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建新  梁宇 《中学理科》2006,(9):9-12,47
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焦距,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题中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因而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cm。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在物理统考时,我曾出了这样的一道光学题: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放大一倍的物体的象。把透镜向屏移36厘米,象就缩小了1/2倍,求透镜的焦距。结果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焦距为24厘米,少数学生答案是54厘米,显然焦距为54厘米的答案是正确的,而焦距为24厘米的结果是错误的。可是多数学生为什么得出错误结论?仔细看看学生的答卷,发现凡得出焦距为24厘米的学生,放大率都是按照2计算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放大一倍这个术语的理解不  相似文献   

3.
数学病院     
[病员]下图是扇形(单位:厘米)。放大镜放大2倍时,看到的这个扇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4.
在中师二年级秋季半期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2n·1) 3~(n·2)(n≥2,,n∈N)能被13整除”。笔者后来发现它与《代数与初等函数》第2册第48页第22题第(1)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2n 1) 3~(n 2)。能被13整除”非常相似.这对这两道题深入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5.
开学初,我和学生在科学课堂上一起探究《放大镜》《怎样放得更大》,还制作了简易显微镜: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简易显微镜观察青苔,当他们看到绿茸茸地毯似的青苔变成了一片丛林的时候,个个欣喜若狂!看到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情不自禁地给他们讲起了放大镜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新教材高一物理第16习题中第2题: 放在水平光滑冰面上的木块,受到斜向上的拉力 F,沿冰面向右运动。如图1所示,请画出木块的 受力示意图。 图1 图2 配套教师用书上的解答如图2所示:物体受 到拉力、重力、支持力。 笔者认为教师用书上的解答不全面,这道题 属于开放性的多解题,由于F大小未确定给出,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第一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有能力培养的内容。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五种能力,即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观察能力的内容有以下7点:(1)用眼睛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第2课);(2)用耳、鼻、舌、手(皮肤)认识物体的声音、气味、味道、冷热和软硬(第3课);观察和描述叶的形状(第5课);用放大镜观察砂和粘工(第7课);用看、摸、刻划的  相似文献   

8.
一、判断题(下列各小题你认为正确的,清在题前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共10分,每小题三分)()1.用厘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会产生误差,而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就可避免误差。()2.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都是垂直支持面的。()3.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4.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庆强约等于10米高水柱产生的压强。()5.汽车的驾驶盘实质是何以连续旋转的杠杆。()6.凸透镜成放大像的条件是物距。在焦点到2倍焦距之间。()7.汽车发动机上装散热器,是为了防止热传递。()8.一个物体温度升…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数学第七册三步应用题是本册的教学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认为可以用拆合法。“拆”是拆开的意思,即把一道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拆成两道或三道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反之为“合”。例如第七册第72页例1,这是一道较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用拆合法讲述这道题可以突破难点,也使学生很容易解答这种类型的题。在拆这道题之前,我让学生把75×5这道算式题叙述成文字题:  相似文献   

10.
一、重点难点突破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不同通过对这三个光学器件的实际应用过程作对比,我们会发现它们成像的情况与物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有关,为了得到清晰的像,我们要不断调节物体与镜的距离或是像与镜的距离: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离镜较远,像离镜头较近:投影仪投影时,投影片离镜头较近,屏幕离镜头较远,用放大镜时,物体与镜一般都贴得较近.照相机拍摄的像与实物在镜头的不同侧,成的像是缩小的;投影仪投射的像与实物也是在镜头的两侧,但是成的像是放大的,放大镜成的像与物体位于镜的同一侧,成的是放大的像.  相似文献   

11.
赵坚 《物理教师》2005,26(3):5-35
本刊 2 0 0 3年第 3期登载了《凸透镜的“直视像”》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笔者读后认为 ,《原文》作者在文中用横向放大率公式等知识来讨论凸透镜“直视像”的做法是不妥的 ,现在此提出商榷 .众所周知 ,一物体的表观尺寸是由它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来决定的 .如果用肉眼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第三题是道平几题,但在命题组提供的两种参考答案中,都是借助三角函数表示和演算,不但要用到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而且还要用到75°的正弦值:sin75°=(2~(1/2) 6~(1/2))/4,加之,题中涉及的线条多、关系又错综复杂,因此,难倒了许多选手,其实,只要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掌握了证题的基本技能,再细加分析这道赛题,只用平面几何知识就完全可以解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共十道题。代数四题,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三角各两题。四道代数题是:1.某工厂第三年的产量比第一年的产量增长21%,问平均每年此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几?又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百分之几?(精确到1%。)2.求(1-2i)~5的实部。3.解方程:Iog(X-5) Iog(X 3)-2 Iog2=Iog(2X-9).  相似文献   

14.
<正>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仪器。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分辨率混淆,现将二者辨析如下。1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又称作放大率,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它是指被观察物体经显微镜放大后,人眼所看到的最终图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的比值。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如图1:  相似文献   

15.
“物不知其数”问题出自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原题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这道题的意思是:有一些物体,不知道有多少个.如果三个三个地数,就会剩下两个;如果五个五个地数,就会剩下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地数,也会剩下两个.问这些物体共有多少个?我国古代的数学家是根据孙子定理(也称剩余定理)来解这道题的,但孙子定理的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不容易理解.下面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这道题.解:设这些物体共有x个,则x=3k1 2=5k2 3=7k3 2.由3k1 2=5k2 3,得k1=5k2 33-2=6k2…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7年第11期刊登的<2007高考全国理综卷中三个错误的辨析>一文中,对全国理综卷Ⅰ第18、25两题的原题条件提出疑问:认为18题中漏掉了"斜面是光滑的"条件,并且认为"高考命题人是人为的认为物体是没有摩擦力的";认为25题中的题设条件"已知速度最大的粒子在O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5.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7T/12,其中T为该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周期"是多余的.并对此提出了批评.但笔者分析认为,这两道高考题是结构严谨、考查学生多种能力的好题,它的任何题设条件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一课的作业题一,是通过学生自制水滴放大镜,达到观察水滴形状,理解凸透镜的放大作用的目的。按本题介绍的方法制作的放大镜有两点不足:一是放大效果不明显;二是透过水滴观察,字会出现缩小的现象,造成学生认识上的错误。鉴于以上两点,本人指导学生改进了水滴放大镜的制法,其方法是:用一块擦干净的平板玻璃,用手指头或小棍蘸一滴水,轻轻放在玻璃上,这样水滴放  相似文献   

18.
上堂课老师留下两个问题: (1)在3倍放大镜下的三角形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9倍,这是为什么? (2)用放大镜看图形,有放不大的图形吗? 现在让我告诉你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们只学过凸透镜成像,没学过凹透镜成像.但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凹透镜对光线折射的作用可以总结出凹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运用到解题上就方便了许多. 凸透镜成像分三种情况: 1.在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前两种情况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和主光轴的两侧.第三种情况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和主光轴的一侧.我们又知道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且它的焦点又是虚焦  相似文献   

20.
陈锐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22):22-24
题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置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相等的时间物体又返回到斜面的底端,且具有120J的动能,则:(1)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2)撤去恒力F时,物体具有动能为多少?此题是下面两道高考题的变形题。高考题1(1995年上海高考题第5题)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ts后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经ts后物体回到原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F1、F2分别对物体作的功W1、W2的关系是A.W1=W2B.W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