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孩子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气急败坏的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上没有设置“定格键”。  相似文献   

2.
贾宪章 《中国德育》2007,2(1):91-91
时下,随着电脑、VCD、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的不断丰富,可以让活动的画面、变化的图形、正在生成的文字等内容即刻固定、形成或停止的“定格键”也逐渐被人们所熟悉。不幸的是,许多育人者也热衷于为自己的工作设置“定格键”: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有些许艺术天赋,就武断令其“退学习艺”;一些气急败坏的教师常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没用”;“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也不应该设置“定格键”。  相似文献   

3.
时下,“许诺”在教育中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说“这个问题我们在课下解决……”、家长也经常告诉孩子“只要你这次考好了,我会答应你……”、活动前老师经常宣布“如果这次活动中谁不遵守纪律,下次我们就不再……”学校教育是以天真无邪的孩子的工作对象的,育人者的诚信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明明都知道许诺的关键是践诺,  相似文献   

4.
读到一则名为《提醒》的短文,文中说道:经常看到或听到对公众的一些提醒——卫生部门:就医不要到非法行医的诊所,要去大医院,以免耽误病情;技术监督部门:购物时要注意要发票,以免受骗;文化部门:买音像制品时要注意辨别,以免买到盗版……难道这些部门的责任仅仅是“提醒”吗?……面对这样的质问,不由得想到身边许多像闹铃似的只知道“提醒”的育人者。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匆匆忙忙要去上学,正在玩扑克的家长头也不回地大声喊“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如果孩子应声不及,总会再喊一嗓子,直到孩子答应才会放心地继续玩扑克,仿佛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采访赌徒     
本刊小记者曾小慧报道赌博是犯法的事情,但我发现赌博的人日益增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星期六,为了满足好奇心,我钻到一些赌博的人群里,开始进行采访。首先采访的是一位年轻阿姨:“阿姨,今天运气不错吧?”阿姨说:“赢了三百五,输了二百四。”“你的孩子会不会因为你赌博而学习成绩下降?他会不会也想跟着你一起赌呢?”“赌就赌呗,反正他也不是学习的料,还不如帮我多赢一些钱呢。”她回答。我看到周围其他人也注意到了我,就向他们发问:“你们这样赌博有什么好处呢?”他们回答:“说不出什么好处,就是赌习惯了,想不赌都没办法。”“怎么,赌博…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语录     
关于教育●如果我今后有了孩子,我一定把他送到农村去喂养。成本低不用说了,关键是可以增加他的生活经历。农村长大的孩子可以通过考大学当民工等方式进城,成为城里人。而城里的孩子永远不会有真实的农村生活经验(再不会发生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了),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这样教育下一代:“儿子你好好读书,今后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到农村去当农民了……”编叨编侃:阳光获悉某老大即将升级为“爸妈”级人物时,谈到了自己今后孩子的成材培养计划。PS:这家伙连GF都没有,却奢谈什么教育下一代,典型的纸上谈兵,众编BS之。●400个耳光,就是要让…  相似文献   

7.
中学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产生巨变的特殊时期,也可以说是“心理断乳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学生不会再像小学生那样把父母和教师看作至高无上的权威,更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顺从和听话。这种“逆反心理”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带来了很多困难。有的家长一下就懵了,不知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行为。班主任也会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以前什么都说,现在回到家就把门一关,话也变少了”。也有的家长情绪急躁,认为这么小的孩子现在就管不了,以后还了得,于是会采取简单粗暴和压制的方式。所以班主任还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做错了一道题,家长或者教师会实施惩罚,如要求罚抄10遍。  相似文献   

