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角楼上》是六年制小学第六册的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它是由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和一篇说明图意的短文构成的。具体形象的图画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朴实生动的语言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现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进行中年级看图学文的教学。一、指导看图,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看图学文的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了解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观察中指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2.
《燕子》这篇课文抓住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物,展示了烂漫无比的春景图,以此为背景,燕子的出现给画面增添了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课文语句凝练,形象感强。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并没有采用多么逼真形象的直观手段再现课文描绘的意境,而是巧妙地运用教室里的现成之物,赋予其想象的因素,自然贴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之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第二小节抓住了洋溢着春的气息的草、芽、花等事物,描写了绚丽多彩的春光。考虑到学生衣服的颜色比较丰富,我就让学生根据衣服的颜色和课文…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组课文是由《小八路》、《王二小》、《明明上学》和《一只小羊羔》四篇看图学文组成的。纵观这一组教材,其编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课文从图到文结合得非常紧密。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看图学文的特点,既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了解画面所描绘的内容,又要联系图画理解课文,理解词句,懂得课文是如何叙述图上的事物,从而为过渡到阅读课文打好基础。现谈谈这一组保文的训练要点。一、观察训练教学“看图学文”,看图是基础.因为画面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对此,本组四篇课文后的第一题作业,编者都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4.
范秀霞 《宁夏教育》2000,(10):32-32
《小珊迪》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注·提”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反映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短篇小说。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 ,叙述了一个既悲惨又感人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珊迪的形象 ,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深广的社会意义。教师教学时应依据本课的文体特点 ,指导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 ,随机渗透思想教育 ,让小珊迪的形象永远活在学生心中。本课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这是三年级教学的训练重点 ,也是提高学生分段能力的…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黄山奇石》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配了四幅插图,其中课文最后一幅图旁边有两段文字描写:一是关于“金鸡叫天都”的描写,一是关于“仙人指路”的描写。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恰好碰上领导听课。我没到黄山旅游过。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等,都没有说明这幅图是“金鸡叫天都”还是“仙人指路”?这幅图给我的感觉是“金鸡叫天都”。于是我在出示公开课时,“仙人指路”,我是让也没曾见到过黄山的学生们来想象这块奇石的样子的,而“金鸡叫天都”是边让学生欣赏图边欣赏课文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  相似文献   

6.
于志成 《中学文科》2007,(11):13-13
文学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优美抒情的诗歌、散文,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小说,一篇篇说理充分透彻的议论文……同样也是形象的反映生活,是生活的再现。作为教师仅限于讲述课本中的语言文学、篇章句段,那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想像和创设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课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更大的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齐英 《黑龙江教育》2000,(10):21-22
《秋天到了》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秋天的景物特征,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雁南飞”的秋景图。本课教学时间正值深秋季节,学生有亲身体验,所以教学时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大自然,领略秋天的风光。  相似文献   

8.
缪桂珍 《云南教育》2005,(16):31-3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这篇课文,笔者尝试信息技术与阅读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山雨》这篇课文如诗般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林雨景图,是一篇对儿童进行语文综合训练十分难得的佳作。教学时可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班级交流”这一教学思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诵读,精思,感受,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人情人景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语境读  相似文献   

10.
仇艳 《教育艺术》2010,(1):47-48
初读《水乡歌》这篇课文。就很喜欢,这是一首江南小诗.清新活泼,如诗如画。仿佛梦里的水乡就在眼前。《水乡歌》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课。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课文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相似文献   

11.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抒情散文。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运用富有形象和情感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和富饶,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放风筝》和《桥》是看图学文,《珊瑚》是讲读课文,《海龟下蛋》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五册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观察”、“抓重点”“抓特点”、“顺序’,观察训练是其他三项训练的前提.两篇看图学文,图和文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构成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语言叙述描写事物.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学文,也可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六册安排了四篇“看图学文”教材。这四幅图主题鲜明,图意集中;课文运用准确的词句和具体的语言描述了画面所表达的内容。这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看图入手,凭借形象鲜明的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把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逐步发展读写能力。这对处于过渡阶  相似文献   

14.
《瑞雪图》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把美丽的雪景写得有声有色,使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确实是一篇落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的好教材。我们给这篇文章的教学仅安排了一教时,预习工作放在课外进行。要求同学们通过预习把课文读通,把生字查好。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在加强基本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首先我们帮助学生们按照记叙的要素理清全文的脉络,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什么叫瑞雪?2.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瑞雪图?3.谁能够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解释题  相似文献   

15.
《八角楼上》是小学语文义务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由一幅图和两个自然段组成。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再现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顽强忘我工作,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情景。凭借这样一幅图,要让学生理解图中的含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指导学生将看图、学文有机结合,掌握其学习方法,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齐天大圣》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十册第四组的三篇讲读课文之后 ,读写例话之前 ,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前面学到的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 ,在这篇课文中加以运用 ,并逐步形成能力 ,这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而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 ,简要地复述课文 ,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一、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理解内容《齐天大圣》是一篇阅读课文 ,属半独立阅读性质。学生大都看过《西游记》电视剧和动画片 ,其中的故事都比较熟悉 ,对孙悟空这一形象了解得也比较多。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  相似文献   

17.
《海滨小城》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字字珠玑、文质兼美,是发展学生审美素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那么,怎样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进行美育渗透呢?一、由图及文,感知美。课文插图以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了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四册的《日月潭》,是一篇描写祖国宝岛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文章。课文通过对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景色的具体描写,赞美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这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美丽河山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那么,如何凭借教材,通过教学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呢?一、观赏画面,感知环境美《日月潭》的彩色插图,画面鲜明,赏心悦目,与课文的第一段第三句内容相配合。由于学生在“归类识字(一)”中已见过此图,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放大的彩色挂图,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以唤起情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了…  相似文献   

19.
(骆驼和羊)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骆驼和羊比高矮的事。说明看问题要全面,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看图学文”课型特点,引导学生将看图和学文紧密结合起来,一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指导看图,了解图意学文前,先指导学生观察三幅图,大体了解讲了件什么事。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①第一、二图画着谁,他俩准高准矮?②骆驼个子高有什么好处?③羊个子矮又有什么好处?④第三幅图增加了谁,为什么他们会在一块儿?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初读课,解决…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七册最后一课《课间十分钟》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阅读课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时我采取精讲精读、读写结合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从整体入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让学生初步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并让学生找出写这几项活动的段落。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这样学生很快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