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出版法制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出版法制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正面临历史性的转折,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来加以落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的公益性问题的实质就是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重申公立学校的公益性质,从公法的角度对公立学校进行规范,使公立学校真正成为一类由国家设立的、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为不特定多数人服务的公立公益性机构。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全民族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要求。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号召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明确提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从文明传承与复兴中国梦的角度强调教育的优先地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根本方向,强化公平和质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如何有效地、合理地发挥社会规范作用,社会制度建设就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责,因为只有完善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法制建设制度等社会制度才能保障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一、在十八大精神引领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得、劳有所行、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周济 《上海教育》2007,(11A):2-2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努力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是最大、最重要的教育公平,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田慧生等在《教育研究》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新发展》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教育的地位、功能上,强调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11.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肯定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的成绩,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紧围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体系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姿态不断进行探索,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在满足广大人民对知识文化教育的迫切需求的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教育发展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完成未来中国人才培养的艰巨使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认真概括、总结这些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是进一步推进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持续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的需要。认真回顾、分析、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其发展方向与趋势,展望教育发展的未来美好前景,开创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并从生产力发展和世界性联系对人的解放的意义上,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西方国家为先导的世界性事业。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是本国资本主义矛盾的产物,而是落后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判断中对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性现代化中出现的民族化趋势下发展的,因而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实质,深入思考研究首都教育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首都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的中心任务。十七大报告对首都教育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今后一段时期首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战略方针如何考虑,这是首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博士撰写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推进首都教育从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目标迈进,是首都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未来首都教育发展应该高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大旗!这是首都教育发展的战略总目标。未来首都教育发展应该坚决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走首都教育先导发展战略道路!这是首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教育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解决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和教育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教育的本体性和功能性统一;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辩证分析和处理教育领域各种矛盾和关系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中国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思考教育效能问题,应当从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两方面的要求去理解教育效能问题。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角度看,应当以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为目标,以科学化为主要方式改进教育效能。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角度看,一方面应当借鉴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兼顾教育效能的过程与结果,重视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积极状态;另一方面应当借鉴信息化、生态化、全球化等新现代化趋势,变革教育效能的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进一步放开所有文化产业,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自由进入,不设置障碍;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在培育市场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体系和推进综合执法;积极推进网络建设,发展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和手机文化产品,让新兴产业成为文化繁荣的生力军,引领文化发展潮流等四个方面,法制建设要因势利导,及时出台法律法规,为文化发展繁荣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其中,"开辟"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道路"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发展"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由大变强"、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社会建设的关键,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