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驴的形象憨傻,因此"驴"(donkey)字在中西方文化中均有"蠢笨"的含义。随着其在语用环境中的使用,衍生出的很多与驴相关的习惯表达,也多为贬义。但因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驴也有其他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与驴相关的表达时,了解驴在中西方的文化意义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分析驴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异同,对翻译与驴相关的习惯表达提出了三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回归     
一、为教育寻根:西方文化与华夏文化出发点之异同当今中国教育,需要改造之处多多,无不涉及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论者意见纷纭。虽然形成共识很难,孔子的态度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要解开这个结,先贤的教导是"君子务本",考察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出发点的异同。梅贻  相似文献   

3.
李萍 《文教资料》2008,(17):47-48
人类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创造了文化,它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对动物的情感也包括在内,而它往往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以"鼠"作为切入点,对它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又对汉语、英语中与之相关的表达进行了对比,旨在使读者系统地了解"鼠"在中西方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化中的异同,并引发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对事物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感恩文化是中西方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阐释中西方感恩文化渊源和异同,从伦理的视角探讨新时期感恩教育内涵、特征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思想认为所有的神的形象及其内涵都是人类自身的创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构建了理想的人与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并假托神祗言传身教,借此规范世人。按照他的逻辑,龙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便是中西方的人在社会规范中对价值伦理诉求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对动物词的认识往往有异同之处,故而产生丰富的文化联想,并出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文化隐喻现象。通过对比中西方"兔文化"的异同,本文探讨了兔子在中西方文化中承载的联想、比喻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思想认为所有的神的形象及其内涵都是人类自身的创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构建了理想的人与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并假托神祗言传身教,借此规范世人.按照他的逻辑,龙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便是中西方的人在社会规范中对价值伦理诉求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跨文化交际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日益加剧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然而,由此带来的文化碰撞与摩擦也在所难免。中华民族"龙"文化与西方"dragon"文化的矛盾便是其中杰出的典范。二者的异同体现在国俗、文学、习语等诸多方面,如何将"龙"之意象移植到英语中是涉及到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是否和谐的一大课题,故而值得人们进行建设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中英习语是中西方文化中的精髓所在,集中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英习语涵盖了中西方在文化观念、宗教思想、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和特色。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文化的交流,因此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来说,准确把握文化的差异性,把握中英习语之间的异同之处,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2011年中国首批上网的视频公开课之一"古希腊文明的兴衰"的建设情况和经验总结。作为一门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课程是"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视频公开课的讲授制作过程中,主讲人注重突出西方文化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特点,用大量的图像资料和历史地图来展现数千年前发生在爱琴海畔的古希腊文明,栩栩如生地把遥远异国的古老文化展现在听众眼前。文章也分析了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缺憾,为以后继续制作"西方文化概论"下一阶段的课程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2.
毛梅兰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0):117-119,125
在翻译中,"individualism"被译成"个人主义",使人们容易产生曲解,误认其为贬义词,是"自私自利"、"利己主义"的代名词.其实,英语"individualism"是个中性词,它可译成为"个体主义"或"个性主义",可与"实现自我价值"、"强化个人竞争意识"等概念联系起来,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也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换言之,也是人权思想的具体反映.实际上,以个人为本位的"individualism"与以群体为本位的集体主义是中西方文化在人生价值观上的直面撞击.  相似文献   

13.
“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且普遍流行的概念.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具有“忍”的特质.对中国人而言,“忍”的心理与行为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之“应然”且亦是一套“实然”的社会心理现象.“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浸淫、积淀的结果,有其特别的心理内涵与心理机制.作者试图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忍”的心理和行为作一中国文化上的溯源和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获得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和<废都>获准再版的消息引起读者和研究者对这位著名作家的再度关注.他写小说"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探讨"如何用中国水墨画写现代的东西",其得失无论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构,还是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谈"囧"     
"囧"作为汉字中的一员,以象形为构字法,具有相对稳定的意义。网络文化中的"囧"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汉字,它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表情符号相比也有许多差异。"囧"是出现在网络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奇特的符号,关于它的许多问题还值得继续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差异容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黄色”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故翻译不应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应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戏剧不同结局的比较,揭示出中西戏剧结局不同的表现及原因是因为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文化源流、价值取向、审美追求的不同,从而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继承中外文化遗产,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好莱坞悬疑片《七宗罪》引出数字七,并通过对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和数字七有关的某些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归纳和比较,印证了在东西方的文化“中七”是受到普遍欢迎的神秘而又神奇的数字。并由此说明了关注文化,了解社会也是学好语言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的m声母包括明母和微母,即现代汉语中的全部m声母和部分w声母。传统语言学认为声母是不表义的,但在古汉语中大量带有负面意义的字,是由有“消极、否定、阴暗、阴性”等负面意义的“m—”前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