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翻译中如何把握好"归化"和"异化"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指出归化和异化是属于翻译策略范畴。为了有效地传达翻译作品中的“异质因素”,本文围绕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度展开了讨论和分析。通过分析实例指出翻译作品中过度归化和异化对原作和译作产生的影响。最后,对翻译中如何把握好“归化”和“异化”的度,提出了几点探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4.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5.
蒲云萍 《英语辅导》2014,(4):190-192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了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论述了影响归化和异化策略使用的三个因素:翻译的动机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的反应接受度。在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它们在翻译中的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过分归化或者过分异化都完成不了翻译,实现不了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可以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和策略对语言层面的翻译和文化层面的翻译进行有效的处理。在一种民族语言尚未成熟时,侧重语言形式的异化和文化因素的归化,并以语言形式的归化和文化因素的异化为辅;而当民族语言走向成熟时,则应侧重文化因素的异化和语言形式的归化。同时以文化因素的归化和语言形式的异化为辅。两个层面的归化和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应该尽量避免两个层面的归化和异化过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翻译目的论以及归化、异化策略,然后在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上,紧密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归化、异化策略的具体应用,从而论证了归化、异化策略或者介乎之间的策略都是为翻译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贵州苗族特色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要正确运用归化和异化。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或者归化异化相结合,因为翻译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有必要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这也是翻译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异化和归化在近年来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原因在于翻译既要满足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和韵味,又要使读者能够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也正是翻译的难点。所以有人认为异化好,而同时又有人觉得归化更合适。但事实上,过度的归化和异化都不是最好的翻译方法,要想使翻译作品既符合原文、忠实于原文,同时又能够让读者更加如果理解和接受,应该将异化和归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和认知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基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英汉隐喻互译策略可划分为归化与异化两种。博弈论视角下,翻译策略选择行为实质上是各种影响因素在译者内心深处的博弈过程,且归化与异化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译者应在英汉隐喻互译过程中灵活地加以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异化与归化都有各自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陷。在翻译中,归化是最常用的手段,而异化的翻译也在保持对原文的忠实、促进文化交流和吸收外来词语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化的可译性,半可译性,不可译性三个方面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并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看中西文化是否可译。指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跨文化翻译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法,传递文化内涵意义.同时必须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佛经翻译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质之争"是当代翻译中归化与异化之争的最早的一次交锋。通过分析佛经翻译史3个阶段"文质之争"发展的情况和结果,进而引出我国当代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经过对比提出归化与异化应该互相结合,协调统一,才能使翻译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来看,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卢淑玲 《海外英语》2012,(10):180-181
归化和异化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它们并不是孤立、水火不相容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者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评析《红楼梦》的两个著名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所用的翻译策略时,译界早有定论,即杨译本重异化的翻译策略,霍译本多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然而,翻译策略的选择并非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两个: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翻译目的。如此一来,通过分析这两个原因,译者在翻译时就可以视情况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这也证明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选择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