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嗣同》与变法关键时刻,谭嗣同“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实际上这是一次武装游说。据袁世凯《戊戌日记》载,假装“维新”却夤缘荣禄之门的袁世凯,探悉“朝局将变”,正赶写奏折,想提前请训回天津,听到“新贵近臣,突如夜访”,立即“停笔出迎”。谭说“公受此破格特恩,必将有以图报,上方有大难,非公莫能救”。又说“荣某近日献策,将废立国君,公知之否?”他要袁勘王,率死士杀荣禄,除旧党。袁世凯见他  相似文献   

2.
戊戌政变的直接原因为何?过去流行的说法是由于袁世凯的告密,即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说其勤王,袁佯作答允,初五日请训后赶回天津,立即向荣禄告密,荣禄随即乘专车微服进京夜奔颐和园向慈禧告密,初六日(9月21日)慈禧赶回皇宫,发动政变。有关这方面的许多论著都是这样叙述的,其资料来源主要是费行简的《慈禧传信录》。该书这段记载绘声绘色,颇富戏剧性,可惜的是,证诸档案史料,却完全不符合事实,纯属子虚乌有。 实际上,袁世凯初五日请训回津虽向荣禄告密,但当天荣禄并未进京告变,各种档案史料确凿表明,慈禧  相似文献   

3.
关于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光绪皇帝是否知情的问题,看来有进一步论证的必要。袁世凯的说法是,光绪皇帝完全不知道。他的《戊戌日记》涉及这一问题的地方有三处:其一,记谭嗣同9月18日(八月初三)夜访,要求他诛荣禄、围颐和园,声称“我有硃谕在手”,但所出示者乃墨笔所书,字写得很好,仿佛是光绪的口气,大概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是戊戌政变的关键人物,他在政变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仍有学术讨论的空间。诸多历史细节和袁世凯的种种言行表明,袁在八月初五日请训之前即在北京实施了告密,告密对象极有可能是礼亲王世铎。初五日晚些时候或初六日晨,慈禧给步军统领发出拿人口谕,此时的逮捕名单是个大名单,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和军机四章京在内。谭嗣同于初六日即被捕,初八日被解送到刑部,这个时间与袁世凯在北京实施告密的时间也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选修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戊戌变法”编写了4节,第一节介绍背景,第二节是维新运动,第三节百日维新,第4节戊戌政变。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选择最后一节,用一课时。他制作的图像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一架天平,底下分左右排放砝码,砝码都有个小人头,有姓名的人头像都是从教科书上摘下来的,左边的人头分别是光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右边则是慈禧、荣禄、袁世凯、守旧大臣、读书人。  相似文献   

6.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不久他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代表封建主义势力,以北洋军队为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了反动的军事化统治,在这个时期,共有五位民国总统。1.袁世凯(1912—1916年任总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从1898年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在政治上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7.
荣禄作为晚清重臣,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并非一味地反对任何改革.相反,在练兵、办学、兴办工商实业等方面,荣禄都有一些顺应历史潮流的主张和表现.但荣禄的改革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全方位变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荣禄成为协助慈德镇压维新运动最为凶恶的帮凶.而天津阅兵"兵变"一说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对荣禄在戊戌变法期间的表现应做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8.
<谭嗣同传>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粱启超为好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这篇传记对谭嗣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和颂扬.文中叙述谭嗣同入京参与变法维新到血洒刑场的部分很是感人,并且其中详细记叙了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一段对话,这段话虽不长但写的人物却个性十足,读来使人感慨:仿佛百年前两人事关民族危亡的那番谈话就在读者眼前重现!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上的第一篇课文《谭嗣同》写的是谭嗣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但我个人认为,他的死是不值得的。谭嗣同是由学士徐致清推荐的,开始,梁启超告诉他“皇上无权”,他还不相信。待到他相信时,为时已晚,看到的只是杨锐带出的密诏“朕位已不保,命康与四卿与同志速设法筹救”,他和康有为只有捧着诏书痛哭。接下来找袁世凯,更是他所犯错误的关键。当他见到袁时,随便问几句,便把密诏拿出来给袁看,试想,老奸巨滑的袁世凯怎么会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军队和自家性命押在一次成败未知、前程难卜的政变上呢?政变后,谭嗣同没有逃走,他说:“各国变…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病死     
1916年6月7日《纽约时报》(北京,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今天病逝。总理段祺瑞立即与副总统黎元洪商议其总统就任。袁世凯胃部染疾  相似文献   

11.
揆诸史料,在天津保卫战中,袁世凯曾两次派兵援助,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失陷,其责任不应归咎于袁世凯一人,而是清政府腐败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一册,载有《戊戌日记》一书(以下简称《日记》),附《自书戊戌纪略后》(《日记》钞本名《戊戌纪略》)一篇,署名袁世凯。袁世凯是戊戌政变的关键人物。《日记》是唯一以当事人身份详细记述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与之密谋的材料,因此特别引人注目,近人论著,时有征引。但是,袁世凯为什么在戊戌政变后的第八天写下这篇《日记》?其主要内容是否可信?这些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期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卖国武装集团。1895年,清政府令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  相似文献   

14.
郭之全,光绪年间军机章京,他曾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戊戌政变时为谭嗣同与其父之间传递信息,庚子事变后外放廉州任知府,肃清多年积匪,后应邀加入袁世凯幕府。本文根据有关公私文翰,对郭之全其人其事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15.
《谭嗣同》课文中涉及清代几个官衔职称,如: ①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②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③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这几句,需要就清代的典章制度稍加介绍,方可释妥。  相似文献   

16.
答:198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是清朝陆军近代化的开端,也是袁世凯发迹的起点。甲午之战,清军大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革命潮浪日趋高涨。清政府内外交困,急欲编练一支强大的近代化反革命武装,以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走马上任,接任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一职的。主持操练新军的原是清朝广西按察使胡燏芬,他选定天津以南七十里的小站,利用原淮军盛军驻屯的营房,招募壮丁4700人,编为十营,称为定武  相似文献   

17.
交通系有新旧之分:旧交通系以梁士诒为首,是在袁世凯时代形成的;新交通系以曹汝霖、陆宗舆为首,是在袁世凯死后形成的。旧交通系是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由于该系成员长期控制交通、财经部门,因此人称交通系。必须先从梁士诒说起。梁士诒,号燕孙,广东三水人,早年应举入翰林,曾在北京武英殿、国史馆、编书处等处任过协修。 1903年,梁士诒应清政府经济特科考试,初试时名列前茅,但为当朝显要误为维新派,说他是“梁头康尾”,因此未能参加复试。后来误解渐释,为袁世凯所重视。袁当时任直隶总督,聘梁至天津任北洋编书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与清末天津地方自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 ,积极在天津举办地方自治。天津地方自治的兴办 ,对清末全国各地自治的开办与宪政风气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后李鸿章集团基本上失去了对北洋的控制权,王文韶成为北洋首脑。由于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王文韶的性格特征和政治资本条件所限,北洋大臣的事权较前大为削减。北洋编练新军之权则落入慈禧太后所崇信的荣禄与袁世凯之手。甲午战后北洋的这些变动,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局,并为其后事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其狱中题壁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此广为传诵。人们在为戊戌变法失败感叹欷歔的同时,也为谭嗣同本人的弥天大勇、慷慨赴义而感动落泪,甚至干脆把这首狱中题壁诗理解成了就义诗,尤其是后两句,不仅最为流行,而且还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