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课程改革发展中,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的意义,同时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学习,结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终身体育是一种现代体育思想,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重要基础。高中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中生提供了增进身体健康、培养体育兴趣、学习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发展体育特长的平台,能够促进高中生自我体育意识的形成,从而有效引领高中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关注学生健康长期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多种运动技能,引  相似文献   

4.
吴爱珍 《教师》2012,(36):109-10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提出:"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一点集中反映了对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课程愿望,同时也引领了全体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取向的认识,构建着理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这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差的现状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实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中小学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中具有特殊使命.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树立现代高校课程体系的理念;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应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7.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目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人为本,淡化竞技,重在健身,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使高中体育教学尽快适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思想是"健康第一"。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授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心。然而,要想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着手,因为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有兴趣,才能够自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本文从明确体育学习目的、营造教学氛围、灵活采用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了浅谈,以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2001年9月开始我国进入基础课程改革试验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在进行发展中.几年来体育课程在改革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但更多的是收获.实践证明: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可以指导人们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身体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的小学体育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为教学的最终目标的变化。现代小学体育教学转型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成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1]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很多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只是单纯的教学,或者进行体育竞技,没有严格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思考这些问题,并加以改善,从而提高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学习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着重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及品质。一、体育健身意识终身体育观要纳入体育活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首先要从健身目标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  相似文献   

13.
张南川 《成才之路》2022,(4):132-135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意味着我国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文章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概论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意义入手...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和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体魄的同时,还要去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感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能把健康与学习、生活、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国外体育课程将学生健康发展、学生需求、学习能力培养与体能技能增长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不断增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为终身体育服务。其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竞技运动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户外休闲体验教育和健康生活教育几种模式。建议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先进理念,从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大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胡东波 《成才之路》2012,(21):61-62
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选项教学成为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在学生当中很受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体育专项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健康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与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提出体育健康能力的概念,认为对大学生体育健康能力培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对体育健康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与目标进行探讨,旨在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2017年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是21世纪全球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本次《学习指导要领》将培养学生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构建了支撑"素质与能力"的"知识与技能""思考力、判断力与表现力"以及"向学力与人性"三要素结构,贯穿于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中,通过进一步结构化的目标设置,以及系统化的内容设置,明确体育课程培养"素质与能力"的具体方向与落实方式,对我国深入探讨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标准制定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是因为,学生一旦对体育有了兴趣,就会激发出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高效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