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有两个目的:第一,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第二,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特点。研究分三步:采用开放式问卷探讨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压力源;通过对开放式问卷结果的分析,确定就业压力的类型;采用量表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特点。主要测量工具为《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被试选取北京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共741人。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类型为社会环境压力,个人环境压力,时间压力和个人条件压力。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特点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水平总体偏高,其中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最大,个人环境的压力较大,个人条件的压力一般,时间压力不大。  相似文献   

2.
借助《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湖南省22所高校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处于较低压力水平;男生的总体压力感、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社会环境压力感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四学生心理压力感压力最大,其次是大二年级学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仅表现在恋爱压力和自卑压力两个因子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社会环境心理压力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在社会环境压力、适应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方面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农村来源大学生的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高于城镇来源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源于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等.这其中生活压力又包括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外部社会压力和环境压力等等.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化解各种压力,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品质,缓解各种心理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的方法.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来源。通过对6所高校809名已就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性别、籍贯、专业类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排名第一是家庭压力,男生感知到的自身压力更大,农村大学生的家庭和自身压力更大。此外,就业压力还存在专业类型差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的影响不同。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开发自身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做好职业规划,并通过调节内外力量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通过对湖南省内10所大学共200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湖南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恋爱压力,且在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的结果对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和日常心理危机干预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通过对湖南省内10所大学共2000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湖南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择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恋爱压力,且在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的结果对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和日常心理危机干预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众教育时代,大学生已经远远不是过去精英教育时代的"天之骄子"。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压力面前,绝大多数大学生萌生了很多的人生困惑。如求知困惑、情感困惑、心理困惑、就业困惑、价值观困惑、人际关系困惑等。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困惑,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的原因。为了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困惑,有必要采取净化社会大环境、发挥学校的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精神压力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普遍阻碍.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精神压力包括利益强化下的价值取向压力、社会竞争机制下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宽容与多样社会条件下的自主选择压力、环境适应差异下的个体挫败性压力.面对精神压力,多数大学生能够积极应对和转化,但也有部分学生消极懈怠,这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而根本原因还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去寻找.必须通过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积极培养个人自主性和能动性、大力强化高校人文价值关怀的使命与责任、切实优化社会发展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措施促进大学生精神压力的有效转化,多渠道构建大学生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同质型人力资本条件下的择业心理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求职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库柳特金个人决策风格原理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进行归类描述,从学校、社会、家庭和自身等四个维度分析其成因,并针对大学生择业心理提出建议,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从容应对择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时应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来加强建设。个人品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被强调,与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密切联系。本文选择了大学生群体作为对象,着重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研究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方面的缺陷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体育调适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原因,造成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障碍增多的现象,探讨了体育调适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理和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困扰影响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高中时普遍存在心理压力的困扰.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诱因是考试、学业、个人前途、家庭和金钱等.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其心理压力困扰的程度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运动者.因此,经常而合理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着手 ,阐明情绪与人的认知过程及躯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从学习压力、家庭经济、恋爱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探讨适时有效的心理护理 ,减少或消除大学生负性情绪恶化进而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南省13所高校1467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经济状况、适应状况、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负担、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自认弱势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和生源差异;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学校关系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自我认知为弱势的重要原因;存在家庭-经济弱势、人际-心理弱势、学校处境弱势和经济-学习弱势四种类型。因此,在寻求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建立包括经济支持、心理与学习指导、人际关系调节、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救助体系,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在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下,成为就业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其就业心理调适能力,能够促使贫困大学生个体积极面对社会,更重要的是促进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影响高职生就业的因素较为复杂,本文将从宏观经济与国家政策、学校教育与就业指导、家庭环境三个外部因素;高职生自身综合素质、择业观念两个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作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贫困和成长环境的局限,又承受着新环境、就业、学习的压力,贫困生因此产生了自卑、焦虑、抑郁、孤僻等不良心理。对此,社会应完善贫困生的救助机制,学校也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其进行"心理扶贫"。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个人价值观、复杂的情绪情感、自信心缺乏、学习与就业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着深刻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水平,发挥高等学校、家庭和自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为巨大的就业压力出现种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认知障碍以及社会心理障碍。对于大学生就业适应状况已有一些调查,但我国大学生就业危机的干预体系尚不完善。大学生要平稳度过就业阶段的过渡期,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做出努力,同时,高校、社会、家庭以及朋辈辅导也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全面关注和重视,才可建立长期有效的就业危机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省5所高校的1 300名学生进行的就业压力源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女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男生;家庭及个人在就业时对生源地的担心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文史类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家庭收入越低,学生的就业压力越大。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学生各自都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