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中有许多长期为人们习用、结构较固定、言简意赅的词组或短句,叫成语。构成成语的词,主要是实词,但也有一些文言虚词,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老成语,保留有更多的虚词。象“之乎者也”、“何其相似乃尔”、“不宁唯是”,全由文言虚词构成。有的四字成语,三个字是虚词,如:“忘乎所以”、“如此而已”。也有些成语保留了文言的句式特点,如“不亦乐乎”、“唯利是图”、“何去何从”。因此,了解成语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对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是颇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一、实词和虚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实词和虚词在语汇意义上的区别是:实词有实在意义,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如实词“笔”的实在意义是“用来书写或绘画的工具”,有钢笔、毛笔、圆珠笔等,而虚  相似文献   

3.
一、实词和虚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实词和虚词在语汇意义上的区别是:实词有实在意义,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如实词“笔”的实在意义是“用来书写或绘画的工具”,有钢笔、毛笔、园珠笔等,而虚词“所以”就没有实在意义。实词和虚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是:1.实词可以用语序手段直接组合,虚词则不能。如“他”和“学习”这两个实词可以按语序组合成“他学习”或“学习他”两个短语,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2.实词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虚词除了副词之外,一般不能。3.实词带上语调或  相似文献   

4.
陈延春 《高中生》2010,(33):8-9
【命题趋势】词语(含成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实词(不含成语)与虚词结合考查,实词、虚词与成语结合考查,单纯考查成语。近年来,单纯考查成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形式和意义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依据虚词“莫“在成语中的发展演变规律,可以探求成语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延春 《高中生》2010,(11):8-9
【命题趋势】 词语(含成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实词(不含成语)与虚词结合考查,实词、虚词与成语结合考查,单纯考查成语。近年来,单纯考查成语呈上升趋势.考生必须十分重视对成语的复习。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复合虚词(即双音节虚词)是由古代汉语中连用的两个虚词逐渐凝固而成。但今天的复合虚词并不等同于古代的连用虚词。本论以“于是”“以为”“可以”等为例详细论述了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用虚词用法、意义及其与现代汉语中的复合虚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一般也算作虚词。  相似文献   

9.
考测点导航 1.根据语境辨析多义词的意义。2.根据语境辨析、使用同义词、近义词。3.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4.准确辨析成语的音义,正确使用成语。5.正确使用虚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有高度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在语言中被广泛应用。成语中许多来自古代典籍文献和古诗文,因此,这类成语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历史痕迹。为了准确掌握成语的意义,本文就成语中保留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之、其、于、而”为例,作个简要分析与说明。一、“之”在成语中  相似文献   

11.
人们以四言形式为准则 ,采用径引原文、概括故事、删节或增添词语的方式 ,将成语凝固在四字格中。笔者通过对《汉语成语小词典》所收录的成语的考察 ,说明非四字格的成语实在是微乎其微 ,因而可以得出汉语成语基本上都是四字格的结论。由于汉语成语存在着四字格化的强烈趋向 ,在鉴别熟语中成语与非成语时 ,语素组合的长短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文焕 《广东教育》2009,(10):28-29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  相似文献   

13.
虚词趣谈     
文言词语分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意义比较具体,容易捉摸,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随心所欲选择确当的词语。虚词则多数无实在意义,但它自有自己组句和表达语气的作用,也决不可以忽视。前人对虚词的重要性有不少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文言虚词中常犯五病:死记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孤立地理解虚词;只从结构形式取义;不顾文言句式特点而硬译;以今律古。有鉴如此,在文言虚词学习中要抓五个“着眼”。一、着眼虚词变化发展,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针对多数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变而来的特点,着眼虚词变化发展,由较实在的意义入手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以介词“以”为例,其基本义是“用”,如《活板》“以  相似文献   

15.
语文科“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单项选择题有三题,共9分,分别为实词(近义词辨析)的考查,虚词(关联词语等)的考查,成语的使用辨析。2002年高考题量仍是三题,除成语辨析与往年相同外,其它两题的考查有些变动:虚词的考查改为近义虚词的辨析,实词的考查改为词义的正误辨析。这些变化,在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总的来说,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必须了解有关词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词的意义;词的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又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以及成语的出处、结构、意义等。再则,多做一些相应的习题,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提高我们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言实词学习文言文,除了掌握好一些常见虚词外,还必须掌握好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从某种角度说,掌握好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比掌握好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句子乃至一篇文章,实词才表达实在意义,且主要由于实词人们才知道句子篇章所表达的内容。仅靠一些虚词,是无法表达任何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言文教学作出明确规定,即初中生要“具备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因此,对初中生文言文的教学要从基础抓起,重点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虚词教学作为文言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理解能力。一、虚词的概念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从意义的实在与否对实词和虚词作了界定,即实词具有实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文言虚词中常犯五病:死记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孤立地理解虚词;只从结构形式取义;不顾文言句式特点而硬译;以今律古。有鉴如此,在文言虚词学习中要抓五个“着眼”。一、着眼虚词变化发展。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针对多数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变而来的特点,着眼虚词变化发展,由较实在的意义入手把握它虚化了的引申义。以介词“以”为例,其基本义是“用”,如《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由具体的“用”可引申为“用什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而"、"以"、"之"三个文言虚词为例,重点探讨成语、熟语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的运用,以期对中学文言文虚词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考点阐述文言文就是文言实词加虚词的语法组合。文言文中,虚词非常活跃,出现频率较高,表面上看很虚但实质上有很强的实在意义,因而,每年必考,成了高考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文言虚词指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以及表示指示和疑问的代词。虚词意义虽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但是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且古今变化大、用法灵活多样,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