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习惯法是环境法的重要渊源之一,在环境法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环境习惯法虽多,但环境习惯法的适用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环境习惯法的积极作用,袪除其负面影响,必须在促进习惯法与国家法相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研究,明确法制建设过程中环境习惯法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及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3.
“枫桥经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在调解制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民间法和习惯法的特点。社会转型期的司法改革要从“枫桥经验”中借鉴本土传统法律文化的经验。向多元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5.
刑法文本的使用价值主要存在于司法过程中,其司法使用方式取决于刑事法庭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由此凸显一种由行为规范、追诉规范、辩护规范、裁判规范构成的司法逻辑的刑法规范结构.刑法文本对刑法本身的反映具有不完整性,这至少表现在三方面:刑法文本未直言行为规范,未完整表现裁判规范,可能存在"制定法上的不法".因此,在理解刑法文本时,须注意克服语义学的局限性.刑法文本既能容纳不同角色的不同理解及相互交流,又能使对话走向成功而不是归于破裂,这主要是其通过在公共性与专业性、明确性与模糊性、情境性与非情境性之间保持语言张力而实现的.刑事法庭这个"装置",保障了控辩审依据刑法文本而进行的主体间沟通.  相似文献   

6.
果洛藏族民事习惯法被当地民众极大程度地接受和需求,但同时也受国家制定法的影响,这使得该地区的司法秩序出现了相应的混乱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认识到习惯法的存在价值,更需要建立健全使用机制,以正当的程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诠释学本体论揭示了理解、解释、应用属于人此在存在的基本结构,人的存在本身处于理解与解释之中.诠释学对刑法解释的影响体现在具有价值判断的刑事法官主体地位的回归.刑事法官主体地位的确立将导致主体价值渗透到适用性刑法解释中,形成了"逆向裁判"思维,这种思维与刑法方法论之间具有价值关联.作为实质判断的前理解始终影响着解释结论与处罚必要性的判断.当司法解释难以在个案中维护最基本的公平正义以及其本身须要再解释时,适用性刑法解释的意义得以彰显.促进刑法解释从"学理型解释"向"法官适用型解释"转型是通往个案公正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刑法理念的司法化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法官是法律和生活的连接点,要发挥刑法保障人权的精神和理念,关键是法官要在司法活动中贯彻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法官首先要树立罪刑法定的司法理念,在审理之前假定被告人无罪,在认定犯罪时坚持形式的理性而非实质的理性,在刑法适用有疑难时作出有利于被告的判决。  相似文献   

9.
构建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好在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民事纠纷,有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对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宽容和合理利用,以此改善民族地区司法的纠纷解决能力及社会效果,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亲合力。文章结合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和林溪两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就实现国家法和侗族婚姻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良性互动作了探讨,期以促进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章通过新刑法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的评析,结合我国法律传统和现实,提出实现刑法法治化所应采取的人权保障优先的刑法思想。并结合司法实践,从刑事司法程序、定罪量刑和刑罚的执行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当面对刑法价值的冲突时如何做出两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孟庆华  王伟 《天中学刊》2011,26(1):31-34
刑法司法解释的应然主体不应为法官个人,而应为作为法官整体的最高审判组织。尽管法官解释刑法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是大量的,但不能由此推导出法官具有刑法司法解释权的结论。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律系统中的集权,即最高人民法院的"垄断解释权"是完全有必要的。解释法律的集权胜于分权,如果地方法院都享有解释法律的职权,则统一适用法律就难以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具有刑法司法解释权也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刑法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离不开刑法的解释。目前,刑法解释主体的多样化带来了诸多矛盾:刑法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存在失谐,司法解释内部存在冲突。本文在考察我国刑法解释权的现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刑法解释权进行尝试性的重构,以期促进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协调,实现刑法解释权的合理配置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法实施以来,最高司法机关制定了大量的司法解释。根据刑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刑法司法解释背离明确性原则要求的具体表现、刑法司法解释明确性的判断依据以及我国实现刑法司法解释明确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环境刑法司法解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刑法的司法解释是处理环境犯罪的重要依据,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环境刑法的司法解释却没有重视环境要素的生态功能,并且轻视环境犯罪的追诉程序构建和环境犯罪预防,在司法解释技术的运用上也过度倾向于采用司法克制主义。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环境犯罪,充分发挥环境刑法的法益保护功能,环境刑法司法解释必须强化环境刑法的生态保护功能,重视环境犯罪追诉程序设计和环境犯罪预防。进一步改进环境刑法司法解释技术,从而达到完善环境刑法司法解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农村环境法治秩序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农村环境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国家权力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还要吸收农村固有的习惯、传统,使国家制定法与农村传统习俗相融合,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环境法治制度。环境习惯法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作用不会因为国家法的扩张而萎缩,也不会被国家法取代。国家制定法与环境习惯法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蒙古习惯法对元朝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蒙古族习惯法的源头必须从禁忌入手,元朝的立法司法实践受到蒙古族习惯法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如元朝的刑罚制度、婚姻继承制度,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赋予僧侣如此多的特权,实践中,元朝在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时,广泛运用调解方式。  相似文献   

17.
廉睿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40-44,85
基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可以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作出考察和解读。应用法律多元主义从文化理论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进行论证,而应用"活法"理论则可从文化之实践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原因作出剖析。作为一个庞杂的习惯法系统,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包含着壮族习惯法、苗族习惯法、傣族习惯法、瑶族习惯法等子系统。在我国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命运不但取决于其自身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更取决于它能否与"国家法"之间构建起良性互动关系。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合理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应通过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方式予以吸收,而对于其中部分落后内容,"国家法"应予以明确摒弃,唯此方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