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革命,分析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是中国社会现实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到邻居家串门,看了一部电影,很可惜,电影的名字不记得了。回到家,一夜未眠,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教师面对社会阴暗面,是教学生直面呢,还是为了弘扬正义,逃避甚至曲解现实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盘旋,因为关系到学校道德教育,我觉得很有必要思考下去。影片素材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在某山区,女主角A和她的表妹B是一对很清秀的女孩,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迥然不同。A精明,向往城市,羡慕城里人的生活;B敦厚老实,她想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境况。从一开始,影片对姊妹两个的角色定位就很明确:AB代表了社会上两种不同…  相似文献   

3.
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以发展人为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以人为本”理论是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需要重视和关注主体发展。教育内容政治化、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观念绝对化、教育方法简单化的传统道德教育忽视对主体发展的关注,需要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长期存在"现实"与"超越"的争论,只有从道德教育本质、教育目标以及价值分层中找到两者的内在关联及其对德育发展的价值所在,进而从德育目标的张力、德育内容从对现实的适应到超越、德育回归现实生活的技术路径、克服二元论思维、赋予青少年德育情感化、肯定青少年道德教育主体价值等方面,推动德育现实性与超越性辨证统一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任何时期都是重视信仰的塑造和引导的。社会转型时期,物质极大丰富,信仰却有所缺失,曾经奏效的、简单化的信仰教育方式相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和谐的、矛盾的和无效的。如何在现实社会生活视阈下,探索与之相匹配和适应的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有效形式,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本文试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目标现实性、方式人性化、内容具体化、载体社会化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背离是指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两类合法性的不同发展趋势,这一现象已经出现在许多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研究发现,社会企业在发展过程会因身份构建、竞争决策以及企业商业模式构建过程的偏向行为导致企业合法性背离的出现.依据社会企业合法性背离的原因,提出提高企业共情能力,建立合法性监测系统,营造开放的社会态度,搭建坚实的法律保障等建议与对策,以期能够预防与改善社会企业合法性背离现象,帮助企业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7.
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现实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伦和理学家,在他一生长达几十年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文章通过时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概括、阐释和评析,探讨了其时我国现实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西方教育思想的摇篮。本文通过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的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的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在道德教育方法、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规律和道德知行关系四个方面,分析古希腊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就是由信息和知识扮演主角的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具有国际化的特质,不管是谁,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信息,整个地球成为“村”。由此,道德教育不仅不能松懈,而且更应得到的加强。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结合时代要求,以战略的眼光和前瞻的意识,致力于研究社会信息化下的道德教育,使信息社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道德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道德教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0.
威廉·格拉塞以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为基础,创立了现实疗法.笔者在对现实疗法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疗法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1)树立尊重受教育者道德需要的德育观念;(2)确立以"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内容;(3)采用以"肯定赏识"为主的德育方法;(4)坚持将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威廉·格拉塞以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为基础,创立了现实疗法。笔者在对现实疗法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疗法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1)树立尊重受教育者道德需要的德育观念;(2)确立以“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内容;(3)采用以“肯定赏识”为主的德育方法;(4)坚持将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道德教育的变革重心经历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化教育阶段、向儿童和生活世界的回归阶段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积极应对阶段。当前,因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世俗化和物质化冲击,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着价值认同、理想超越以及公德建设等方面的新挑战。在应对道德教育挑战方面,我国初步积累了以下基本经验:坚持核心价值观或共同信仰的教育;坚持国家对道德风尚和道德教育的指导,尊重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联手协作;坚持基于我国学校建制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需要,进行德育改革。但效率主义、形式主义和灌输主义等顽症正阻碍着道德教育成果的真正实现,需要根本性突破。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 《教育探索》2005,(12):71-73
社会转型客观上将导致道德转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将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的道德生活,并客观要求其作为社会道德主体参与社会新道德的建构。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发展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叛逆性、前瞻性和享用性的特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教育需要考虑道德教育的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情境化和道德教育的互动化:  相似文献   

14.
论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道德教育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人类对人与自然、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关系等方面均有不同认识。说清楚20世纪道德教育的基本状态,才能思考如何更新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内容。根据人类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分析,提出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根据人类对不同社会群体(主要是民族和国家)之间关系的现状的了解,提出进行全球意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对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提出主张重新理解集体主义教育;针对人类物质和精神失衡的现状,提出进行生命关怀教育。重视人类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是后工业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承诺(或信奉)、预防注射和人格因素是影响其态度改变的重要因素。要有效促进教育对象的道德态度改变并建立相应的行为模式,道德教育者一要善于把握和利用教育对象的道德承诺(或信奉);二要对教育对象道德态度进行有效的预防注射;三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自尊、智力等人格因素采用不同的说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技术时代与现代社会,传统德育式微,生命道德教育的当代意义空前凸显。而实践中生命道德教育遭遇了难以深化的困顿,为此,梳理生命道德教育的作用机理具有必要性。利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理论,可以把生命道德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话语形成与解码,这三个阶段分别都对教师实施生命道德教育提出了内在要求。基于如上机理,分析提高生命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诉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生命道德教育编码意识与能力,注重考察学生的先行经验,积极推动师生间平等而开放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道德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性,脱离受教育者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实践,造成了道德教育的低效.道德教育要实现自身的变革,应从灌输走向对话.道德对话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当代价值,具有平等性、理解性、生成性和建构性的特点,它能够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建构自身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世界.要实现道德教育的转型,要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实现道德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思维方式的变革,从灌输走向对话是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要想大学生道德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是有效应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各种挑战、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需要。由于其有导向性、针对性、渗透性、系统性等特性,故构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包括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体、信息等各种系统在内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