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戏曲在元代至为繁荣兴盛。元代文人对于戏曲的推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戏曲创作者和表演者极大关注和褒扬;二是肯定戏曲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教化的功能,促进戏曲向传统文化贴近,以提升戏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存七部涉及屠夫形象的元代戏曲,从性格、品质、思想三个方面呈现了元代市井屠夫的真实面貌。相较于前代,元代文人在刻画“屠夫”一类人物形象时,不仅展现出去传奇化而近世俗化的新特点,还摆脱了杀生有罪观,注重表现屠夫的正面品质。同时,元代戏曲中的屠夫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人的精神世界,即他们对儒家政治理想的坚守和对道家超脱世俗的向往。元代戏曲中的屠夫书写为人们了解元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我国戏曲大繁荣的时代。戏曲创作和演出的繁荣推动了戏曲批评和戏曲理论的发展,首先元人对戏曲演唱进行了论述,继而又对戏曲作家和演员以及戏曲发展进行了评述。对于戏曲剧本结构及编导理论,元人还未能涉及,但就元代戏曲论评所取得的成就看,也已非同一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夏伯和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薄》皆已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评的经典性文献。  相似文献   

4.
元王朝具有鲜明的特点,元代是中国文学发生大转折的时代。传统诗歌继承了唐宋的诗风,又摆脱了功利性,向浅显化、通俗化发展,并退出了文坛的主导地位。新兴的元曲则成为时代文学的主流。元代的戏曲与诗歌并行发展,相互影响,关心戏曲的诗人们对戏曲发表了他们的见解;而由于中国戏曲是独特的“诗剧”,戏曲家们则无一不是诗人,他们更将传统的诗词融汇于剧作之中。徐子方论文所谓元代戏曲与诗歌是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关系是错误的结论,以有无科举来判定诗歌与戏曲的盛衰也是不恰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戏曲文献中,序跋是研究我国戏剧艺术的资料宝库,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戏曲研究资料匮乏的元代尤其如此。序跋通过介绍或评说作者和作品内容,阐述作者的理论观点,为宣传戏曲理论提供舆论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戏曲理论的建构提供补充。另外,元代戏曲序跋文体初步涉及了戏曲的理论问题,开创了戏曲研究的一些领域,其提出的理论观点虽不够系统成熟,但却有开创之功,初步显示了戏曲理论发展的轨迹,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建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夏庭芝所著《青楼集》,是惟一传世的记载元代戏曲演员史料的专书,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元代戏曲演员的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是研究元代戏曲史的重要依据。根据史料对夏氏的生卒年代进行略考,可知夏庭芝出生约在1315年——1325年间,卒于1389年前后,《青楼集》的成书时间约在1362年。  相似文献   

7.
元代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与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元代戏曲的繁荣局面。以胡祗遹为代表的传统文人对戏曲的关注以及他们零散的曲学理论,到专门探讨演唱技巧即元杂剧与音乐关系的《唱论》、专门记录戏曲作家的《录鬼簿》、专以戏剧演员为记录对象的《青楼集》,再到总结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的高度理论性著作《中原音韵》,反映出元代戏曲理论与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同步而稍后的逐步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8.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分析周德清的汉语通语观,探究周德清对元代汉语通语是如何评价的,对于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元代语音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周德清对元代的汉语通语给予了很大的重视,是十分重视元代通语即中原之音在戏曲创作上的运用的。有的学者认为,周德清在编撰《中原音韵》时,其家乡方言对他是有一定影响的。本文对这一观点作了否定。本文还比较了《中原音韵》与元代戏曲语言的关系,讨论了《中原音韵》的音系性质。  相似文献   

9.
彭玉兰 《文教资料》2009,(22):22-24
元代卓越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周德清对促进戏曲艺术和戏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探讨了周德清戏曲创作风格,以及其主要戏曲理论.  相似文献   

10.
夏庭芝《青楼集》是一部记录元代歌舞艺人轶事之作,写了元代各类艺术的演艺史,也写了各类艺术的兴衰史,写了我国戏曲的发展史和戏班的萌芽史。通过《青楼集》的记载,可以鸟瞰我国戏曲艺术流变的轨迹,进而可知《青楼集》的重要和作者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以鲜明的平民意识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代戏剧美学则以其平民主义倾向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元杂剧作家、观众和作品内容三方面可以探析元杂剧的平民意识与元代戏剧美学平民主义倾向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珺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35-136
戏曲辑佚是戏曲文献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成就卓著,对戏曲史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项工作既与各时代的政治、文化有直接关系,又与辑佚学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拟以此为线索,分三个阶段论述不同时期的戏曲作品和剧目的辑佚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是中国戏剧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特别强调情感的作用,无论是情节、语言、情景,还是结构形式,都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以审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李渔戏曲理论形成之前的戏曲理论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戏曲的美学特征、接受主体和内容形式三方面,对李渔戏曲理论进行分析解读。把李渔戏曲理论以"后曲本位"的概念来定义。  相似文献   

15.
全元散曲》共有十二支曲子用到了“连云栈”,文章在对“连云栈”典故考证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其意义,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借连云栈行走之艰险,比喻仕途之险恶,表现隐逸情怀;二是无寓意,取其实指意;三是语涉双关。  相似文献   

16.
杂剧是元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我国文学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是第一流的戏曲艺术.元杂剧中的骂詈语丰富且复杂,通过对元杂剧中与动物有关的骂詈语进行词义溯源研究,探讨其所透射的文化内涵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是元代俗文学成熟的文学样式,具有显著的群众性特征。本文从元杂剧作品内容、外在形制和组织形式几个方面来论述元杂剧的群众性,意在剖其特质,揭示其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个系统,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同一概念的词语类聚相当于一个词汇场,元杂剧中表愚昧概念义的骂詈语组合成一个概念场,探讨这类骂詈语语义的演变过程,并考察其语用功能,进而描绘出元代骂詈语的基本演变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