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闪避回答是指不提供交际另一方所期待的真实或相关的信息的语用策略。以往对闪避回答主要从语义结构观或功能观作静态的研究;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来看,人们对闪避回答的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通过对《围城》中语码转换的分析得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的语言选择与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可以传递语言本身以外的许多语用信息。由于交际语境和顺应过程的动态性,语码转换的语用效果并非总能与说话人的预期愿望一致,因此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语用模糊的概念特点和语用模糊形成的认知理据,认为从顺应性角度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和理清交际语境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同时有助于揭示和阐明语用模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交际过程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其产生的前提是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刻意曲解正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意程度下,动态地顺应语言结构和语境相关成分而作出的语言选择,该类选择具有较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英汉双关的语义探索——一项基于英汉访谈语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un和双关作为英汉两种语言中有效的修辞手段,倍受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对于英汉双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其结构形式、语用功能和关学功能的讨论。相比之下,对于英汉双关的语义研究却稍显薄弱。鉴于此,本文首先从语义透明度的视角,把pun和双关分为三类:透明pun/双关、半透明pun/双关和不透明pun/双关,然后分别探讨了这三种类型的各自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称赞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在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得体才能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在使用称赞语时应该注意语用策略,运用顺应理论避免称赞语用失误。在称赞时应顺应称赞对象、社交世界以及社会文化等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日常交际中充满了语用否定。语用否定缺失否定之词,却表达一种隐含否定意义。本文运用顺应理论来解释和理解语用否定,结论是只要听话人对物理世界、社会因素和心理世界的相关因素做出顺应,就会理解语用否定隐含的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pun和双关作为英汉两种语言中有效的修辞手段,备受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对于pun和双关的分类,学者们更是众说纷纭,各有千秋。本文从语义透明度的视角,把pun和双关分为三类:透明pun/双关、半透明pun/双关和不透明pun/双关,并且分别探讨了这三种类型的各自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9.
袁圆 《海外英语》2020,(7):192-193
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程度上取决于语用策略的使用.以往学者们对语用策略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为谈判者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却忽略了语用策略在谈判中的应用和发展,缺乏实践性和灵活性.顺应理论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环境和语言选择的学科,认为语言使用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在顺应理论框架下对国际商务谈判语用策略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语篇衔接的顺应性解释——元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它以语法衔接、词汇衔接以及逻辑语义衔接形式出现在语篇中。根据语言顺应理论,衔接手段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用来指示一个话语或语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衔接手段的选择是顺应语境中的社会、文化、心理、认知等各种因素的结果。不同语境因素的存在,使语言交际者做出的顺应程度不同,衔接手段的选择就不一样,这是由语言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所调控的。语言顺应理论从元语用的角度解释了衔接现象的产生及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人们在言语行为中选择运用低调陈述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揭示了在言语交际中低调陈述策略选择的语境的动态性和顺应性,并指出此策略的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翻译界的一大争论热点问题,而翻译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顺应性。探讨翻译策略顺应性并非设置束缚,而是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灵活选择,对各种策略加以整合。  相似文献   

13.
政治语篇中缓和型FTAs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语篇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缓和型FTAs是政治家们常用的语用策略,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交际语境的四个构成因素——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对政治语篇中选择缓和型FTAs的语用策略的动机和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观分析,指出该选择是政治家极有意识地对各种交际语境因素不断进行动态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日常交际中的语言模因是说话人有意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进行顺应,从而实现或接近某个或某些具体的交际目的;日常交际中语言模因的顺应过程是动态进行的,与语境以及交际对象的不同有关;为了满足特定的交际需要,说话人借模因这一语言载体来顺应自身及听话人的社会习惯和心理需要,以适应交际赖以发生的由物质、社会、心理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语境,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观反语的语用研究,并从认知语境顺应性的角度对反语进行诠释,指出反语的使用、识别与理解依赖并顺应于认知语境。反语的使用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着语境的变化而灵活地运用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是一个顺应语境的语言的选择过程,从而达到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微观的语用分析方法。本文探讨了翻译学研究引入语用翻译的必要性,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语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提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顺应论。本文从他的顺应论之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关系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程度这四个角度来探讨Verschueren语用理论对广告语言创作的启示和诠释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以数篇TED演讲为语料来源,旨在分析TED演讲中语用预设的选择使用是如何实现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以期为演讲中语用预设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并为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演讲策略提升语用、交际能力以及英语演讲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把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定位为具体言语的选择过程,重点从语境相关成分顺应、顺应性结构对象、顺应性动态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角度探讨人们是如何运用语用模糊策略进行具体话语的选择,以完成听话人和说话人双方的交际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是外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特性这四个角度对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综合的语用分析.研究表明,外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顺应性行为,在许多场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课堂环境下,我们既不能过于依赖但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语码转换,否则都不利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