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深入分析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路径,首要的问题应该明确财产性收入究竟是什么。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关于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文献,但是关于财产性收入本身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分歧,而这种分歧必然会使得对策建议偏离了方向,所以应该在概念上达成一致。实际上,通过对分歧的定义、包含内容的具体分析,结合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就能够明确财产性收入的概念了。  相似文献   

2.
通过税收途径和消费途径,构建了收入差距影响财产性收入的理论模型。以全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总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对财产性收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然而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不显著。可以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不断完善财税体制,从而缩小我国的收入差距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财产性收入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财产性收入的构成以及特点,并就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条件和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索.希望笔者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相关研究能够对财产性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财产集中程度的增强和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加快,财产性收入差距成为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解决贫富差距的研究,大都从劳动性收入的角度去分析,从财产性收入角度进行的分析明显不足.这里明确了财产性收入的概念,研究财产性收入分配在解决贫富差距中的关键性作用,提出我国现阶段如何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财产性收入质的规定性和量的变化规律。同时,马克思运用所有制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财产性收入的分割依据,并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财产性收入的发展及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财产性收入理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并警惕财产性收入过快增长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正确理解这一特殊时期的新提法.充分利用、把握这一政策导向.指导自己的经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就财产性收入的概念、意义进行解析,分析了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7.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我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群众劳动收入;进一步完善保护财产权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群众的财产权益;鼓励企业实行员工持股,从源头上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群众的投资理财渠道;加强投资者教...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能否平衡日益拉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而且对我们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解决好分配体制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问题亦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居民在城乡、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组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并重点从初始财富分配、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等角度剖析了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成因,此外就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将带来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阻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造成产业空心化、加剧经济波动等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增加农村宅基地财产性收入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有限供应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宅基地财产性收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宅基地所有权不明确、宅基地的保障功能、宅基地的处分权难以实现等致使农村宅基地财产性收入增加困难.因此,要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赋予农民完整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房屋进行确权登记,允许部分农宅入市,积极推进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消费不足是影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省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但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拉动作用却很微弱。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从现实的情况看,财产性收入已经构成人们收入的一部分,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财产性收入是对财产使用的一种回报,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必须以提高劳动收入为前提.财产性收入将成为群众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群众收入结构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基于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理论来看,财政收入的分配规模能够以实现社会投资最大化、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追求目标;从资源配置效率理论来看,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性,保证市场经济体制平稳运行、健康发展。有效地配置市场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货币购买力上升,根治通货膨胀,促进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体现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命题体现了重要的伦理价值,包含了丰富的伦理意蕴。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主义应该努力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群众一切符合正义原则的财产性收入即为其应该增加的财产性收入;群众一切通过不正义手段而增加的财产性收入不应该增加。财产性收入相对于自由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所以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有助于人们实质自由的实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只能在自由的实现中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呈现基数小、占比低、渠道单一、收入差距拉大等特征。文章认为,当前应结合中国农村实际,从财产层面、市场层面、制度层面等多路径展开思考,积极创造条件,让占中国居民人口多数的农村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并到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但是目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较低,且财产存量在居民之间具有较大差距,因此仅仅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而不考虑居民财产存量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居民的收入被平均的倍增.本文用实证来分析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财产性收入低及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如何增加低收入者的财产性收入,更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作为财产性收入依据的财产必须具备所有权、数量基础、价值等内涵。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形式有金融资产、房屋的利息或租金收入和资产本身的溢价收入。财产并不创造收入,只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把一定的社会财富吸引到自身来的手段,这些收入的源泉最终还是来自于生产领域的剩余劳动产品。因此,财产性收入只能是社会上一小部分依附于生产经营的人员的收入,不可能作为广大群众获取收入的形式。职工持股这一形式给职工带来财产性收入,这一形式有助于把工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但就收入的源泉来说不过是使工人以参股的形式取回自己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财产性收入的源泉、形成条件等决定了,它只能是当前调整收入分配的一个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在谈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先应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高度看,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前提是让低收入者增收,进而使更多人增收,尤其要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鉴于当前农民的权利贫困现状,消除制度性歧视,创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完善农民权利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9.
财产性收入变化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变化对人生价值观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提升了人生境界,促进了更加合理的义利观的形成,树立了自立自强的人生价值观,使人们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却使有些人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悲观主义思想.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积极鼓励人们增加财产性收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发挥其正面影响,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党针对当前财产分配差距过大突出问题提出的,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尤其目前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使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受到不同程度的缩水,在当前形势下该如何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呢?本文从以下方面来阐明:①财产性收入的内涵及财产性收入的分配现状;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③如何要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