,如查找收集、权威机构审定等。  相似文献   

13.
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英译广泛地运用到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已成为学术交流全球性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汉英翻译对应篇章转换的角度,对近两年论文标题和摘要英译的实践与体会作简要的回顾,分析探讨其篇章翻译理论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非英语专业教学中,汉译英教学一直不被重视。而汉译英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及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论述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汉译英翻译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学生、教师及教材与授课几个方面去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以期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翻译技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影视作品的不断交流,影视作品翻译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影视作品篇名、字幕翻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真正了解原著内涵的程度。优秀的翻译能够使目的语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原作品的真正意图,获得与源语观众相同的感受。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由于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和要求而成为指导影视作品翻译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商标已经成为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一现状,首先介绍了商标词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汉英商标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着在策略和方法上对汉英商标翻译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语境对翻译选词极为重要。本文首先简述了翻译语境的理论,然后举例分析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对汉译英选词的影响。作者旨在说明只有在透彻理解翻译语境的基础上吃透原文和推敲译文选词,才能创造出好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后,新增的半句式汉译英题对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Halliday和Hasan的语法衔接分类为基础,并参照Hoey的定义,通过大量半句式翻译题的分析,指出翻译时,要注意分析原文的衔接手段,然后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保持译文的连贯。  相似文献   

19.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不仅受到语言的言内因素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等诸言外因素的影响。分析语内的语言特征和言外的文化因素是翻译的关键,本文拟从篇章的语内分析和文化语境探讨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强,公示语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但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公示语翻译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分析公示语运用功能角度考虑提出公示语对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