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学者都把翻译研究看作是隶属于比较文学下的一个分支。笔者却持相反的观点。因此通过疏理两者的概念及关系,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来反驳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告别了边缘地位且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度被忽略而仅仅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子项的翻译研究重新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大大丰富了前者的内容。翻译在使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担当着重大的使命,这与比较文学研究的使命不谋而合。二十世纪后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大大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并改变着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关系,且对比较文学研究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3.
以彝族诗歌《招魂》的英译版本Calling Back the Soul of Zhyge Alu作为主要对象,试图从比较文学之翻译研究的视角,重点考察彝族诗歌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与作者、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并将引用作者与诗歌译者之间访谈的部分内容,增加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有效性,进而对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彝族诗歌之翻译研究做一次学科上的尝试,以探寻彝族比较文学研究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翻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研究的发展势必会促进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翻译的文化转向完成之后,比较文学也实现了文化转向。鉴于比较文学与翻译的密切关系,在文化因素的引导之下,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发生翻译转向,从而使翻译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基亚的《比较文学》和谢弗雷的《当代比较文学方法与视野》为研究文本,从两者的目录编排入手,比较了两本书的构架、层次、对比较文学的不同定义、对总体文学的不同理解、对翻译研究的不同角度,从中追溯比较文学这门年轻而开放的学科在几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因而阐述了对比较文学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若干人文学科中,比较文学是一个刚兴起的学科,而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形象学主要是研究同一形象在不同国家的衍变,即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嬗变过程。对比不同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国形象,可以知晓不同国家对中国思想体系的理解。本文将以《论语》的英译为例,探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国形象,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区域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研究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任何割裂和夸大两者关系的倾向,对它们的发展都将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课程的基础学科与语文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的基础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它们都有自身成长、发展的特定的社会背景。而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它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我们对课程之基础学科进行分析,就是希望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指导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一个总的观点:"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并以"文学间性"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来界定从前各国学者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学(国家文学与国家文学、语种文学与语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二是文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四是文学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提出"文学间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的观点,是因为:首先,文学间性要求比较文学研究者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要有距离与空间;其次,文学间性要求我们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不能只是同一个来源,而是要有两个以上的来源;再次,"文学间性"要求要以文学或者文学性为中心,不能离开文学或文学性来从事所谓的比较文学研究。同时,笔者也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不能离开文学与文学性,离开了文学与文学性的比较文学研究,对于比较文学学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变译理论和目的论是国内外两种较新的翻译理论,尽管产生的文化土壤不同,研究角度不同,却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本文比较了两种理论之间的异同之处,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两者都是对翻译活动近几十年来所产生变化的诠释,可以相互补充并对现阶段的翻译活动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译介学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而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其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翻译展开迥异于传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重点探讨文学翻译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中介作用、不同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信息的失落与变形、“创造性叛逆”、翻译文学的国别归属等。中国现代诗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轫于中国新诗诞生之前,译诗与中国新诗的“姻缘”决定了其与中国现代诗学之间的特殊关系,而译介学的兴起又为二者的联系提供了学理性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诗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是翻译批评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但在具体的翻译批评实践中,翻译者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之间的个性和共性。研究发现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区分这对概念不仅有利于翻译批评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互文性在翻译学中的重要性,论述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定义和特性,分析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关系,指出翻译语境是在翻译学内部对文本之间生成和聚合关系进行的研究,而互文性是文本之间多角度、多层面关系的研究,两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从1980年开始,30多年来,乐黛云教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重建。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给整个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又有了新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研究。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视野下迥异于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是从跨语言、跨民族的角度,从文学和文化的层面来研究翻译这一实践活动的,对于"文化转向"下的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翻译活动开始以来,中外学者们便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活动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因而提出了各自的翻译理论,可谓种类繁多,百花齐放。而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但对各译者的翻译标准与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两者存在着矛盾性。基于文献综述法,对单个译者译论与实践的研究居多,且多探讨两者的统一性;归纳总结多个译者实践不忠实其翻译标准的研究还不多。该文通过从各方面分析中国前辈译家翻译标准及其译作,找出两者矛盾的制约因素,旨在指导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赵秀清 《考试周刊》2011,(39):35-37
近年来,翻译研究领域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后,许多翻译理论家开始关注和重视隐藏在翻译文本中的权力差异和历史语境,着手研究翻译与帝国、翻译与文化身份、翻译与殖民主义霸权之间的关系等热点问题。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可是长期以来,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的东方只是透过窗口去欣赏西方文化,而自我的展示却处处受制于人。而作为翻译学和社会学等其他人文学科跨学科结合的后殖民翻译研究为此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本土化翻译吸取归化和异化之长,使"他者"文化和本土文化得以和谐共存,为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平等交流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讲好中国故事,在教育领域、人文学科领域大有可为。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人文学科,对文学进行跨文化及跨学科研究的比较文学更应当仁不让、勇担重任。然而必须承认,目前中国高校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步履维艰,主要是对“比较”的误读与错判。因此,高校教师特别是外语教师应顺时应势为培养合格的中国故事讲述者指明方向、铺垫基础、廓清思路。  相似文献   

19.
拒斥二元对立、否认意义的确定性是解构主义思想的核心。通过解构,对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进行了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不是那种传统概念中的二元对立、一元中心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共生关系,即-它们都是翻译的本质属性,并非谁更优于谁。在解除该二元对立的同时,也应建构二者在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其中文学翻译事业成为维系国家之间关系的有利保障,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本文站在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对文学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开始探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