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课题论文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实践状况,从对中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老师、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就会计实践教学与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研入手,通过近两年制定运用<高职会计实训教学大纲>、<高职会计实训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课程体系结构>等模式实验组与常规组学生实训实践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目前"常规"会计实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构建规范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训实践方法与技能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加强学生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已不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本文对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会计专业人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要解决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职业院校必须加强会计实训教学,根据社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优势,培养出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本文阐述了加强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现行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院及兄弟院校的实训教学情况,提出了完善会计实训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对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近年来会计专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保障.因此,如何开展高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高职会计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分析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梧州学院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遵循理论到实践、又回归理论的思路,主要依托工商管理系的代理记账公司与学校大学生发展中心的小微企业这两个实践平台,采取理论认知-会计实验-会计实践-理论反思“四级递进”的人才培养路径,能将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岗位的实践很好地融为一体,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对接从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用,用多轮实践来锤炼学生的实战能力,形成独特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梧州学院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遵循理论到实践、又回归理论的思路,主要依托工商管理系的代理记账公司与学校大学生发展中心的小微企业这两个实践平台,采取理论认知—会计实验—会计实践—理论反思"四级递进"的人才培养路径,能将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岗位的实践很好地融为一体,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对接从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用,用多轮实践来锤炼学生的实战能力,形成独特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内外结合、三层双轨三能力”的会计实训体系构想,即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相结合,技能培养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和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两个系列,着重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做账、查账和用账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还没有达到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文章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现状,进一步探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从优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加大会计实训设施建设、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概念、主要内容的概述,总结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进而通过建设实训一体化教学场地、打造实训一体化教学团队、完善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案、优化实训一体化教学流程、优化实训一体化评价机制等有效路径,构建起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全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会计专业建设要求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岗位职业能力,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将模拟企业、会计岗位实训、ERP应用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岗位顶岗实习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融入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特色发展下的学生创业教育,能够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学科的教学创新和应用创新,同时专业发展下的创业教育能够推动学生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专业特色引导下的创业教育进一步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应用化,以现实社会发展需求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方式,以更加明确的现实导向推动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对高职学前学生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学生要精准对接未来幼儿园教师或幼儿园管理者的市场需求,具备扎实的幼儿园教师、"互联网+"、自我推销、创新创业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学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学生业务能力不扎实的现状。需要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就业指导、加大实训力度等方面完善高职学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转变,师范教育在目的上不仅要把师范生变成能胜任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准教师",更要为其未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在内容上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反思意识的养成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要保证师范教育的变革,高师院校的教育评价方式也必须做必要的调整:评价内容从单一到多元;评价功能从注重管理到促进发展;评价方法实现"质"与"量"统一(档案袋评价与数量化考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拓展训练是一种以心理挑战为重点的体验式培训,通过专门的人工与自然场景活动与游戏方式进行极限挑战,能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生理与心理潜能,实现自我超越。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构成的分析,对拓展训练内容分项目进行针对性实施,可以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创新思维等良好的隐性职业能力素养,助推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物理是高职电工专业必学的一门课程,也是在实践工作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门理论知识,因此在高职物理电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法开展各种教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高职物理电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的高职教育由职业技术学院及职业培训学院组成,本阐述了这两类学院的培训目标,这两类学院都为经济领域培训高级技术应用及管理人才,这些培训模式都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注重以企业的需要选择课程及实训教学内容,注重培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管理体系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让高职教育的学生和教师十分清楚专业培养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好职业定向与学业规划,进行高职教育“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管理体系创新,有效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随意性问题,确保实践教学的计划性、可控性。实践表明,这种管理体系在实现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是学生的就业率,因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要以培养学生就业力为着眼点。高职学生的就业力呈现等边三角形的结构,具体包括职业知识、能力和职业伦理素养。我们在强调对学生以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不应忽视学生职业伦理教育。过去职业伦理教育往往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或者思想道德教育完成。这种单纯的"应然"式灌输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如意,提示我们应当重视职业伦理教育,进而完成职业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是高职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graduate curriculum evaluation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from the administrators and researche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their graduat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educational policy, job analysis or discussions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To date, very few systemic studies in this field have been done in China,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students’ view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study, 30 second-year graduate students from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It was found that graduate students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following 5 aspects: 1)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should be employment-oriented and in line with students’ need of future employm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2)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hould be up to date and its breadth and depth of coverage are appropriate; 3) The instructor's teaching approaches should be flexible and varied, emphasizing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4)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fairly and reasonably in various ways; 5)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able to effectively promote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capacities.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rethinking and improving graduat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