8.
“太阳公公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地球每天在转动,人怎么不会摔下去?”……幼儿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会经常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昵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孩子希望探求人生和世界的奥秘、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对于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总是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听到孩子的提问就干脆回绝:“你话不要多。”“去去去,烦死了。”或者打发他去问别人,说:“我没有时间和你罗嗦。”有的家长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厌烦地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了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些中外教育相比较的文章,发现了一种极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文章认为国外教育似乎什么都好,而国内的教育则是什么都不行。现列举《中美家庭品德教育比较及启示》(见《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4年7月17、18页)中的几段话来分析。……美国家长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即从正面进行引导和鼓励。当孩子考了80分时,美国父母会高兴地夸奖:“你真棒!”鼓舞了孩子的自信心。而中国的孩子如果考了80分,家长就会指责:“别人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只考了80分?”即使孩子比以前进步了,家长也不会表扬,而要求孩子不要骄傲。在美国父母和孩…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幼儿园,经常见到几位教师聚在一起,对某一孩子评头论足:这个孩子真笨,什么也不会;那个小姑娘长得真漂亮,她家里……教师之间还经常传播一些花边新闻,毫不介意孩子在旁。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育”的声音:这个说“我的孩子太任性了,一不如意就闹翻天”;那个说“我的孩子一点个性都没有,窝囊得不行”;也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就是跟我作对来的,什么事都跟你反着来”;还有的说“我的孩子光长年龄不长能力,什么事都依赖你”……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奇怪的是,孩子身上的这种缺陷却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些毛病不就是我们许多大人小时候的缺点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不受时代的影响而成为永远的问题?这正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任性、自卑、逆反、依赖”———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什么既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2.
育人者经常要面对“久盼无花”的“教育荒地”:有时是学生自身因素,或者是性格内向,启发无效的:或者爱出风头,屡禁不止的;或家庭变故,心灵创伤严重的……有时是育人条件,或者较舍简陋得让人无奈,或者用品紧缺得无以为继,或信息过于阻塞……说其为“荒地”,虽然  相似文献   

13.
现在常能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概,甚至有的人嘲笑这样的男孩为“娘娘腔”,也常常看到一些男孩疏远父亲,与父亲打“冷战”,更有甚者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少年”。心理专家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变相父爱”导致的。父亲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少,孩子没有得到正常的父爱;或者父亲教育不当,让孩子对父亲不满;还有就是因为特殊家庭环境父亲放弃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看到宫学萍的《母鸡永远教不会孩子如何游泳》感慨颇深。她说:就好像母鸡永远教不会孩子如何游泳一样,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很难把自己没有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正如一项科研结论说:一个孩子读书的数量和质量,通常只与他的父母(或者其他养育人)的读书习惯密切相关,而与  相似文献   

15.
育人者经常要面对“久盼无花”的“教育荒地”:有时是学生自身因素,或者是性格内向,启发无效的:或者爱出风头,屡禁不止的;或家庭变故,心灵创伤严重的……有时是育人条件,或者较舍简陋得让人无奈,或者用品紧缺得无以为继,或信息过于阻塞……说其为“荒地”,虽然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借还是不借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总是不忘记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教育,孩子们也都做得不错。可是最近我发现在孩子们中间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明明看到某个孩子的学习用品都在,可他还是不断地向别的孩子借,也有一些很大方的孩子,谁借什么都给,难怪一些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用品用得太快了。于是我就注意观察了一下,一天,看到谢佳欣又在向小朋友借油画棒,我就过去问他“:你的抽屉里不是都有吗?”谁知他的回答让我很吃惊“,我的用完了就没有了!”原来孩子们还有这种“节约意识”呢。课后我就神秘地对孩子们说:“老师现在有一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  相似文献   

18.
<正>生命教育的内涵多元而复杂,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为了“生”和更好地“活”。相对于生命教育而言,死亡教育是一种逆向教育。它是通过让孩子了解死,从而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一些视频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孩子哭着说:“我咳嗽了,呜呜呜,我要死了……”孩子在对一种没见过的新食物提问:“妈妈,我吃完这个会不会死啊?!”孩子在大发脾气:“你去死!你去死!”  相似文献   

19.
咬咬牙就好     
那天看到一个笑话,说一孩子结婚花光了父亲的所有积蓄,可女方还要金戒指和金耳环。孩子就对父亲说: “爸,您就咬咬牙,再给我点钱吧。”父亲一听,张大嘴吼道:“你瞧,你瞧,我的牙都掉光了,还拿什么再咬呢? 我妈就经常用“咬咬牙”来刺激我,比方说我晚上解了9道数学题,她会说.咬咬牙,做满10道题再睡觉;早上锻炼,我跑得气喘旰吁了,她会说.咬咬牙,再跑10分钟:弹钢琴,手都麻了.她会说,咬咬牙.再弹一首……我想,还好我不是笑话里的那个爸爸.我正年轻,牙齿结实,否则,我也只好反问我妈,我牙都掉光了,还拿什么咬呢?我妈说咬咬牙就是坚持.也许熬过那一刻,你就到了一个新境界了。  相似文献   

20.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到我工作单位附近的幼儿园去玩,常常看到接送孩子的年轻父母训斥孩子:“哎呀!你怎么这么笨!人家××就比你聪明!”或者是:“谁打你了?人家为什么不打别的小朋友而打你呢?肯定是你不好!”……每当此时,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不愿回忆的童年生活。 我的父母是严于律己的人,对我们姐弟五人的管教也十分严格。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