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世界出现了深刻的道德危机,而这种道德危机就在于自启蒙运动以来,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走出这种困境的出路就在于回到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而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对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更是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衰退的根源在于启蒙运动以来对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的遗弃,因此他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在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基础上,引申出“实践”、“内在价值”、“整体性”、“传统”等重要概念,建立了他所期待的历史的、多层次的现代德性论。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让德性重新占据社会生活的中心,以拯救西方社会道德危机是麦金太尔一厢情愿的努力罢了。但不能否认,其现代德性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当前的社会具有一种后现代性的特征,后现代性社会中,建立一种思想共同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如何追寻美德作为时代思想的主题凸显出来。本文试图将麦金太尔美德理论与我国德育相结合,从麦金太尔美德理论的传统、实践和共同体等几个方面着手,企图找寻一条提升我国德育思想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德性论作为西方理论伦理的三大门类之一,其历史和哲学渊源比规范伦理学(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久远,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甚至荷马史诗.在诸多现代德性论理论中,麦金太尔的思想无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之一,他通过一系列著作围绕着德性进行了探讨,清晰梳理其历史和哲学背景、思想脉络和问题延伸研究,对于当代道德困境的解决和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现代化有着较好的思想启发.  相似文献   

6.
刘峰 《天中学刊》2010,25(4):51-55
古希腊的德性传统自近代以来已经退居边缘地带,为寻求摆脱道德困境的出路,麦金太尔在追溯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德性传统的同时,试图以他的德性伦理来摆脱西方社会的道德困境。由此,他展开对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深刻批评,提出了走出道德困境的若干可能性尝试:回归亚里士多德,用传统叙事的方式研究道德哲学,重建目的论,建构各种形式的道德共同体。麦金太尔德性伦理对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即把伦理学思考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何向传统学习。  相似文献   

7.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和实践是内在统一的,人正是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德性.反思我国当代的德育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缺乏德育中的实践教育,我们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加强德育之实践教育,以期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0):34-37,81
当代英美教育学者借用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提出了教学作为德性实践的重要观点。这个观点有力地批判教学技术化取向,促进教学中的知德合一,关注教学道德的内生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晓静 《高教论坛》2014,(10):74-76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具有实践取向,实践中渗透德性需求,德性培养活动中凸显智慧目标,然而当前教育实践在技术理性的困境中愈陷愈深。麦金太尔的德性实践观为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实践智慧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应用型高校育人保障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麦金太尔从共时态角度出发,批判了以罗尔斯、诺齐克等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正义理论.同时,又从历时态角度出发,回顾了四大传统的正义理论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以此为基础麦金太尔主张在复归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德性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道德伦理学家的麦金太尔一直以来都关注着社会伦理道德的状况。本文正是对其在道德危机领域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对当今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  相似文献   

12.
Positive psychology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tudies in the fields of moral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and scholars in those fields have attempted to apply its ideas and methods to moral education. Among various theoretical frameworks, virtue ethics is most likely to connect positive psychology to moral educational studies because it pursues eudaimonia (flourishing). However, some virtue ethicists have been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the current mainstream concep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apply directly to moral education because it focuses on subjective aspects of happiness, but not its objective and moral aspects. Thus, I will consider whether the concept of purpose, which was investigated recently by a group of psychologists and emphasizes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 of happiness, can address this issue. I will examine whether purpose is a moral virtue contributing to flourishing, consider if its nature is possibly a second-order virtue and whether it is distinguishable from other second-order virtues.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治国思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批判与总结,是提高综合国力,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肩负着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德育应全面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用“以德治国”思想作指导,浓化德育氛围,净化德育环境,优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改革,强化德育管理,量化德育绩效,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继承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特色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全文从自然现象出发,引出自然物是否具有目的这一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文章简述了目的论的起源及其含义,探讨了目的论的四个发展阶段:朴素性目的论、神学性目的论、机械性目的论、有机性目的论。此外,作者对目的论发展过程的实际意义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被认为是“道德枢机”,这使得中国古代特别重视“为政以德”。“德治”不仅是古代社会治理的一大法宝,而且也是考量统治合理性、合法性和正义性的一个核心因素。由此也就决定了统治者尤其推崇“以德服人”的教化。  相似文献   

17.
全文从自然现象出发,引出“自然物是否具有目的”这一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文章简述了目的论的起源及其含义,探讨了目的论的四个发展阶段:朴素性目的论、神学性目的论、机械性目的论、有机性目的论。此外,作者对目的论发展过程的实际意义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