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现行九年级上教版化学教材中到处都闪烁着蜡烛燃烧的光芒.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化学道理,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1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相似文献   

2.
“哪支蜡烛先灭”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引言中的第1个实验,也是初中物理的第1个实验。该实验让学生分别观察到长、短蜡烛都有可能先灭,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会儿长蜡烛先灭,一会儿短蜡烛先灭呢?由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该实验只做一半。若长蜡烛先灭了,短蜡烛先灭的实验就不做了。使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短蜡烛先灭的实验难以成功。经笔者所在教研组共同研究.短蜡烛先灭的实验是可以成功的。现将笔者的做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很多教师会在课堂上演示母子火焰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然而,教师在做这个实验时,往往难以成功,或者耗费了很长时间才做成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操作时,当用镊子夹持短玻璃管插入蜡烛焰心处时,因为在做实验时手臂会抖动,导致玻璃管口很难固定在很小的焰心处,加之玻璃管中的石蜡蒸气量不够,所以在另外一端难以点燃,并且一个人难以完成这个实验,需要学  相似文献   

4.
1 将石蜡不浮改为木块不浮 在讲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有些教师常常会提出"如果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水对物体下底表面向上的压力时,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通常用直径2cm左右的蜡烛来做石蜡不浮实验,但是,可见度小,向容器中倒水时蜡烛易晃动实验不易成功.如果改用4cm×4cm×7cm的木块,在木块的下底表面封上石蜡,可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打算介绍利用收音机、收录机、示波器和信号源来做几个演示实验的方法。一、线圈式“发射机”如图1.线圈导线直径在0.5—1毫米之间,电键用电报式电键。演示时,可将学校的收录机或学生带来的收音机放在教室中央,开大音量,旋动调谐钮,教师在讲台上不断地按动电键K,就会在1400—1600kHz处,听到喀啦声。原理也很简单,断开电键  相似文献   

6.
两则实验的改进秭归县香溪中学郑坤(443601)一、平面镜成像教科书上介绍的方法是教师用点燃的蜡烛做演示实验。但两支蜡烛的长短、烛焰的形状很难保证相同,因此在实验时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就很难完全重合。特别是在有风的时侯就更难重合。...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第十册,<二氧化碳>一课中,有一个观察实验:在烧杯里固定两根蜡烛,一高一低.点燃蜡烛,然后,按图1中的方法沿烧杯壁倾斜倒二氧化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许多教师按这种方法实验,效果不理想,蜡烛不一定会灭.我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把实验器材略作改进,效果十分显著.实验装置如图2.  相似文献   

8.
做一做:找两个平面镜,再找一段蜡烛来,就可以亲自做一下如下的实验: 把两个平面镜互相垂直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平面镜能立在桌面上,可以在每个平面镜背面靠一个物体,如墨水瓶等,然后将蜡烛放在两个平面镜夹的直角范围内,点燃蜡烛.如图1所示,S表示蜡烛,然后从不同方向通过  相似文献   

9.
1 演示共鸣现象 用收录机做共鸣实验十分方便,具体步骤是: 找一个酒瓶,对着酒瓶吹气,使瓶发出声音,同时用收录机将声音录下来。演示共鸣时,只要把录下来的声音重放出来,并适当注意调节音量,这时空瓶内会产生共鸣。如果将原空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处理方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17页实验6-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二、实验的改进目的按照教材做实验成功率较低,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一是蜡烛不容易熄灭,需要重复实验;二是操作不慎,上层的蜡烛先熄灭,实验成功率较低;三是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如果气密性不好,会导致实验失败.三、实验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多年前,在一本小学课本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实验.后来,我重新改进了这个实验,在高一物理讲完“绪言”后让学生做.实验如下.1实验器材水槽、蜡烛、大螺丝帽、火柴、水.2实验过程2.1实验准备生:用螺丝帽把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注入适量清水,蜡烛略高于  相似文献   

12.
绪言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为此 ,新教材的绪言课安排了比老教材更多的实验 .我们在试教中又补充了两个引人入胜的实验 .1 点燃的蜡烛———应声而灭声音震碎酒杯的实验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出 .我们可改做这样一个更容易的实验 :将两个直径约30cm的凹面镜 (建议用铁锅代替 )相对放置 ,间距约为5 0cm ,在一个凹面镜的焦点处点一支蜡烛 ,在另一个凹面镜的焦点上鸣放发令枪 ,结果蜡烛应声而灭 !如果学生怀疑不是声音震灭蜡烛而是发令枪喷出的气体吹灭蜡烛 ,可将发令枪放在蜡烛的旁边打一枪 ,结果蜡烛不灭 .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13.
1 下列仪器分别测量的物理量是 :天平 ;刻度尺 ;弹簧秤 ;密度计 ;速度计 ;电流表 ;电压表 ;气压计;压强计 ;量筒 ;温度计 ;寒暑表 .2 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 ,再取两段大小一样的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移动蜡烛B ,并用眼睛去观察B ,如图 1所示 .当B在适当位置时 ,会观察到蜡烛B好像也点燃一样 .实际上观察到的是蜡烛A在B处成的像 ,叫像 .其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两段蜡烛大小一样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图 1图 2(a) (b)图 3   3 …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凸透镜成像实验都是学生必做实验.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经常会有学生提出除了能看到教材中分析的3种成像以外,不论把眼睛与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同侧或是两侧,都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蜡烛或正或倒的像,感到无法理解而提出疑问.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而提出的问题,我们教师切不可等闲视之、应付了事,而应引导学生对该现象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对学生的新发现表示赞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以蜡烛为载体,引领学生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火焰分层的原因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教育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2)巩固药品取用、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其中一个步骤是“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1所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进行该实验操作时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在座位上观察,无法观察清楚实验的反应,对实验的了解主要靠教师讲解。(2)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操作动作稍一迟缓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9页图1—8所示演示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得出的规律很重要,然而,教学实践发现该实验美中不足之处有:1、可见度小。教师演示,学生看不清楚。2、一般无色玻璃在背景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透光性好,反光性差。做实验时必须拉上窗帘,实验完毕还须拉开,影响课堂教学的完整性。3、蜡烛竖立不稳,易倾倒,操作不便。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1、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发给每位学生一套器具,人人动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自然第十册“燃烧的条件”一课中安排 了这样一项实验:“把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入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水,点燃蜡烛后,再用杯子罩上,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填空分析时直接写明了实验现象。“1.蜡烛燃烧时,杯内水面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9.
“赔”什么     
下面是我的学生欧阳上记录的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自然课时,我们正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当老师把实验材料发给我们时,我发现,这孔竟是那么小,居于胶板中部,直径大约为1m m。在做实验时,我发现光穿过这1m m的小孔在半透明的玻璃上所形成的图像不仅是倒立着的,而且非常清晰,蜡烛尖端都能清晰可见。咦?为什么烛光是倒立着的呢?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吗?当光穿过一点射出时,会形成一个X交叉形直射,也就是说,蜡烛下面的光直线传播到了像的上方,蜡烛上面的光由于是直线传播的又到了像的下方。所以,烛光穿过小孔后的像就倒过来了。我继而想到:这…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生用蜡烛替代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搞清了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蜡烛在密闭容器(钟罩)内燃烧时,耗氧不完全,蜡烛就会熄灭;集气瓶内CO2体积分数达到53%以上时火柴火焰就会熄灭;在做CO2物理性质、灭火实验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