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梅珍 《师道》2008,(10):27-28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诗意点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关键。所谓诗意点就是文中能够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以达到陶冶性情、启迪思维、进行语言实践的目的。小学语文课文文质兼美,诗意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挖掘诗意点,就能让对话充满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充满活力。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诗意点呢?  相似文献   

2.
马月琴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127-128
田园教育倡导的是源自于自然田园的教法,更关注学生个体精神层面的成长。田园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诗意追求,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突显田园特色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高效。基于此背景,对田园阅读,感受自然之美;田园品析——体验自然之韵、田园习作——表达自然之美、田园实践——触摸自然之魂等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沈红娟 《语文天地》2010,(12):116-11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诗意语文”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那么,诗意语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正确认识诗意语文,积极实践诗意语文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多少名师提倡需要带有诗意,要求人们像诗表达的那样进行教学,让教学给儿童以美感的意境.这是阅读教学的必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产物.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语文教学的诗意,进而铸实儿童成长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6.
语文老师的课堂是美丽的,语文老师用自己的才情、诗情为学生画出了一道道美丽、浪漫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多少名师提倡需要带有诗意,要求人们像诗表达的那样进行教学,让教学给儿童以美感的意境。这是阅读教学的必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产物。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语文教学的诗意,进而铸实儿童成长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所谓诗意点就是能够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情感点、启发学生反思的关键点与疑难点、进行言语实践的训练点、领悟人生哲理的深刻点以及人文精神的隐含点。诗意点是“知、情、意”与“真、善、美”的巧妙融合。挖掘语文教材的诗意点应遵循主体性、生活性、审美性、系统性、实践性等原则,辩证处理语文教材、语文教学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使之与重点、难点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以焕发语文教学的诗意魅力,并增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主要地体现在积极寻找语文之根,传承语文之品,固守语文之魂,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中。因此,教师应让语文学习可以追寻,可以尽情享受,并通过精美的语言解读、个性的立体对话、情感的着力渲染、文化的内核探究构成语文教学的诗意美,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门颇深的学问,它肩负着培育学生热爱母语、提高学生修养与情趣、健全学生人格和发展个性的重任.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面临着诸如"如何教好语文"的困惑.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做到诗意化、生活化、实效化"三化"并重,才能实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诗味一直为诗歌创作者所追求,"辨味"批评也一直是诗歌欣赏的重要手段。自古至今,学界一直认为:"有趣者好诗,无味者劣诗。"但实际上,食味与诗味既有本质联系,又有所区别。诗味具有超越性特征,同时还具有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强调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体验,立足诗意理性教育观,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诗意理性教育的内涵,尝试构建诗意理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天上的恋人》和《小裁缝》这两部爱情故事影片,挖掘了不同时期开启文化蒙昧的故事,用各白的风格倡导诗意启蒙。两部影片中始终有一批跳跃在过去、白然和青春之中的青年男女形象,在爱和诗意启蒙之中交织着年轻的冲动和无畏的理想。本文从影片《天上的恋人》和《小裁缝》这两部电影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布景道具、爱情故事和故事结局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两部电影都表现了主人公的诗意启蒙历程,导演通过电影的感染力,揭示了同是诗意启蒙主题在不同年代的不同形式和风格,追寻其历史、文化和心理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先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我国当代语文教学并不是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灌输,文章通过对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弘扬进行研究,指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对当今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how experienced language teachers use analogies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d a text on the course of their regular teaching routines. It is assumed that analogies constitute on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ntent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in the context of reading-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The framework of the study drew from Shulman's notion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he perspective was the analogy-provider (e.g. teacher or textbook author). Eight lessons taught by eight different teacher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sed for the presence of analogies. The frequent use of analogies, continuously under discussion in the literature about science education, seems at least open to question.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include information about developing and evaluating instructional analogies.  相似文献   

16.
对照原大纲学习新颁语文教学大纲 ,讨论新大纲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作出的六点新导向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媒体教学凭借教学课件,创设诗境,培养审美情趣;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效果;创设文境,提高写作能力。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脑应用的广泛发展,在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新课标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多媒体的作用不可或缺。下面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缺点及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宋人将词称为“小词”并不意味着对词体文学的鄙视,真实情况是,宋人以小,柔,瘦为闰,地绝句计也以小称,完全是短幅短小而致,相反,宋人以“小词”称,是对词体的爱称,刘熙载称晚唐五代词为“虽小却好,虽好却小”是知宋人心迹者。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徐志摩、林徽因、何其芳等现代汉语诗人的诗歌是中国特定时期社会文化诗意的集中体现,如何让这些承载着丰富文化底蕴的诗歌在英语中得到完美的再现呢?译诗不仅需要译出诗句的含义还需译出诗的意境,这要求译者不仅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需对诗味,也就是诗的意境有深层次的把握,然而翻译过程中难免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使诗的原味受损,所以译者常采取各种策略补偿翻译过程中的诗意损失,通过翻译戴望舒、徐志摩、林徽因、何其芳等现代汉诗名家之诗歌,探寻如何使汉语新诗之诗味损失在英语中得到补偿,使其在英语语言中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